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B课程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市场压力的不断增大,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形成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近些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一个新的趋势,越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自己创业,这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选择。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尚属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此次,我们采访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起探讨了他们在自主创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试图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出解决方案与对策,通过分析使大学生创业之路愈走愈宽广。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1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另外,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峰叠加”现象居高不下,造成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失衡、高校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变得难上加难。而正当众多毕业生为谋求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四处奔波时, 有些同学却另辟蹊径,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 成为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

[1]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深

远而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在中国逐渐萌芽,经济增长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型,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

但是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必将遇到重重困难,尽管有国家的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但大学生创业仍面临着自身综合素质薄弱、资金不足、创业产品不成熟及创业教育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大学生面临创业环境不成熟、创业教育不普及、创业意识不健全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中,很多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大学生们认真对待。然而,这些问题也可能会使有些同学打退堂鼓,磨灭刚涨起的志气,最终,造成创业失败或者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使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兴事物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我们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问题,并对之进行分析与解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此次,我们主要通过采访我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团队,从他们的创业之路上,找出创业要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并且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告诫大家在以后在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法,给予大家更多的了解,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勇于创业。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自19xx年x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2]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创业需要承担相当的风险,虽然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现在,大学生创业目前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激情涨,能力低;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 受舆论影响深;创业失败率高;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

3采访对象及相关信息

3.1采访对象

我们此次所采访的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一支自主创业团队。

3.2创业背景

一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就十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除了下拨150万创新创业基金、开展企业家论坛、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创新创业课外,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创新实验基地,将丽泽花园东面1700余平方米沿街店面作为学生创业实验基地,这也是继创业项目招标、创业计划大赛全面开展后,浙师大又推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将学生创业教育“一条龙”化,将创业程序完美地贯穿起来。[3]并且,学校会聘请相关专业老师进行经营指导,在创业出现危机时学校也会协助解决。近几年,浙师大学子在创业计划大赛中成绩斐然,但很少由计划转为实践。

4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该创业团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创业道路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4.1主观原因

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不强,这不仅仅是创业热情不高,更重要的是对创业深入认识不到位,这主要包括创业中的艰苦意识、风险意识、开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欠缺。

首先,艰苦意识。xx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方面追求舒适稳定,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另外一方面表现浮躁,在现代媒体广为传播下,希望通过快捷方式快速成名获利,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为创业付出。创业道路一路走下来,团队人员并不是像当初那样,而是发生了很多改变,有人觉得太辛苦或者没名堂而放弃,亦有新的人在加入。

其次,风险意识。在现实压力前面,虽然有学生开始主动或被动的开始自主创业,但是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风险估计不足。 “企业家” 通常被认为是“有冒险精神的一群人”,冒险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显著特征,可以说创业与风险密不可分。店主说,也曾有人意愿加入团队中,接触过部分意愿创业的大学生,但了解下来,发现他们对风险承担的能力以及认知依然停留较为朦胧甚至幼稚状态,对所要从事的行业的专业知识、行业前景以及管理、具体运营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店主强调风险意识十分重要,并且对未知风险要有充分准备,当风险来临时也要沉重应对,不要乱了阵脚。

第三,开拓意识。虽然开拓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占有绝对优势。创业不等于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店主向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有农民郭新源从河北农村到北京打工,靠拣废弃被随手抛弃的广告宣传单,重新以低于印刷成本的价格,反售给宣传企业,而不是以废纸、垃圾论斤出售,月赚1万以上,正是因为他另辟蹊径,赢在了点子上。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商机处处都在,关键你能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很多人在校园内开了书店、花店和打印室等等,也称之为创业,但这种创业产品相对层次较低,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要求也不高。

第四,合作意识。创业过程中,个人难以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行,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但是,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倾向,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娇纵等行为致使合作精神被淡化。创业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创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即使参与实践创业,加之经验不足、法律以及管理等综合素质的不高,而使成功机率大大降低。在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2客观原因

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异常艰辛,除了创业者本身的条件限制外,更多的还有外界条件的限制。

首先, 创业教育滞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弱,这与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有关。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我国才刚刚起步。而且,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开展的时间过晚,而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现在,创业教育尚未纳入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体而言,尚未形成一种教育理念,也未上升到学校的指导思想,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并不包括创业教育。实践中,创业教育还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组织,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还是只限于第二课堂的业余教育地位。其次,创业教育对象精英化,受众面狭窄。目前,虽然浙师大将创业教育的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由于大部分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其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匾乏,使得现实中的高校创业教育大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因此,在店主上学的时间里,学校还未提供很多的创业知识。

其次,创业环境不成熟。一方面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简化登记程序和减免相关费用,优惠金融贷款等,但是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比如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但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因银行风险担保等限制性政策,导致实际使用金融贷款的非常少,优惠政策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传统社会观念也阻碍了创业环境的成熟与发展。店主在创业时,也曾受到家人的阻碍,因为大人总是觉得创业过于劳累,而且虽然学校提供了一些方便,但是真正遇到了问题,还是没有专业人士在旁指导。

5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与培训

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高校教育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针对自主创业的出现和需求,高校应该积极的加强、完善创业教育。可以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合理的课程设置、专门创业指导机构的设置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5.2. 加强素质培养

自主创业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等全方位的考验,它对创业者个人能力和素质有特定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大到社会,小到自己,对成功和失败,对得和失合理价值判断,始终调整和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其次,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等

5.3 要转变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店主鼓励大学生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去创业,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政府和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6总结

通过对创业团队的采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自主创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其中所存在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所谈论到的那些,但是只要是问题总是有解决方法的。采访时,店主一直告诉我们,创业贵在坚持。自主创业是一项光荣而又充满冒险和挫折的事业,同时也是响应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号召。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对市场需求的警觉,理性的去看待创业,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认真分析现行的市场环境,学校更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下,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一定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世扬,许力.论大学生自主创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xx(7),74~77

[2] 边峰.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浅谈,经济师,20xx(09)

[3] 杨华春.浙江师范大学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浙江师范大学新闻中心,20xx,12

 

第二篇:马哲课程论文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真理发展过程中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结的认识论范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中国在xx年前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中国奇迹’当之无愧。”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原理的结果,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伟大而神圣的历史任务。 我们可以把这个历史使命概括为最基本的一点, 这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 它所阐明的立场、 观点、 方法,是指导无产阶级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说明的真理的绝对性。 但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为客观世界是发展的, 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精神文明、 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之而不断充实、 更新和发展。所以, 我们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了真理的相对性。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必须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的绝对性。

要坚持, 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不搞清楚“ 是什么” 的问题, 所谓坚持不过是固守某些传统观念罢了。在强调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 尤其要注意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和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每一原理、 结论, 都是相互贯通的, 体现着一种整体精神。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绝对体系, 而是开放的、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创造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首先在于它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 是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在不断概括总结具体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创造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还在于它随现代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早就指出过:“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引起的新变化, 也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战以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寻

找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上, 虽然他们对革命成功后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也作过许多科学预见, 但是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充分的实践基础, 所以没有制定出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因此, 从世界范围来看,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还存在许多有待发展的地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巨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实践总是历史的, 它必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 我们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启迪我们, 我们必须基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现时代完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我们在全面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做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

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绝对化,把不断发展的马克主义看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乱套,结果导致在实践中失败,危害了革命事业;相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陷入了唯心主义诡辩论。实际上,科学史上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的过程,是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真理绝对性的否定。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过程;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直接就是对当代世界及其发展的新概括,就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按照中国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每一次结合的实现,都是新一次结合的开始。因此,每一次结合的提出和实施,在本质上都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把握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对于深刻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