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

1、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的主观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

2、 陈胜为起义制定的口号策略是:

3、 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 、 。(四字短语)

4、 通过天下形势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宜多应者的原因)

第一是: ;

第二是: 。

5、 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6、 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7、 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8、 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 表现陈涉

9、如何看待陈胜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0、总体上谈你认为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课文结尾几句交待了战争的结果,照应了上文中的那些话?

12、如何看待课文详写起义之前的准备而略写战争过程的?

13、如何看待陈胜先召三老、豪杰会计事才称王的举动?

14、如何看待陈胜在发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5、做完准备以后,陈胜、吴广为什么还要再使激将法和苦肉计呢?

《唐雎不辱使命》

1、第一段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2、如何理解秦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

3、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4、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5、安陵君知道秦王的真正用心,为何还要说“大王加惠”的话呢

6、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唐雎连用三个事例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暗示了什么?

8、秦王最后说话语气态度有什么变化?这表现了秦天怎样的性格特点?

9、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这表明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点?

10、用自己的话说说,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看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问分三步答)

11、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2、文中提到了专诸刺杀王僚,聂政刺杀韩傀,要离刺杀庆忌,历史上有许多人刺杀秦始皇,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隆中对》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④诸戎、夷越: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8个字来概括)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公元2xx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被曹操的几万兵力打败,成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请再举两个以弱胜强的战例。

5、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6、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7、“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8、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9、诸葛亮为什么先提曹操战胜袁绍的事例?

10、试分析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出师表》

1、第一段首先分析了,希望刘禅思危,后分析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 的感情。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的是 的人 ,应“赏”的是 的人。(用原文填空)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 _ _,临危委重任和____ 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10、在公众的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第二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至,到达 今:罪过,乖张

3经纶事务者 古:治理,筹划 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9无论魏晋。 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 今:跟“来”相反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12既出,得其船。古;副词,已经,以后 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 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嗅 规——古:打算。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 古:眼泪 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 17则久已病矣 古:困苦不堪 今:疾病.

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古:处处,到处 今:常常 19虽鸡狗不得宁焉 古:即使 今:虽然,连词. 20以尽吾齿 古:年龄 今:牙齿.

21谪守巴陵郡 古:做州郡的长官 今:看护,把守 22增其旧制 古:规模 今:多指制度

23气象万千 古:景象 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4前人之述备矣 古:完全,详尽 今:准备

25薄暮冥冥 古:迫近 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 26则有去国怀乡 去 古:离开 今:由某地到某地 国 古:国都 今:多指国家

27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色、景物、景观 28波澜不惊 古:起,动 今:指受惊吓

29沙鸥翔集 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30而或长烟一空 古:消散 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 今:品尝 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 今:多指心脏 32微斯人 古:无,没有 今:细小,小的 33伛偻提携 古:搀扶,带领 今:多指提拔

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6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二、词类活用

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状语,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高山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 动词—名词,急流的水。 奔:动词—名词, 飞奔的马

6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7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8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9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通过 10此中人语云 语:名词作动词

11处处志之 志:名词作动词 用符号做标记 12腊之以为饵 腊: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

13可以已大风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14岁赋其二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5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16 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

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动词—名词 出:出产的 入:收入的 1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0山行六七里 山:名作状语,在山上(间)

2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起名字,命名。

2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3弈者胜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5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6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27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28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29夜篝火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钩着

30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 31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32忿恚尉 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三、一词多义

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独一无二 ②猿则百叫无绝 绝:停,断

2上: ①负势竞上 上:名词-状语,向上 ②横柯上蔽 上:上面

3为:①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介词,给

4舍: ①便舍船 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动词) ②屋舍俨然 舍:房屋(名词)

5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 乃:是,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 ②乃不知有汉 乃:竟,表示出乎意料。

6志 ①处处志之 志:名词-动词 用符号做标记 ②寻向所志 志:做的标记(名词)

7寻 ①寻向所志 寻:寻找 ②寻病终 寻:不久 8是 ①吾祖死于是 (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指示代词,这个,指“永州之野”)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代词,指上句之“犯死”) ④吾尝疑乎是 (代词,指“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⑤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指示代词,这种) 9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动词——作,制成)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 (动词——做,干) ③故为之说 (动词——写)

10已 ①可以已大风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②则久已病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已经)

11赋 ①岁赋其二(征收、敛取)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租赋) 12疠①可以已??瘘、疠 (恶疮)②呼嘘毒疠 (疫病,疫气) 13入①当其租入 (交纳) ②竭其庐之入 (收入的) 14岁①岁赋其二 (名词—状语,每年)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年,名词)

15甚①貌若甚戚者 (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比,超过)

16若①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像) ③若毒之乎 (你) ④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

17毒①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 (怨恨、憎恨)②呼嘘毒疠(有毒的)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毒害)

18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19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②谨食之 (通“饲”,喂养) 20观①今以蒋氏观之 (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考察) 21之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募有能捕之者/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斯役之不幸/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之:的

② 代词。(代人,他)(代自己,我)(代事)(代物,蛇)(代话语) (1)无御之者 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2)腊之以为饵/太医以王命聚之 之:指这种蛇

(3)问之,??吾嗣为之十二年1之:指姓蒋的捕蛇人 2之:指捕蛇以抵租赋这件事

(4)言之,?? 之:指这些话

(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1之:指蒋氏 2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个差事

(6)君将哀而生之乎 之:指蒋氏自己,我 (7)谨食之 之:指蛇

(8)今以蒋氏观之 之:指“孔子之言” (9)故为之说 之:指“上述之事”

③悍吏之来吾乡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2以①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如果 ②腊之以为饵 以:把,用来

③可以已大风” 以:用来 ④太医以王命聚之 以:用,拿 ⑤而吾以捕蛇独存 以:因为,凭借 ⑥ 以尽吾齿 以:而。 ⑦今以蒋氏观之 以:根据

⑧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而,表目的。

23其①其始 (助词,无义,不译)②岁赋其二 (指蛇) ③当其租入 (他们的,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④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指捕蛇以抵租赋) ⑤视其缶 (那个)

24而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承接) 25焉 ①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兼词,于此 ②今其室十无一焉 焉:语气词

③虽鸡狗不得宁焉 焉:语气助词,啊 ④时而献焉 焉:代词,指蛇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26乎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吗)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介词,同“于”,在)③吾尝疑乎是(同“于”,介词,对于)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助词,呢)

27于 ①吾祖死于是(在) ②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③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④苛政猛于虎也 (比)

28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因为) 19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30一①洞庭一湖 (一个)一碧万顷 (一片) ③长烟一空 (全)

31开①连月不开 (放晴)②开我东阁门(《木兰诗》)(打开) ③旁开小窗(《核舟记》) (开设,设置) 32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就)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33极①南极潇湘 [最远到达(某处)]②此乐何极 (穷尽) ③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34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35空①浊浪排空 (天空)②长烟一空 (消散) 36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 ③初极狭(〈桃花源记〉) (通过)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通晓)

37和①政通人和 (和乐)②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38夫①予观夫巴陵盛状 (指示代词,那)

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③夫鼾声起 (《口技》)(丈夫,女子的配偶) 39去①去国还乡 (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距离) ③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逃离,逃跑) 40为①或异二者之为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做,为)

41国①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这里指朝廷)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③国恒亡(国家)

42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②面山而居(居住)③居十日(停了) 43旷①则有心旷神怡(开朗)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宽广)

44秀①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草木茂盛(佳木秀而繁阴) 45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在??旁(临溪而鱼) 46名①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47 酿泉①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动宾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48乐①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9意①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50谓①称作,叫作(太守自谓也)②为,是(太守谓谁?)

51绝①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与外界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到极点(以为妙绝)④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52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顺接的连词 ②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关系,而且 ③云归而岩穴暝 表顺承的连词,就

④朝而往,暮而归 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修饰关系 ⑤而乐亦无穷也 表顺承的连词,连接两个分句 ⑥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⑦已而夕阳在山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⑧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53也①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表陈述语气,主要用于描述景物;

54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舒缓语气,无实义)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都代乐趣)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代 (助词,的) ④名之者谁? (代词,它) 四、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2窥谷忘反。 “反”通“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 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5谨食之 “食”通“饲”,喂养.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7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嘱托

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9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 10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11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第三篇:粤教版 必修五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宋海龙  邮箱:duyu0226@163.com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  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  通“又”, 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       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4.       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       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       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       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还,表让步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并且,表并列关系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                                 将,

罪且及副元帅                                 将要

   年且九十                                     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                              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 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

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臣”的谓语

4、具以表闻(之)  /  拜表以闻(之)           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省略分句“而未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 ,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2、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8、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3、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5、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6、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对曰:“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其是之谓乎!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2、状语后置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郑伯克段于鄢                                 “于鄢”为后置状语

(二)判断句

  制,巌邑也。                                  蔓,难图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报任安书》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二、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一)重点实词

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

(二)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三)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 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固定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以……为:把……当作……

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因此

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得:怎么能……

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恐怕……

四、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于后世”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幽”表被动,被幽禁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表被动,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放逐”表被动,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囚”表被动,被囚禁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

附: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

一、            通假字

二、            古今异义(见《导学大课堂》)

三、            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

四、            偏义复词

五、            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 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项伯杀人,臣

★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鱼虾而麋鹿

六、文言句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为”字式:……为……;为……所……;……为所……

“于”字式:……于……

“见”字式:……见……;……见……于……

“受”字式:受……于……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字式:……被……;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1、宾语前置句(如《鸿门宴》所示)

2、状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3、定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4、现代汉语正常单句语序:

(定)主+[状]谓+(定)宾,若文言文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皆视为倒装。

(五)固定句式(从略)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0班  邝凯欣

秋天特有的明丽阳光被窗棂分割成了小块,碎金铃铛一般摇曳着洒在地上。那个始终微笑着的女孩轻轻走过我的身旁,略稍徘徊,随后优雅地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她说你好的时候,声音如婉转的夜莺浅吟。

南方的九月到了末梢才有点凉意,风开始掠过地面卷起几片落叶。春夏间艳丽的花朵变得黯然失色,小雏菊微微显露出气色来。她在画册上不断描绘着菊花优雅的身姿,眼睛里漏出一些悲伤。

她说她家里的菊花一直没开。含苞却不能吐露出芬芳感到有些许压抑,花儿的头都快垂到略带腥味的泥土里。我安慰她说九月过后,大概都会开放了吧。她苍白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深深的梨涡显得异常可爱。

“那么九月结束后,一定要来看哦。”她的笑脸像是看见满园婀娜多姿的美菊,少女特有的甜蜜。我轻声应和,期待能与她一起观赏这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

她非常的喜爱菊花,我与她相识不久就了解了她这个爱好,她对菊花的研究甚至比百科全书还要完整,由于菊花通常用于祭祀,所以我经常打趣说她总是弄得像个葬礼一样,她顿时皱起眉头一整天都不理睬我,但她偏爱的纯白棉布衬衣,穿在她瘦弱的身体上,以及她总是过于白皙的脸孔,都像道旁掩抑着悲伤开放的小雏菊。

她常常会说,花儿大概是睡着了,我要叫醒她们。我不紧不慢的回答,别急,九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

我常常会想象她或许是菊中的精魂,飘渺地在秋夜里淡雅地发着光。一点也不像我们凡间那样的污秽。

终于走过了九月,随后她像是消失在我的人生里。她躺在病床上浅浅的呼吸着,却依旧惦记着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苏醒了。我笑着说起那些花都非常漂亮时,她也在淡笑中落下了泪水。

秋日的风跌宕在空气中,飘散着矢车菊的淡淡香气。从我第一眼对她的印象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一瞬间苏醒的最亮丽的雅菊。

于是我也像梦在现实中留下淡淡痕印。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8)班  林嘉玲

人,头顶天,脚立地。看似承天地之灵气,继自然之韵味,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飞鸟拍打着双翅寻找归路;树伸长着根部寻找归源;小溪平躺着身躯寻找归处;人翻阅着记忆寻找归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有规律地流逝着,我则习惯性地回忆着。回忆那往日与家人在院里常话家谈的日子;回忆那小时与同伴在树下嘻嘻哈哈的时光;回忆那旧时与恩师在办公桌前奋斗拼搏的岁月。那美好的场景如清风般徐徐沁入我的心脾,让我久久难以醒来。九月似乎很迷人。

在思念的长河里沉浸愈久,心情便愈发地沉重。九月的天,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如同一只纸飞机,在缓缓地以诱惑般的面孔把我迷住。我在里面,看到我的成长,听到我的心声,体会到我的改变,感受到我的心情,感悟到我的未来。我随着九月的风而飞,随着九月的雨而落,随着九月的光而逝。我茫然地面对着未来的路,我由身至心感到惶恐。我伸出双手试图抓住一块浮萍,但黑暗已把我侵蚀掉了。“我已逝去了吗?”我问自己。九月似乎很骇人。

回声在我的耳边刺耳地回荡着,我这才感到我的存在。我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出路,但疼痛的心使我止住了脚步。我立在原地,不敢前进,我想得到安慰,我想倾诉,我想发泄。渐渐地,我睡去了。九月似乎很惊人。

待我醒来,明媚的阳光,清脆的鸟叫声,路人的脚步声……那熟悉的旋律回来了,我为此感到雀跃。仰望着蔚蓝的天空,九月已过去了,我为何还要逡巡不前呢?前面的道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前面有我的新同学,也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时此刻,我感到体内燃起了一股热量,我感到兴奋与激动。请叫醒我,我的潜意识,请等等我,我的同伴,我要与你们一同在青春年华里挥洒汗水,一同在伤心难过时互相扶持。我不要沉浸在九月的世界里,我要突破,我要挑战,我要为我的人生寻找终点。我不要灰暗无助的九月光阴,我要有情有泪的当下时光。

只要人踏踏实实地前进,稳稳重重地驻扎,人便是顶天立地的。

九月过去时,请叫醒我,不要把我遗漏了。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班  谢淑芬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稚嫩的九月已褪去,迎来了秋风萧瑟的深秋。

但,请别忘了叫醒我。在这硕果丰收的秋季,我要体味着生命的成熟,感受着那美好的生命气息……偶而降下的毛毛秋雨,轻轻地吻在行人的雨伞上和窗户上,它虽然没有阳春三月烟雨的温柔,但它却有一股隐藏在内的成熟。

生命也应当如此。生活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就像在这金黄满地的秋季里,你并不可能找到早春的烟雨连绵,夏季的绚烂热情,但你却可以找到成熟生命中的深邃与美丽。生命的成熟,是怎样的欢喜。

在这金黄色的晚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成熟。回忆起多年前一样的秋天,我曾和你一同手牵手走过被落叶铺成金黄色地毯的过道,我们曾一同拾起那精致而带有朴素没的落叶,曾经,我们是多么地快乐。但多年后,我们都长大了,都没有以前那份稚嫩的童真与烂漫,都各自奔向了东南西北。也许,人就是这样地无知,在拥有时并不珍惜,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同行的幸福。

秋季就是这样让人觉得伤感,它独有的悲伤萧瑟总是让人忆起许多往事。或许,已逐渐成熟的我应抛开以往的一切,尽情享受这金秋的美好。我渴望,多渴望重返我曾留下欢歌笑语的青草地,仰对晴朗的天宇,聆听大地的心跳。多渴望,多渴望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回忆昔日欢乐的阳光……

九月过去了,别忘了叫醒我。我是多么地渴望,渴望在我的生命中的第十七个金秋留下不再稚嫩的脚步,寻找那份属于我的朴素与美丽,那份热情与感动,那份成熟的青春……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1)班  陈志斌

    英雄,剑起了风尘,在一望无垠的荒野中,心若重生。请叫醒我,让我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热情的我们,仍无法在短暂的九月沉淀出贪玩的冲动。脱绳的心,犹如野马,无法平静下来。一年半后,我们将亮剑高考,奠定我们的人生。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梦,不断地延伸。遥望着心中的理想,用一生不停地追问。路在何方?请叫醒我,让我别再沉醉于梦中。让我们回归现实,路,就在我的脚下。音未觉,纵马置身疆场。

    这一生,谁为我指点江山?十几载的寒窗生活,笔尖划破长空,曲为谁唱?请叫醒我,让我清醒地知道,我为自己而存,为自己而歌。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来路或前程。彩虹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

    立誓言,誓言说透了明天。让昨天的悲重演在今天。今天,我是否仍重蹈覆辙?请叫醒我,让我看清昨天的岔路,铭记于心。今天,我将重新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路。

    彩虹在潆洄,决心被包围。请叫醒我,释放我心中的翅膀。飞出重围,飞向广阔的草原,飞向无际的苍穹,飞向心灵的归属。

    九月结束前,一切已枉然。回想从前,后悔莫及。但,既然无法扭转乾坤,不如顺水推舟。用从前的悔,化作而今的毅。把每一天当作一生来过。将一生的理想付诸于每一天。

    九月结束后,难解心中的结。生存或是毁灭,答案定会在沙尘暴后揭晓。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与沙尘暴抗衡。请叫醒我,让我披上金甲银缕,仗着金戈,纵着铁马,闯荡……

    我已醒来,继续面对着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成就梦想。我会凝视着,洞悉着这一切中的一切。机会,将无法再逃出我的五指。

    指尖滴血,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明天。

    汗如雨,泪始干,收获的明天,始终会降临。我将用自己的成就迎接丰硕的明天。

    虽天堂无路,地狱无门,但我能逍遥地走自己的路。即使风霜掩饰不了最深的脆弱,但蔷薇终会盛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