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总结

地理复习题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地理位置

1、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2、亚洲的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二、亚州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三、地区分布: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西亚)(北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其中,东亚的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蒙古)

四、亚洲的地形

1、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洲),地势(中部高耸),(四周较为低下)。

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里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最低点(死海);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五、亚洲的河流:亚洲大河受地势影响,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六、能在地图中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

七、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临海,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季风)的影响,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季风性)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频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唯独亚洲有分布。

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因此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八、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灾);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南部)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九、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占世界61%。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量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极洲)(欧洲)。

2.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3.亚洲的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形成。

十、经济发展差异:

1、亚洲初(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xx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3、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主要岛屿、首都和主要城市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首都:东京

主要城市:横滨、大阪、名古屋、京都。

2、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其成因。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日本成为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成因: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快之间,地质活动频繁,板快相互碰撞挤压就形成了火山、地震。

3、理解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日本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

有利条件:经济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是个资源小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队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因此对外依赖愈加严重。

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支撑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日本的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日本的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4、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二、东南亚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山脉和河流走向及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所处的维度都是在热带。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主要山脉、河流:

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裂分布”的特点。

若开山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上游叫澜沧江)、长山山脉、红河。河流均为南北走向,除了湄南河发源于泰国境内外,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红河均发源于中国境内。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河内 红河附近 越南

金边 湄公河附近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附近 老挝

曼谷 湄南河附近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附近 缅甸

2、运用地图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热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热带季风气候:菲律宾群岛北部、中南半岛大部分。气候特征:高温、多雨、湿热。

东南亚人口稠密、更低较少,高温多雨,符合水稻生长的需要,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称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油棕(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和蕉麻(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的最大产地。

4、举例说明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东南亚有吩咐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如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尼的婆罗浮屠、越南的下龙湾等。

三、印度

1.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纪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世界农业大国(印度

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2、理解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水旱灾害给印度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3、了解印度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原因。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分布在沿海平原、恒河平原。主要是该地地势平坦,降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小麦分布在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主要是因为这里地面起伏较小,降水较少,日照充足,适合小麦生长。

4、了解印度工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状况、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现在,印度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主要矿产:煤矿、铁矿、锰矿、石油等。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山脉、高原上。

主要工业区:加尔各答、新德里(首都)、孟买、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生产基地)。其中,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四、俄罗斯

1、了解俄罗斯领土范围、地形差异。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

领土范围: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东西长10000多千米,南北宽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地形差异: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脉、鄂毕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贝加尔湖、里海、黑海、

2.理解俄罗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北纬80°之间,纬度位置较高,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3、了解俄罗斯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掌握俄罗斯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理解矿产资源分布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这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主要生产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库兹巴斯工业区主要生产煤炭、石油、电力、钢铁等产品。

4、了解俄罗斯工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俄罗斯工业发展不平衡,欧洲部分工业发达,亚洲部分不发达;中工业发达,轻工业不发达。

5、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交通运输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是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他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中东

1、运用地图说明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识记三洲五海两洋的名称及重要运河、海峡名称和作用。

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有一个地区,人们称它为“中东”。中东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三洲)和沟通印度洋、大西洋(两洋)的枢纽地位。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重要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海峡: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

2、运动地图或资料说明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的状况。掌握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和输出地。

储量和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占世界的65.4%),生产(占世界的30.5%)和输出石油(占世界的44.7%)最多的地区。 分布: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输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修、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航线1: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

航线2:红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欧洲、美国

航线3: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石油输出地: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3、分析中东称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中东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备受关注;

中东是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致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有一个焦点;

中东的人中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欧洲西部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欧洲西部的范围: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对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欧盟的作用: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已向中欧和东欧扩展,共有25个成员国。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说明本区制造业如何运转,以及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运转: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交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工业区分布特征:本区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举例说明畜牧业在本区各国农业中的地位,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足见他们对畜牧业的重视。在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法国和德国的农业产值中,畜牧业比例也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其中丹麦的乳畜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30%以上,火腿、熏肉、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以平原为主的地形适宜牧草的生长,牧草多汁,草场广布,因此畜牧业发达。

4、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

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海峡,引人入胜;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历史上,欧洲有灿烂的文化,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再加上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

2、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本区经济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形成原因和后果,了解非洲各国摆脱“单一商品经济”的措施。

由于殖民主义者占领和疯狂掠夺,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成殖民国家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很多国家形成了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单一商品经济”。

非洲一些“单一商品经济”的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还有些国家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于单一产品的局面。如科特迪瓦,大力发展了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等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以振兴经济。

3、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理解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供应不足。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的途径: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族冲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四、澳大利亚

1、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存在原因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6 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自然环境过于单调,减缓了生物进化速度,一些古老的生物物种被保留了下来。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

2、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其首都和主要城市。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尘世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3.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的基本特点。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大陆地形特点与美洲相似,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较为干燥。东南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地区为冬季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

4、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又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地区为冬季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