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李红英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农村因此留下了大批“九九”、“三八”、“六一”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20xx年嘉禾县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8.6万人,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人群。据统计,全县农村现有留守儿童1.2万人,留守妇女0.8万人,留守老人1.1万人,农村留守人群占农村人口的1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人群在生产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被大幅度加重。 尤其是农忙季节,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面前往往焦头烂额,很多家庭无力聘请劳力,为了不耽误生产,维系生存,只有咬牙硬撑,广种薄收,甚至还有少量耕地抛荒的现象。

二是留守儿童家长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照顾孩子,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引导和帮助,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还有少部分留守儿童迷恋电脑游戏,受到糟粕文化的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使人口结构产生变化,导致农村治安防范力量严重削弱,增加了留守人员的财产和人身隐患,受他人侵犯和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加大。

四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程度低,影响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调查发现,只有不到60%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参加过村中选举投票,15%的留守老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参加村中选举的投票这回事,而参与竞选村中职务的留守老人更是没有。

二、造成留守人群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一,农村留守人群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子女、配偶、亲人)外出务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城乡隔离的户籍等制度给农民工子女、农民工配偶、农民工父母进城就学和生活带来的高额成本,直接推动了留守人群这一群体的产生。

第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在国家的“关爱”下快速发展,使城乡差别加剧,致使城市繁荣,居民富裕,农村落后,农民贫穷。农民由于人均土地的日益减少,农民仅在自家土地上经营难以致富,加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飞涨造成种地入不敷出,由此出现“农民工现象”和“留守人群”现象。 第三,一些基层政府对农村的各种问题重视不够,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中小学教育滞后耽误了孩子,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农村医疗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导致了贫困,农村学子一旦“跳入城门”便一去不复还,农村务工人员一朝进入城市就难得再返乡,更别说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文化知识服务农村了。如此恶性循环,农村留守人群越聚越多,问题也“愈演愈烈”。 第四,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劳动技术缺乏,进城务工只能干些脏活、累活、苦活,工资微薄,甚至不能及时得到工资,使他们即使进城也享受不到城市生活待遇,不可能在城里购买住房,更不可能把老人、孩子带进城市,真正实现转移,只好把“留守人群”留在农村。

三、关爱农村留守人员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人群”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存在。这一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切实解决好我县的“留守人群”问题,我们建议:

(一)完善机制是关爱留守人员问题的前提。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承担起“留守人群”管理的重任,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建立“留守人群”档案。村委、妇联和学校要分别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将其基本情况分类汇总,整理成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定期与妻子、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人群”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以逐步缓解“留守人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大关爱扶助力度。“留守家庭”常常在生活中、农忙时、节假日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给予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和现实问题,确保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尤其对“留守儿童”,教师要切实增强对他们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已与“双差生”划上了等号,属于“不受喜欢”的人,“留守儿童”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就越有信赖感,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或关系较为疏远的情况下,教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

(二)政府重视是解决留守人员问题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留守人群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

府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妻子、父母的监护、关爱、赡养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家庭的关系。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家不远依然有挣钱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三是强化社会关爱教育。充分发挥县“关工委”、“五老”、妇联、敬老院的作用,构建和谐家庭。四是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 “三室两厅一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农民工集中地的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有关政策,通过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等有效举措,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可以跟随父母在异地享受平等、良好的教育。

(三)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留守人员问题的根本。应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要逐步推行进城务工人员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最低工资保障,为工作有困难的务工人员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并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干得了工作,留得住人心。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属,包括配偶、子女,应与城市失业人员、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享受就业、教育、福利、保障待遇,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嘉禾县袁家镇政协联工委主任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刘文庚

攸县的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扣“着力转方式,建设大交通”工作主题,严格执行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法规,切实改进道路客运安全监管手段,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提高了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良好的道路客运环境。

一、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攸县已经开通农村客运班线65条,投放客运班车323辆5944座,在皇图岭、黄丰桥、鸾山和坪阳庙开通了农村短途客运线路,投放客运面的53台。全县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60%。

(一)“实”字为本,注重教育强责任

今年以来,我局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年初,调整充实了局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局与运管所和3家客运公司签订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责任书。依托“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印发安全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攸县百事通”平台向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送安全宣传短信9500条。3家客运公司举办驾驶员安全知识学习班6期,引用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教育驾驶员要文明行车、安全营运、遵章驾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宣传教育活动的推进,牢固树立了“无安不稳,无安不强”的科学发展意识,夯实了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严”字当头,突出排查治隐患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我局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突出排查整治

农村客运安全隐患,今年上半年,采用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承运人责任险关,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着力强化客运站安全监管,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无从业资格证、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和实施安全性能检测、不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等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取缔报废客车23辆,查处农村客运安全隐患22处,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三)“好”字落脚,创新管理树形象

结合攸县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创新安全管理手段,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客运安全“四挂钩”。一是安全监管与资源配置挂钩,将客运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与运力投放相挂钩,促使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了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安全监管与质量信誉考核挂钩;三是安全监管与评先评优挂钩;四是安全监管与个人利益挂钩,对安全工作抓得好的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对出现安全问题的责任人追究责任。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客运安全有序、形势趋好。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形象。

二、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客运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群众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一)非法营运安全隐患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小轿车(5座)、面的(6座)车主纠集在一起,形成了有组织、集团化的非法营运态势;两轮摩托、三轮摩托、四轮摩托和残疾人代步车从事非法营运的达几百台。这些车辆无牌无证又未投保、技术状况差,驾驶员未经专业培训,安全意识淡薄,行则随意拐弯掉头、停则成群结队,聚集在公路主干道上,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无抗风险能力,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道路安保设施欠完善。受经济条件限制,已经建成的乡村公路等级偏低,基本上是四级公路或等外公路,几乎无安保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加之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较差,在公路上和公路两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建房搭棚等现象屡禁不绝,给客车安全行驶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车辆行驶途中难监管。由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客运行业的范围非常有限,致使对农村客运班车超速行驶、驾驶员疲劳驾驶等情况缺乏动态安全监管措施,成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车辆技术标准不够高。从事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车有7座的和5座的面包车。这种客车未达到中级车标准,安全性能较差,车上未配备有效的安全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县级运管所未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责任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三、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安全便捷的客运环境,就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一)加大打黑力度。一要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运管所与城区客运管理处要经常性地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高压态势,震慑非法营运行为。二要注重调查取证,要改善执法装备,强化执法手段,想方设法获取有力证据,依法从严查处非法营运行为。三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持久的打黑战役,避免一阵风的做法,总结打黑经验,巩固打黑成果,建立长效打黑机制。

(二)强化站场监管。要督促客运站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硬件设施,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加大“三品”查堵力度,积极协调站务纠纷,妥善处理旅客投诉,确保

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三)突出客车管理。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严防非客运车辆、报废车辆和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要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低耗安全性能有保证的新型运力,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准入关。要在三级以上(含三级)农村客运班线的客车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做到能实时监控行驶中的客车安全状况。

(四)着力宣传教育。运管部门要严把经营者资质准入关和驾驶人员从业资格关。要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黑车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处理黑车的相关政策,充分表达执法机关整治黑车的决心,让旅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监督和举报,使黑车无立身之地。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规范客运市场秩序。

(五)完善安保设施。在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时,不能一味追求村村通客车的目标,而应该脚踏实地,深入现场考察,在路况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许可客运班线。已开通的线路必须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推动农村客运健康发展。

(六)健全管理机构。建议在县级运管所设立安全股,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扎实有效地开展道路客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系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