向前走 着眼未来教育发展

我的教学感想之“向前走 着眼未来教育发展”

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网络时代与未来课堂变革》一文,很有同感。该文通过对600多位教育专家的调查和思考,认为将来的课堂有这样几个变化。一是课堂的时空将越来越大。二是知识的渠道将越来越多元。三是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四是课堂的个性将越来越强。从这几方面来看,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此,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只有努力的向前走,着眼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不断增强个人能力,适应甚至高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一是要学会读书。首先读点书总是好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正确的,甚至是真理,开卷有益也大抵如此。当然,我们也不必隐藏读“坏”书所带来的弊端,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我们自己怎样看、怎么用。但至少,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汲取经验,丰富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好的。其次要有选择的读书。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因此就要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相关的教育类书籍,端正自己的思想,引领学生向上向善的发展。我们做的是“传承”的工作,因此必须学会专业的本领,要看与学科相关的课程标准、纲要,要看与教材相关的文史、典故、背景、发展等方面的书籍,让自己变得博学,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成长和有所收获。

二是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祖宗们留下的语言总是耐人寻味,也是在告诉我们读书和思考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按照我的理解,读书读的是别人的思想,是别人的故事,只有思考才是关系自身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只有认真思考者才能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产生远大于自我的效益。同时思考也意味着研究,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技能,研究学生心理,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三是要学会交流。交流不仅仅是说话,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创生,在当今社会尤其如此。当然,它也有锻炼个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与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校同事交流,更要走

出去与同行交流,还要与家庭、社会交流,了解教育信息,了解家庭信息,了解社会信息,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研究。

四是要学会合作。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代社会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依靠个人的拼搏和努力很多时候是走不长远的,一个不善于融入团队的人也很难被团队所认可。乔布斯和马云与其说是个人的成功,不如说他们都组建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正是借助于良好的团队建设才使他们走在了无数人的前头,所以学会合作至关重要。同时合作也是很好的“借脑”过程,我们现在的学科教研、集体备课、教学论坛就是一个相互借鉴的平台,既是交流也是合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单打独斗的种种弊端,更促使我们见贤思齐,主动成长。

有人说,别人进步你不进步这就意味着倒退,别人进步大你进步小也意味着倒退,尽管有时候你还是站在前面,但你已经慢了。有时候我想,慢一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停下脚步,甚至迷失方向,这才叫可怕

 

第二篇:对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发展

对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探讨

农村中职教育是我市农村初中后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我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我市确立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生态农业保护和建设的步伐,再造秀美山川,对于营造祖国北部生态防线,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市农村地区的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少困境,我市农村中职教育资源目前状况如何?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发展趋向如何?拟采取一些怎样的策略进一步发展我市农村中职教育等新问题探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拟对这些新问题进行初步的概略探索。

1.我市农村中职教育资源目前状况

1.1 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新问题。一方面学校招生困难,学费收入少,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直接投入不足常使农村中职教育发展艰难。其结果是农村中职教育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下滑,生源流失,不少中职学校停办,或者改招普高学生,农村发展中职教育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1.2 人力资源不足

由于中职教育投资不足,教师待遇偏低,故优秀教师进不来,现

有教师想跳槽,中职学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农村职业中学缺少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缺少既有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1.3 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缺乏

农村中职教育教学设施不齐全,仪器设备缺乏,在少数农村中职学校里虽然有的也有教学实验大楼,但大楼里的设备陈旧,大都也是摆设,不符合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操作需要,甚至非常缺乏,也没有规范的实训基地,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在黑板上进行“理论”上的练习和实习。“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养猪”的现象在农村中职中已不算稀奇,这样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的低能,不能适应农村一线生产需要。

1.4 图书资料匮乏,网络建设不健全

农村中职学校缺少足够的图书购置经费,其图书资料十分匮乏。有的也大部分是过时的陈旧图书,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需求;教师参考书少,学生课外书少,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中职教育在网络建设方面不仅硬件建设较差,而且软件建设更不到位,同时也缺乏从事中职教育网络建设的专门人才。 1.5 中职教育和普高教育发展不平衡

从我市农村中职教育目前状况来看,不少地方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和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

2.我市农村中职教育资源调整策略

我市农村中职教育重点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我市农村中职教育资源就要加快调整,以确保我市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村中职教育的办学实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中职教育经费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重,保证中职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增长,加大中职教育的网络规划和建设,解决农村中职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解决农村中职实训教学设备落后的新问题,切实加强农村中职教育的办学实力。

2.2 合理进行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分配

应按照人口和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情况,积极推进农村中职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在我市教育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分配,并尽力向农村中职教育倾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中职教育需求。

2.3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进行联办实现资源共享

2.3.1 继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

2.3.2 和普通高中联办,进行师资互补

2.3.3 和企业、行业联办,实现办学条件共享

2.4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引资力度

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就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就能刺

激、促进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将农村中职教育做大做强。

2.5 保证农村中职教育生源,制定完善的初中毕业生分流制度 由于农村普高比农村中职的发展速度快,再加上重普高轻职教的思想,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流向普高,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初中毕业生分流政策和制度,积极鼓励、支持初中毕业生,特别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走向中职,保证农村中职教育的生源,促进农村中职的发展,从而完成国家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3.我市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向

我市在全国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农村地区中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向。

3.1 农业类专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我市农村许多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农业还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必须以农业类专业为主,把农村中职教育培养重点放在农业技能型初级人才上,其培养目标就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能脱离农村实际去培养人才,否则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得不到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无法提高,也就不可能实现我市农业的现代化。

3.2 我市劳动力转移需要大量的中职生

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时也正在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农村人力资源目前状况仍然

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故我市农村中职教育理应成为培养农村新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

3.3 教育资源将不断整合、互补,并逐步形成合力

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就要理顺农村中职教育办学的外部环境。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在我市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将不断加大对农村中职教育的统筹力度,进行合并、联合,并以多种形式打破各部门所办职业教育的体系,形成中职教育的合力,以实现技术力量的组织、师资力量的调配、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整等,使农村中职教育在一定区域内能够共享资源,加速发展。

3.4 “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加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市农村中职教育越来越需要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将不断通过以“外协合作”、“为我所用”的原则,一方面借助科技部门、企业等单位的人力资源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通过“农科教”结合,“普职”相渗透的方式,盘活有限的教师资源,不断加强既有合格学历,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功能,以培养社会上受欢迎的中职生。

3.5 学制需要更加灵活

由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不一样,故

我市农村中职教育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学制需长则长,需短则短。同时也根据农闲和农忙的生产周期性,在学制上引入弹性学制以及学分制进行学籍管理,用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灵活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将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农村中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