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教材分析

乙酸教材分析

陈平 100601148 10化本(1)

一、知识内容分析

1、知识组成分析

(1)知识点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双基点都为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内容分析

《乙酸》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它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 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与酯之间,是有机合成和 学习中重要的中间体,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乙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 让学生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并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 质的重要影响。由于乙酸在生活、生产中有直接的、广泛的用途,所以它也是进行 STS 教育 的好材料。

(3)STS内容分析

从乙酸教学内容主题归属上看,是以日常生活中饮食作为背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热情,感受化学世界奇妙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2、教材知识类型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 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教学中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 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策略选择上应采取启发式实验探究法,讨论法3、分析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机理

重难点突破:

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熟悉的调味剂食醋创设情境,引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中醋和对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形成乙酸物理性质的纵横向联系;在学生已有酸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结合学案请你设计简单可行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能力;以生活小窍门食醋为什么能洗涤水壶中水垢为问题,进行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对厨房中的化学知识的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假设、猜想、分析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以你对实验还有哪些疑问?养成学生细致观察和质疑的习惯,同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二、 教材编排体系分析

1、知识编排的逻辑结构

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醛与酯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醇、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

2、分析教材知识知识结构特点

从知识结构上来看,除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已经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

中的醇、酚、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

三、 知识点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从教材整体上 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 又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 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脂 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 合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二篇: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

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巧妙之四: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板书:教育百姓)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6、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