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090602232 王康

转眼间大学一年的实验课程已然结束。在这一年的实验学习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楚。在实验中,我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学到了合作的重要,与我同组的同学分工,一起努力,协作完成实验,这才是实验赋予我最宝贵的能力。

下面我对牛顿环一实验做做具体的总结。

牛顿环实验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及其质量;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的。在工业上被广泛运用。

其仪器分别为:1.牛顿环。2.读数显微镜。3.钠光灯。

将一曲率相当大的平凸玻璃透镜放在一平面玻璃的上面,则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空气隙。空气隙的一条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该干涉条纹最早被牛顿发现,所以称为牛顿环。

读数显微镜是将显微镜和螺旋测微装置组合起来,用于测量长度的精密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微小的或不能用夹持仪器测量的对象,如毛细管的内径、狭缝宽度、干涉条纹宽度等。

钠光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灯。在放电管内充有金属钠和氩气。开启电源的瞬间,氩气放电发出粉红色的光。氩气放电后金属钠被蒸发并放出黄色的光。

【实验步骤】

⑴ 在显微镜视场中找到牛顿环

① 照明——点亮钠灯,移动读数显微镜装置,使光线射向

显微镜物镜下方45°的反射玻璃片上。镜筒下方放置

牛顿环装置。仔细调节45°的反射玻璃片,以及读数

显微镜与钠灯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钠灯射来的光线能

够垂直地反射到牛顿环装置上。这时,由牛顿环装置反

射回来的光能够回到显微镜物镜的镜筒中。

② 调节目镜——使目镜在镜筒内转动,直至十字叉丝成像

清晰。并使其中的一根叉丝与镜筒移动方向平行。

③ 调焦——等厚干涉条纹定域在空气隙上表面附近,故在

观察时,显微镜必须对准此面调焦。旋转调焦手轮,先

使显微镜筒接近牛顿环仪。然后自下而上地移动,与此

同时,在目镜中观察,找到牛顿环的像,并消除它和叉

丝间的误差。

④ 对准——找到并对准牛顿环中心。一般只要将显微镜调

焦到凸面上方后,将显微镜筒对准顶点,牛顿环纹即跃

然而出。如果不够清楚,则再重新细微调焦,直到条纹

最清楚且与叉丝间无视差为止。

⑵ 测定牛顿环直径

① 调整显微镜的十字叉丝交点与牛顿环中心大致重合。 ② 转动测微鼓轮,使显微镜架移动。借助牛顿环,再仔细观察十字叉丝是否一条与镜架移动方向垂直,另一条与镜架移

动方向平行。做到这一点以后,移动显微镜框架时,牛顿环不会上下错动。如果不符,则适当转动目镜,使之达到上述状态。再观察显微镜中十字叉丝交点能否超过牛顿环的13条暗圈(两边都要超过),以便顺利完成下面的测量任务。

③ 在测量各干涉环的直径时,只可沿同一个方向旋转鼓轮,不能进进退退,以避免测微螺距间隙引起的空回误差。

实验多是如此,需要我们细心地操作,勤快地思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从实验中得到的知识并非实验本身那么简单,实验更让我享受的是它带给我的过程,它使我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学到这门课程教我们的精髓,它不仅是教我们如何做实验,更是教我们如何做事。当然,这一学年的实验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更多的是与我同组合作的伙伴,我们培养出了相当大的默契,这也是制胜的关键所在。当然,老师们的讲解也是与实验成功密不可分的,每当我被一两个问题所阻挡的时候,老师们的话无疑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们从迷途中折回来,这就使得我们的思绪如雨后春笋般狂涌而出,迷茫不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阳光大道。

回顾几个实验,我获益良多。首先,它们调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其次,它们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再则,它们更深化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我想这才是我在实验中真正学到的东西。

 

第二篇: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这些内容是写给我们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在大学中作实验要搞不清楚实验原理,今天在回过头来看看.哈!!!!^^^_____原来如此!!!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验里,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试验课程。它主要由近代物理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组成。它使我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它介于普通物理实验和专业实验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我作为一个物理系物理学的学生,这门课程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

这门课程的实验原本是很多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条件的限制,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全息照相,塞曼效应,弗兰克--赫兹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密立根油滴实验。

我首先做的实验是全息照相,这个实验没有象我们实验报告和原理----(全息照相包含着两个内容,波前记录与波前再现。波前记录由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波(物光波)与另一参考光波相干涉,用感光底片将干涉条纹记录下来,形成全息图。波前再现,用一个与参考光波相似的光波照射全息图,光通过全息图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光波呈现出物体的再现像。)上写的那么复杂,因为实验器件的不允许,还有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只是完成了初级的步骤,我们只是要求得到稳定的,清晰的干涉条纹。所以这个实验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在我做这的个实验时,实验台有全息台,He—Ne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镜,全息感光底板,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经分光器分成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即感光底片)上,称为参考光,用另一束经物体反射(或透射)以后,也投射到记录介质上,称为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在记录介质处叠加干涉,就形成了稳定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按理来说,干涉条纹使底片感光。经显影、定影等冲洗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即全息图。

接下来我做的是塞曼效应,过观查塞曼效应现象,了解塞曼效应是由于电子的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共同受到外磁场作用而产生的。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并把实验结果和理论进行比较,虽然我们以前在原子物理学过塞曼效应的原理-----发光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外磁场中时,由于磁场的作用,使每条光谱线分裂成波长很靠近的几条偏振化的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但还没有在实验做过,有点不知所错,通过张老师详细的讲解才初步的了解,常塞曼效应谱线分裂为三条,而且两边的两条与中间的频率差正好等于eB/4πmc,可用经典理论给予很好的解释。但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分裂多于三条,我只按照三条做就行了,我们读了四,五组数据,分析数据,

处理数据,虽然我作完了实验还是感觉有的地方还是不理解,感觉有点复杂呀,幸亏在我们做实验之前老师已经调整好了。

第三周我做的实验是弗兰克----赫兹实验,我感觉这个实验看上去比较复杂,但做的起来就没有这么复杂了弗兰克赫兹实验实质是;利用电子与原子碰撞的方法直接证实原子内部存在定态的实验,管中封有低压汞蒸气和作为阴极的灯丝及阳极 ,靠近阳极处还有栅极。栅极和阳极间加0.5伏特(V)的反向电压 ,在阴极和栅极间加可连续改变的电压,测量阳极电流。实验结果为随着所加电压逐渐增加,阳极电流出现周期性的极大值,相邻极大值间的电压差为4.9V。所以会出现对应的电压值有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意思的是,随电压的增大,有时会出现最大值或是最小值,周期性的变化,但每次最大值和最小值要分别比前一个电压所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要大,有三个电压当,三十,三十五,四十伏,测出许多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第四周是我们最后一个实验,在我们纲要做这实验之前,张老师说这个实验要花好长时间的,就看你们幸不幸运了,滴实验装置是油滴盒,油滴照明装置,调平系统,测量显微镜,供电电源以及电子停表,喷雾器等组成的其中油滴盒是由两块经过精磨的金属平板,中间垫以胶木圆环,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上板中心处有落油孔,使微小油滴可以进入电容器中间的电场空间,胶木圆环上有进光孔,一般选一个标准的油滴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做好油滴实验,所选的油滴体积要适中,大的油滴虽然比较亮,但一般带的电荷多,下降速度太快,不容易测准确;太小则受布朗运动的影响明显,测量结果涨落很大,也不容易测准确。因此应该选择质量适中,而带电不多的油滴。有时一个油滴就要找好长时间了,但试验要求学习控制油滴在视场中的运动,并选择合适的油滴测量元电荷,要求测得9个不同的油滴或一个油滴所带电荷改变7次以上,所以要花时间就长了,在做实验前应检查油滴仪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能造成落油孔被堵,不平衡时我可以调节调平螺丝,将平行电极板调到水平,使平衡电场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以免引起实验误差。如果落油孔已被堵塞,将上极板取下,用纸和气球将落油孔内油擦、吹去多的油即可。测得几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这就是我一个多月的实验过程,在其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