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单位 m/s  m/s2  m/s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

决定 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m决定。 

由v与v0决定,而且 ,也由a与△t决定方向 与位移x或△x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方向一致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 x-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③ 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 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 弹力的大小

(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来求解

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 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 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 理想实验法

2. 控制变量法

3. 整体与隔离法

4. 图解法

5. 正交分解法

6. 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 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 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 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 轻绳

① 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 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 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④ 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 轻杆

① 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② 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 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 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⑤ 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 轻弹簧

① 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② 弹力的大小遵循 的关系

③ 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 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 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 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

① 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 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 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

右南左)

? 、春分日(3月x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夏至日(6月x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 、秋分日(9月x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冬至日(12月x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 、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 、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 、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 、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x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 、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 、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

关系最密切。

?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

很强。

?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偏③画出合力

?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

地东风、极地高压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

速尔高压(大西洋)

? 、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

风)。

?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

潮(冷锋)

?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

气流为逆时针。

?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

平气流为顺时针。

? 、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

带(一种)

?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

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

风。40-60°大陆东岸。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

西风。40-60°大陆西岸。

?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 、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

造成破坏。

?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

健康

?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

用。

?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

地球表面的71%。

?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

针流动。

?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

流动。

?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

寒流。

?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

寒流。

?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

寒流。

?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 、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 、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

化→岩浆

? 、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 、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 、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

动(海陆变迁)。

?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

形成地貌。

?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 、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

沉积物,成为山岭。

?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

结成岩作用。

? 、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

交换

? 、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

荒漠)

? 、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 、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