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当村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当村官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针对大学生,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服务基层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社区民生志愿者?计划、?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计划等。随后在大学生中兴起了一股?村官热?,当村官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之一。针对大学生当村官的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从20世纪xx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xx年x月国家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而对于大学生当村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大学生当村官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大学生自己及家长对于大学生当村官有什么看法;大学生当村官存在什么问题;大学生村官卸任后有什么出路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一、 大学生为何选择当村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且村官待遇好,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当村官的为619票,占58.1%;想到基层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为219票,占27.3%;因为其他原因而选择当村官的为154票,占14.4%。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当村官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大,以及村官的待遇优厚。部分大学生是真心想要去锻炼自己。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是本着为农民夫服务的想法去当村官的。由此看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严酷就业环境下的现实选择。这种选择很可能不是大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而是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的选择。

近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不少高校毕业生将就业目光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特别是对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又错过最佳招聘时间的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或许是他们跨入社会时的最后选择。三年合同期满后,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并可能落户城市。这对很多大学生而言是很大的诱惑。调查中,有很多大学生毫不讳言,他们做?村官?的动机就是因为找份合适的工作太难。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已做好吃苦准备,到农村锻炼三年,希望有所成绩。?他们认为,只要肯干,农村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社会,大学生及家长对大学生村官的看法

对于?大学生村官?现象,社会上的议论颇多,其中有担忧,也有误解,负面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设立?大学生村官?会加重农民负担。

二是:当?大学生村官?不是什么好出路。

三是:?大学生村官?是?一群没有出息的人,找不到工作就到村里混饭吃?。

四是:指定大学生当?村官?的做法不合法。

五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没有用,办不成事。

六是:大学生当?村官?是在浪费人才。

七是:大学生把当?村官?作?跳板?。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是件不错的事情,他们认为大学生观念比较开放先进,创新意识比较强,而且知识水平和素质比较高,应该可以很好的带动农村和基层的发展。同时,大学生自己也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如果发展的好,以后继续留任,还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当村官,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大学生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村官很辛苦,没有什么前途,并不愿意去做村官;也有很多学生有意愿选择村官。他们认为,当村官,首先避免了毕业后直接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先当三年的村官,一来可以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更多的准备去应对就业压力,二来,若是三年后可以留任,直接解决了就业的问题,一举两得。所以,他们愿意做村官。

相对于国家和媒体的热反映,对于孩子去当村官,家长的反映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他们觉得,孩子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再调回来。何况孩子在大学学了几年后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他们认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苗,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

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很不放心。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基层锻炼锻炼,但也不支持孩子以后继续在农村发展。

三、 大学生当村官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当村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很多大学生三心二意,不做实事,并没有认真的担负起村官的责任。

我们在对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大学生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理准备不足。很多人认为,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因此,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去工作。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与群众接触少,村民很少有人认识他。还有一些大学生把当?村官?作为跳板,整天忙着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不进农民家、不办农村事,工作浮于表面,与村官这一职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村民们对此很不满。

(二)一些大学生‘村官’存在双向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不适应农村的工作环境,农村也不适应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方式。

许多大学生村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

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的分别占3.73%、6%、5.22%、3.73%、3.73%、1.5%、0.7%、2.23%,合计占26.84%,超过了关注收入的2 1.6%。大多数?村官? 刚刚走出校门,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三)大学生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

在待遇上,有8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参加考试,并不是看重县财政每月拨付的固定工资,而主要期盼三年后县里的有关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表现优秀的,可按照程序优先选用为村支部书记;优先推荐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时重点推荐加分;县直一般事业单位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表现特别突出的,经组织考察,可提

拔担任乡镇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而且,现在国家有宣布,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时,不再加分。这一决定,让很多大学生更为担忧。而,三年期满后,不打算留任的大学生更是担忧自己的就业问题。

四、 大学生村官卸任后的出路 很多大学生村官担忧自己卸任后的出路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村官卸任后,可以选择留任当村干部、择优录取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以及继续学习深造等,他们仍然有很多的选择。

现在,大学生村官热仍然在持续着。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当村官是一件新鲜而富有挑战的工作及经历。虽然有不少的大学生是怀着别的目的当了村官,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当村官,就应担负起你应尽的责任,认真的去做每一件工作,真正的为村民们干实事,努力为他们带来财富与利益,做一个真正称职的好村官。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调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越成长,全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通讯工具已经逐步走进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x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青少年的手机拥有数量相当可观,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在这个信息飞跃的时代,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面对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受访的大学生中,手机的拥有率达到了100%,也就是说手机作为普及化的科技产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扮演着或重或轻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品。如此高的手机拥有率,势必也就造成了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的普遍化、多样化与严重化。而此篇报告所针对的便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大学生中的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与问题,分析高校学生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及其一些建议。

在调查报告形成之初,首先针对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做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从存在该现象与问题的报告主体入手也就是大学生群体,从他们身上获得这一报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分析回收的问卷,统计数据,从中获得如下信息。

调查数据显示,84.4%的大学生会在课上使用手机,仅有16.6%的大学生会在有急事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使用;在课上使用手机的大学生中, 9.0%的人在课上什么都玩,26.3%的人在使用手机软件的聊天功能与同学或朋友聊天,21.0%的人在浏览手机新闻或登陆网页,还有31.5%的人在玩游戏,,12%的人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在关于每节课上使用手机时间长短的问题上,66.8%的人使用时间在半节课以下,23.1%的人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半节课,还有10.1%的人课上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半节课以上;在关于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调查中,13%的认为课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习惯,40%的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上使用手机,38%的人因为老师讲课乏味听课无聊选择使用手机消磨时间,还有9%的人无论什么课都使用手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班级上课时间内课上玩手机的同学较多且自己也容易受到周围玩手机同学的影响而跟着玩;受访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危害都表示不是特别清楚或不以为然。

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现象与问题存在的几个特点:

1. 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问题存在群体普遍化的特点,大量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

2. 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用途的多样化,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并未将手机的使用用于学习方

面,而是只是将手机使用功能的娱乐化;

3. 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时间大部分都在半节课以内,使用时间相对可控;

4. 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相互影响,一部分课上使用手机的学生会影响其周围的同学,使其

受影响,然后使这部分学生也使用手机;

5. 大学生对课上使用手机危害的忽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长期使用手机对人体造成的

危害不甚了解或不以为然,而根据相关实验显示,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两小时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特别是对使用手机上网对视网膜的伤害。

在得出了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几个特点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这种现象也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就学生而言,中小学是应试教育培养模式,是被动灌输性的学习,而大学是素质教育模式,是主动性研究型的学习。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对知识本身的渴求,经过三年高压下的“高考训练”,学生在宽松的大学课堂反而有些无所适从。因为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知识,对于课堂上某些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尝试,反而引起了学生的抵触,觉得上课“像玩儿一样,学到的东西太少”。还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大学生对于学校开设课程的兴趣度不高,失

去课上学习动力,且由于近年来,大学生专业方向和工作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开始质疑听课的意义并开始对于上课不认真对待,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便更为突出。

就老师而言,造成如今大学课堂上手机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任课老师的“熟视无睹”与“放任自由”,教师的课堂松散管理让大学生们心不在焉也更有恃无恐。既然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的风险是低的甚至是无风险的,那么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便是呈蔓延状的且难以杜绝的,由于大学更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大学教师们便少了像高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强制学习压力,学生也就少了被“监管”的束缚,此种现象便会越来越严重。

就学校而言,学校的监管力度存在欠缺,对于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缺乏有力的措施进行制止,也难以制止。

发现问题的原因之后,便要探讨如何去改善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情况。

其中,大学生本身应该改变其被动受教的惯性思维模式,尝试主动去获取知识,明确目前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清楚在课上使用手机的资源浪费问题,明白长期使用手机其辐射对人身体的危害性,也要考虑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从自身的改变开始,慢慢杜绝在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而老师应该增加其上课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上课,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兴趣度,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大学老师还应对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劝阻,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减少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学校则要提高监管力度,明确课上使用手机的违规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