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落红还没完全化作春泥,石榴已有了笑意。接踵而来的是销声匿迹已久的第一声蝉鸣。夏天,就这样来了。夏天像一个青年人,灼热的阳光是他灿烂的笑脸,迸发的热量是他蓬勃的气息。而在这将近小满的前两天,一支满怀激情的青年教师,在中心校的组织和带领下,踏上了我们专业成长之路。

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温县陈家沟外国语学校,来聆听著名教育家李元昌老师给我们做的“基层学校教师发展的可行性途径”的专题报告。

他是那么的谦虚、和蔼。我认真听他的报告后,觉得他讲的非常实用,总的来说共分八个方面。

特别是李元昌老师讲的“反客为主”、“对症下药”和“突围”又形象生动,还实用;他的经验之谈实在、具体、贴近一线教师、可操作性强,没有那些大而空的内容,很实用于我们农村基层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突围”和“蜕变”。如何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应该努力思考的事情。下面就李元昌老师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观点,结合我个人的实际谈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理解和大

家交流:

一、通过一些理论学习,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1)认真阅读《教育时报》、《小学教师》《小学教学与研究》教育教学刊物。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本学期教材,使我们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 (2)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学习,每次听课回来后写出自己的感受。(3)利用网络资源和远教资源,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二、通过写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逐个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后反思,我人要认识到每次反思的实效性,逐个的进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么,怎么写反思,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上课质量和组织课堂的的能力;不断地去分析每一个学生。我想教师通过听课,看反思,一定能起到有实效性的和针对性,并不断地提高我们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评价不断多元化,我想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不久的将来的就是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个学校在学期初,都有公开课,让每位教师都当台亮相,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认真地去听每一位老师的课,积极参与对参讲的教师进行评价。通过我们讲的一节课,让有经验的老师来对我们的课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那也就是

除了对我们教的方法进行评价,我们还的进行自我评价,也就是每节课后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放当堂知识测查表,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查,看教学效果首要的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课堂我们的教态、我们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环节与环节的过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当堂课的效果,这样我们才能促进了我们的讲课水平,提高了我们在备课时对于整体学情的把握,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了进行备课,我们的备课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也将会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每个青年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成长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第一部分 0-3岁婴儿

一、0-3岁婴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岁的婴儿,是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身体的发育方面,到36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公分,女孩为96.28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公斤,女孩为14.22公斤。(2)动作发展方面,动作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3)语言发展方面,婴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岁是儿童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岁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4)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0-1岁时,主要建立的是亲子关系。父母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展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玩伴关系。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重点

0-3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因此,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满足孩子好奇、探究的同时,应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宝宝健康发展

上海市母乳喂养的比率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不用母乳喂养会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不利。

母乳营养丰富,有利抵抗病菌侵害;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促进宝宝身心发展;母乳喂养有助于亲情培养;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的健康;母乳喂养方便,花费低廉。

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科学增加乳母的营养;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宝宝哺乳;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懂得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母乳不足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哺乳时间不低于四个月,并适时断奶;学会科学合

理地给宝宝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家长在购买奶粉时,应注意购买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适合不同月龄宝宝饮用的奶粉。

专题2 多让宝宝接触水、阳光和空气

与一些发达国家比,上海市婴幼儿三浴锻炼仍比较缺乏。婴幼儿只参加水浴,且大都仅限于夏季;没有足够的户外阳光浴和空气浴。

开展三浴锻炼,能满足宝宝接触外界的感官体验需求;足够的户外阳光浴和空气浴使宝宝身体更健康、强壮;还能促进宝宝智力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摒弃传统的“温室中”、“捂”的育儿观念和陋习,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宝宝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在三浴锻炼中,要注意从宝宝的实际出发,尽量要早,但同时要循序渐进地开展;选择安全、合适的场地进行;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必须及时观察和了解宝宝的情况,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专题3 及时培养宝宝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0-3岁的孩子生活习惯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排便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家长对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常抱着宝宝入睡、哄拍宝宝入睡;提供过精、过细的食物,追逐着喂食;为图干净,强行宝宝排便;对宝宝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没有要求;玩耍后,满地玩具,不知收拾。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宝宝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宝宝正常的饮食、睡眠等都很有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增进宝宝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积极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创设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环境,如创设安静温馨的睡眠、进食环境;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用鼓励表扬的正强化教育措施,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题4 积极支持宝宝的爬行活动

婴儿十分喜爱爬行,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却受到了限制。家长意识不到“爬”在宝宝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怕宝宝在地上爬不卫生、不安全;舍不得让宝宝爬;为图省心省力,常把宝宝放在学步车里或抱在手里。

爬行对宝宝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通过爬行,促使宝宝全身肌肉与大脑的协调发展;通过爬行,宝宝还锻炼了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婴儿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通过爬行,满足了宝宝用自己的手脚去接触、探索世界的内在需求。

家长可运用各种方式逗引、支持宝宝爬行;为宝宝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爬行环境;从宝宝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爬行时间和距离;给宝宝穿着适宜爬行的服装;爬行后及时帮助宝宝洗手、整理服饰、喝水、补充食物和精神鼓励。

专题5 促进宝宝动作灵活和协调性的发展

家长通常容易“重智轻体”,忽视宝宝的动作发展,出现过度保护。减少宝宝的走、跑和跳等活动机会,以后就可能出现由于运动和身体刺激不够导致的各种问题,比如动作不协调、学运动技能慢、甚至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缺失等发展障碍。

宝宝的动作发展顺序是先粗大动作再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走、跑、跳并不是单一的肌肉活动,而是视觉、平衡觉等整合的过程,能使动作协调、灵活,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展。

家长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宝宝活动的兴趣;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发展宝宝动作技能;让宝宝有充分的动作练习,不仅进行比如爬、翻滚、走、跑、跳、攀、转圈这些大动作练习,还有抓取物品、扔东西、拍球等精细动作的练习。

专题6 支持宝宝“涂鸦”、拆卸行为

家长普遍认为宝宝拆拆涂涂的行为是一种破坏行为;只有买来的玩具才是玩具,而且越贵越好;在家庭环境的创设和玩具材料提供时,没有考虑为宝宝提供相应的活动条件;对玩具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宝宝玩玩具缺少指导。

拆拆涂涂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索,能促进2~3岁宝宝思维的发展,是婴儿智能开发的重要形式;玩具伴随宝宝成长,能促进宝宝感官、认知等各方面的发育;玩具的安全、实用、适宜比玩具的价格更重要;而涂鸦又是帮助宝宝与外界融为一体的载体。

家长要为宝宝提供拆卸、涂鸦的活动空间;给宝宝提供足够的拆卸、涂鸦的安全工具材料;引导并陪伴宝宝的拆卸、涂鸦行为,与孩子一起玩一玩,画一画,拆一拆,讲一讲;理解孩子的创造天性,用心欣赏孩子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涂鸦作品。

专题7 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

0~3岁正是宝宝牙牙学语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中,家长与宝宝语言交流时间少;家长不重视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也不知如何正确地和宝宝交流。

要充分认识0~3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具有与人语言交流的需要;良好心理、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宝宝的语言能力必须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

家长要为宝宝提供正确的口语示范;积极回应宝宝的言语需求;为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充裕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宝宝多听多说;运用多种方法(如游戏法)积极逗引、鼓励宝宝开口说话。

专题8 进行适合宝宝的“早期阅读”

有些家长认为0-3岁的宝宝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不必进行早期阅读;还有些家长已开始进行早期阅读,但选择的图书内容不适合该年龄段宝宝的特点,或盲目地教宝宝认字和识字。

2-3岁的宝宝已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早期阅读能给予宝宝脑部良性的刺激,使大脑更好发育;亲子阅读使父母与宝宝情感得到沟通,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宝宝人格的良好发展也非常有益。

家长需为宝宝提供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材料,如选择图画色彩丰富的书籍,选择故事简单有趣的阅读内容,选择宝宝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每天在固定时间段与宝宝一起进行亲子阅读,选择一个或睡前或吃完午饭后等家长方便且孩子注意力不易分散的时间;亲子阅读中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式,或者阅读游戏法,或者引导宝宝看图书画面复述法等。

专题9 正确应对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宝宝在两岁前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表现为调皮、任性、爱走极端,故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家长往往不了解“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对宝宝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常采取专制性教育态度,或娇惯和迁就。

“第一反抗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父母需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学会说“不”,是宝宝成长的标志。

家长首先要理解宝宝,尊重宝宝,不轻易干涉,以平等姿态,征询宝宝意见;其次,相信宝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第三,采取讲道理、转移注意、冷处理等方法终止宝宝的不合理要求;第四,把握自己的言行,做宝宝的榜样。

专题10 鼓励宝宝的社会交往

0~3岁的宝宝大多在家中玩,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缺少与外界的交往;家长为宝宝创设交往的条件不多。

宝宝也有交往的需求,是个体不可缺少的社会化重要内容;宝宝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家庭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多与宝宝交往;教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鼓励宝宝邀请同伴到家做客;带宝宝走出家门,与各种对象进行交往;帮助宝宝学习处理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尊重宝宝的交往个性,逐步引导,而不是给予太多的强制性干预。

专题11 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指导

祖辈家长在婴幼儿的教养中具有时间宽余、有耐心、能宽容等优势,但也存在教养观念和方法相对传统、落后等缺陷。往往宠爱、袒护宝宝;不常带宝宝与同龄人交往;教养中重提供物质满足,轻精神关爱;多静少动;有的与父母教养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等。

既要看到祖辈家长也是教养力量,又要关注不让祖辈家长完全替代父母的教养责任。父母要充分认识父亲、母亲在教养孩子中各自的重要作用,学会正确处理其它事务与教养孩子的关系。

要关注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情况,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专题指导,帮助其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养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把教养孩子的主要责任还给父母,学会协助父母,与父母的教养保持协调一致。

专题12 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婴儿常见病主要有:高烧、小儿肺炎、营养性和缺铁性贫血、腹泻、佝偻病等。目前,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必要的医学卫生常识,不能积极、主动地预防婴幼儿常见病;在宝宝发病初期不予重视,延误治疗;宝宝稍有不适就急病乱投医;认为病情好转就万事大吉,忽视病后调理。

对待婴幼儿的常见病,一要十分重视,因为小病不治易成大病;二要重在预防,以预防为主,治病为辅;三要加强病后护理,加速健康的恢复,尽量减少疾病的危害。

家长要按时为宝宝预防接种;向家长普及婴幼儿常见病的知识,让家长掌握预防的方法,了解发病征兆,知道科学应对与及时诊治;向家长普及病后护理常识,学会保持居室空气新鲜,让宝宝多晒太阳;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宝宝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学会安抚、调节宝宝的情绪;带领宝宝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