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发展方向

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的发展方向

摘要:国家通过助学金政策、减免学费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资金投入职业教育以及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手段,以期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解决我国高素质技术型劳动者的供给。在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的今天,如何通过教育的智慧实现教育的理想,达成理想的教育,再次成为了中职学校改革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示范建设、教育智慧、教育理想、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提出了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等“十大计划”。特别强调了要重点支持面向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办学的学校,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职学校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和引领,如何借助于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促使学校朝着规范、科学、有序、持续、健康的方向前进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也需要探本溯源的教育智慧。

二、“传道、授业、解惑”与中职学校的建设目标。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

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无论哪一级学校、哪一类学校,学校建设的本质目标是要解决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道”的问题、“业”的问题,以及“惑”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把学生当做教学生产链条上的产品。中等职业学校要解决的“道”就是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问题、职业进取精神问题、职业道德素养问题,这才是学生生存的立足之本,解决的是学生今后的做什么样的职业人的问题;“业”是中职学校经常提到的技能、技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授之业”应该是一种工具和媒介,搭载“所传之道”的工具、联接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职业之间的媒介,技能技术增加的是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职业的兴趣或者对求生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学生立足的根本;“惑”既是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困惑也是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困惑。中职学校建设无论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还是促进课程和教材开发,其根本目标还是要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系统的解决中职学生职业发展问题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作为“人”存在的个性问题。

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与评价体系改革。

在旧有评价体系下,中职学校建设存在两个矛盾:一是师生之间成就感的缺失,二是教师之间合作精神的缺失。造成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实质上是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化。这反映在中职学校招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战略思考上。中职教师普遍缺乏成就感,就因为在旧有评价体系下,中职学生的生源通常是通过普通教育中考失败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教师认为教授群体普遍是“差生”,通过考试系统的测评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很难在中职教育中找到成就感,与此同时中职教育又很难简单的通过考试系统的测评来完成培养学生是否合格的检验。以中职学校酒店服务类专业为例,通过理论考试可以对学生用不及格、60分、70分、90分等等来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服务工作工程中,学生如果经常出现带有个人情绪开展工作、或在斟倒酒水时有滴洒现象,本次服务过程就只能用不合格来评价而不能用分数来判定。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化导致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管理上难以调动起参与管理的热情,因为从内心上就已经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了判定。而学生通过基础教育多年的教化,在思想上也以自我认为被判定为什么样的学生,另一方面,

在教师考核评价上,很难有一套科学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造成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并且中职学校教师的待遇较大程度上还是和职称挂钩,中高级职称的评定标准很大程度上还是国家那一套职称考试标准,中职教师忙碌的是职称英语考试、职称计算

机考试以及通过各种手段发表论文,在这样的制度下,中职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始终处在低水平上,高级职称一旦达成,目标也就转向为如何能轻松的工作。在这样双重矛盾作用下的中职学校谈何“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的教师作为学生时其本身就是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成长起来,如何在他们成为教师后做到“有教无类”?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承认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如果学校的学生都被要求向一个所谓的“优秀”的标准靠近又何来“因材施教”之说?而中国儒家教育思想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几千前对人性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儒家教育思想不仅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更是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就要承认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引导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与教师课程意识培养。

自19xx年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首次提出“校本课程”概念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都尝试性地接受并实践着这一理念。教师的课程意识正是源于校本课程的本质要求而存在的”。“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批判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其课程意识的唤醒。只有当他们产生了积极参与课程发展的意识之后,他们的批判能力与精神才能逐步形成”。为此,西方将教师的课程意识理解为教师对于其在课程决

策、开发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信念。在我国,多数学者倾向于将教师的课程意识理解为: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也有学者将教师的课程意识概括为:“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而这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这一概括正好可以作为对上述定义的补充与说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中职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还严重阻碍了中职学校示范性建设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应该是中职示范性建设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打破教师教学论的话语霸权,使教师知道并凸显课程的存在,并多从课程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课程设计、开发与课程实施的主体。以课程主体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个体适应性的方向转变。

中职学校的示范性建设能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区域带动作用,

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中职学生人性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改革过程中能否探本朔源抓住教育的智慧与真谛。实现“教育的理想提升生命的意义,理想的教育激活生命的潜能。则“要推动事业的发展,而不是让事业推动你”。

参考文献:

[1]张国义.安徽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1).

[2]姜勇。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9).

[3] 袁庆德。论语通释.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7).

 

第二篇:中职示范校建设之我见

中职示范校建设设之我见

我院入选全国中职示范校建设,既是我院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又是我院面临的一次挑战,为了使我院中职示范校建设顺利完成使我院发展成全国一流的技工院校,作为我院的一份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配合我院的中职示范校建设。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推进职业教育为宗旨,以中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深入学习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和我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深入贯彻指导精神,认真落实建设要求。

二、查找不足,努力提高

根据示范校建设任务及目标要求,查找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整改。

1、现状分析:

本人于xx年毕业后进入我院进行担任数控一体化教师至今,在这六个年头里我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快的发展,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优势方面:本人从教以来,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初步成长为一个较优秀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水平高,教学成绩突出。有上进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并结合实际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不足之处:平时忙于班级管理再加上课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自己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踏入教师岗位,缺乏工厂实际生产经验。

2、整改措施:

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不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严格按照中职示范校建设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深入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努力提高自身的实际生产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合格中职示范校教师。

3、具体实施方案:

1)、 根据中职示范校建设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摈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育,强化对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缩短教学与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距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发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2)、 深入实施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强化实训实习,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3)、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特别是关于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和认识。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中职示范校建设任务并积极配合其他示范校建设部门做好示范校建设工作,结合自身特长积极主动投身到示范校建设的工作中去。4)、 加强师德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忠于教

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 积极参入,完成任务

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投身示范校建设,数控加工专业是我院示范校建设的四个重点专业之一,本人身为数控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去,主动承担了数控车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参入数控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精品课程建设。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按时完成既定目标,确保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我院的示范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尽一份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