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课小论文

形式与政策课

小论文

题目 中国之与中东博弈

班级 20xx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五班 姓名 陈建华

学号 20xx12030151

20xx年x月x日

中东地区的大国博弈一刻也没有停歇。利比亚扳倒卡扎菲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即剑指叙利亚、伊朗两国。近期,欧美军事打击叙利亚的信号愈发明显,法国直言或将军事干预,并在土耳其等地帮助训练反对派军队,美国则敦促公民撤离,阿盟也欲派遣观察团,叙利亚战事正一触即发。分析指出,对于中国而言,其实西方打不打叙利亚,都值得中 国方面高度警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一句老话,但用来解释今天的时局依然有效。20xx年初刚刚打了一场利比亚战争的西方各国,之所以急于再次发动一场叙利亚战争,就是因为时间紧迫。20xx年被称作大选之年,美国、法国等诸多国家都将举行总统大选。而持续肆虐的债务危机令各国难以在经济上交出满意答卷,只有寄望通过外部的军事行为满足军工复合体的胃口,同时也可以转移国内视线。从交易的角度来看,战争也是一笔巨大的交易,双方围绕着止损点展开争夺,谁先败下阵来,则账面亏损变作实质亏损,而获胜一方则收获利润,即便交易途中可能出现账面亏损,但止损未到,便可无虑。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西方发起对叙利亚的战事,必定将全力以赴直至取得胜利。而一旦叙利亚失陷,伊朗的处境将更加艰难,中国的能源线也将受到极大的牵制。当然,中国和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仍然令叙利亚的结局存在不确定性。俄罗斯立场鲜明:派出了三艘军舰抵达叙利亚水域,并且扬言要派出航母为叙利亚助阵,另外在反导问题上与美国展开唇枪舌剑,西方受到的压力自然不小。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西方不打叙利亚,也值得中国警惕。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即使是不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也将挑起叙利亚的内部及外部事端。阿盟已经被成功洗脑,矛头直指叙利亚,法国据悉也在帮助训练叙利亚的反对派军队。因此,未来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挑起叙利亚的内乱,并借此挑起阿拉伯世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纷争,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更为有利。毕竟有俄罗斯助阵,战争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是较大,而且美国也正在从中东逐步撤出军事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阿萨德政权,美国不仅免去战争的不确定性,也可以避免什叶派穆斯林的坐大,还不会影响中东撤军计划。因此,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也就能够很好的铺开,进一步实现对中国的多方面围堵。美国此前爆出伊朗计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猛料,无非也是想实现这样的战略意图。因为无论如何,只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出对叙利亚问题已经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那么中国就必须开始提高警惕,并且需要提前对形势进行预判,以便及早布局,防止危机来临时不断失去主导权,因为美国的终极目标仍是中国。 西方国家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认知中,流行一种看法,即任何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中东,中东同时也是埋葬大国的坟墓。在当前的国际体系转型阶段,任何大国仍须高度重视这个“板块”的战略价值:地理位置,油气资源、重要的文明文化影响力、在各种国际和地区组织中的政治经济作用、对其他大国力量构成的牵制、屏障功能,等等。问题在于大国与这个

“板块”交往的目的和方式:是侵略、占领、控制和干涉,还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中国发展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应继续坚持冷静客观的研究判断,根据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大国力量变化和相应政策调整还未形成的国际局势,从中捕捉中国的发展机遇,并认真地谋划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的战略部署。这里谨提出的几点看法。

第一,重视构建中国的中东战略。如果政府和学界都能认同上述的“现实导向”范式,那么就得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在外交部门的统筹协调下,主动设计、经营中国的中东战略,包括核心国家或重要次区域组织的确定,各种合作机制的构建,议程的设置等。在G20还处在建章立制阶段,国际体系转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的现阶段,及早加强同西方国家最感棘手却又具有全球影响的伊斯兰国家的沟通和协调,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互利共赢,也有利于化解西方国家对华的持续挑衅和施压。

第二,中东的战略空间正在出现变化。奥巴马一年多来的中东外交与布什政府相比,虽有区别,但美国欲主控中东事务的目标未变,它中东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也未变。但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视角看,奥巴马政府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在中东的政策调整,现阶段正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客观上已为其他大国和新兴大国腾出了战略空间。

第三,中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在当前的国际体系转型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建过程中,大国固然是主导力量,但从文化文明体系看,也必须高度关注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一的伊斯兰核心国家的价值观走向,是继续片面强调战斗的“圣战”观,还是转向温和中正的伊斯兰中间主义道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油气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也就必须关注世界主要能源产地中东海湾国家的政策走向,如它们对新能源的看法,对中国油气合作多元化的反应等。从非传统安全看,我们还必须关注中东核军备竞赛、恐怖主义等威胁的发展态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较之美欧与它们的关系,一直具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友好传统,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优势和亮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在能源需求和海运通道安全方面,仍将依靠中东;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也离不开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合作。因此,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将中东伊斯兰国家关系仅定位为中国“周边战略的延伸和大周边战略的组成部分”,已不足以反映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关系的实质性内涵,在中国已经形成广泛全球利益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改用“中东伊斯兰国家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战略支撑”这样的定位,使之更加符合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始终建立在“假想敌”基础之上。事实上,包括中国和中东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维护的只是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自己的文明文化传统,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在具体应对西方国家的肆意挑战或压力时,与中东伊斯兰国家这个“战略板块”构成掎角之势,不失为是一种有利于双方的选择。

第四,大力加强包括宗教交流在内的人文外交。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看,坚持求同存异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对话,是中国发展与这一“战略板块”关系的重要基础。 对中国来说,中东伊斯兰国家虽是一个“战略板块”,但在国际体系转型期间,恐仍会延续其被动惯性。研究中国不要等着它们来了解、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而应多采取主动,积极走出去交流,开展人文外交、公共外交,有针对性地去做争取、整合工作。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 论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xx-20xx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

《甲午中日战争》心得体会 甲午战争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中孤立地研究这场战争,而应将这场战争放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大历史中来考虑,因为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是日本,更有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因此,我们只有将这场战争及其后果放到大历史,即甲午战争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加以辩证总结,我们才能得到较为科学和正确的结论。 我们看,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前日本在甲午战争时所具有的所有优势要素不仅不变甚至还更为强化,同样的优势使日本在18xx年打败了中国、19xx年又打败了俄国,而到19xx年却为中国联合美国和苏联所打败。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如何有效地节制暴力的学问。武,止戈也,真美人不争翡翠,真兵家不争城池,真正会打仗的人是不轻言战争的。可惜身为东方人的日本人至今仍未领悟到这一东方智慧。

1894-18xx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地赔款,而日本自从偷袭重创定远舰,北洋水师战败,管带刘步蟾自尽,而取得全胜。从此,日本点燃了“爱国心”,把朝鲜和中国视作应得的掌心猎物。今天,日本官方有安倍晋三之流的右派,民间有声嘶力竭叫嚣的大阪街头演讲女孩要“用南京大屠杀般的剧烈手段,将在日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杀光”。日本如今在福冈仍保留着用中国定远舰残骸修建的别墅“定远馆”。日本人还在渲染“中国威胁论”。虽然当今世界已不是1xx年前的世界,日本要想再战胜中国已绝对不可能,但我们仍不可小看日本。日本还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到处拉拢人和游说,说中国的坏话。这会影响中国的声誉,使我国建设不得安宁。总结甲午战争的成败经验,不能忽略其中两国在国民性塑造问题上的较量。

1

经世而非普世是中国国民性的主流,包括日本右翼在内的敌对中国的势力明白,要改变这一主流观念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将中国人的世界观普世化却是可以间接达到目标的方法。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