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初一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初一语文作文教学

长岭中学 李 薇

我是初次教学七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细致的了解,我基本上只是对学生存在片面的感性的认识,我以为学生会达到某种相应的能力并且应该具备了,但是通过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才发现我的一厢情愿错了。这次期中考试,其实我的两个班的学生表现还不错,他们在基础知识和阅读上都展示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能力,如果不是作文,那么这次期中考试应该是大获丰收。作文成了重灾区。这令我惊诧万分。

反思我的这一年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感到羞愧难当。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没有察觉出学生写作上的重大缺陷,因为他们基本上能够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且能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我还较为满意,但是这次期中考试,却充分暴露了他们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是给我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我开始变得烦躁、焦虑和心痛。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是所面对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如此之差,他们的写作现状着实堪忧。

我不能怪罪于他们曾经的老师,我只能从我自己身上反思,我有重大责任,我犯错了,试问,我到底给过我的学生多少作文上的训练和指导,基本上没有,有的话,也只是轻描淡写,学生两个多月来总共最多只写了六篇像样的作文,本就不会写,不愿写,怕写,又写得少,一到这种大型考试,他们根本就对写作非常生疏,又必须完成考试要求,只好胡乱凑成一篇文字。而平时我也没有对他们写作提出过

什么要求,因此学生写作基本上是随心所欲。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学生能够在随心所欲的写作中培养出写作的习惯,至少是克服了写作的恐惧感和厌烦感,也不失为一个附带的好处。况且初写者必经此阶段。那么现在就要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写出像样的合乎要求合乎规范的作文来也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那么对于初一至少是上半个学期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就可以没有任何约束了呢?如果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终究是要评判学生的习作的,如果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那么我们也会失去评判的标准。

这次期中考试作文之所以会成为重灾区,首先是学生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这次作文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文体要求,可是我们的学生竟然没有文体意识,因为他们小学作文从来没有对他们提出过什么文体限制,都是让学生围绕一个题目去说话。我想如果这个要求使学生遭受重创,那么还可以原谅,因为我想我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承担责任,我也没有给学生明确过文体,我有失职之罪。所以在批改本次作文时,我内心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正确批改学生的作文。

再三斟酌,我终于确定了批改标准。我暂且也忽视本次作文对文体提出的要求,因为我想文体意识的确立是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文体指导时,我就更加没有必要给予他们过重的惩罚。于是我把本次作文批改的标准确定在语言表达上。因为我想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习作必须能够做到语句通顺,这是最基本的,这条要求不可以动摇。语句通顺,并不是说要写出很优美的句子出来,如

果能写,自然是更胜一筹,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但不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语句通顺,是你的表达,你写出来的句子叫人看了,能知道你在说什么,能清楚你的意思,你的思想,你的情感能够被人明白,被人理解,从读的角度上讲,是能够叫人读得下去,而不卡壳,而不读不顺。但凡学生能够语句通顺,我就把他视为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他的作文可以给较好的分数。

当然,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那就是不要写错别字。而我的这些学生,令我烦恼的正是在于他们的语言表达极其不通顺和错错字一大堆的现状。我很困惑,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写不清一个句子,为什么会写那么多错别字。我究竟该怎么帮他们?我让几个学生到我办公室改他们作文当中的错别字,我说,你们改改吧,我没有帮你们把错别字改出来,你们自己改吧,结果呢,这些学生竟然改不出几个,我真是再一次大吃一惊,我从来不知道会是这样,我本以为学生的错别字是因为他们书写不认真,但是现在这些在我办公室改错别字的学生,他们还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是真正的识字能力存在缺陷呀!我再一次禁不住烦恼起来。

学生在作文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令我感到我负担沉重,我竟不知改怎么办呢?我想向其他老师请教,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把作文教学视为重点,我要逼迫学生多写作,一个星期至少三篇记叙文,每次写了之后,我都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读读同学的习作,改错别字,我要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的作文,我还要展示学生错别字最严重的作文,凡在作文中发现了错别字,错一个抄十遍。先抓具备一定学习能

力且愿意学习的学生,再以这些学生来影响周围的学生。接下来的作文教学,我将会把重点放在记叙文上。学生必须在这个学期必须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并且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学期结束时,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会写记叙文。

为什么讲记叙文确定为今后作文训练的重点呢?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记叙文是一切其他文体的基础,写好记叙文对学习写其他文体有很大的益处。2、记叙文对改变学生习作普遍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成群的现状有好处。因为记叙文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是说话训练,是叙述一件事,是描写一个人,你要怎么讲一件事给别人听,你要向其他人介绍某个人,怎么讲,怎么介绍,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是怎样的,也即事情的起因,接下来又怎样,也即经过,然后呢?又发生了什么,也即事情的转折或说高潮,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最后结果怎样呢?介绍一个人,抓住这个人的语言哪、行动哪、心理哪、神态哪、外貌啦等等。尤其是这个人的语言和行动,写人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的性格或精神品质,让其他人对你介绍的这个人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一篇文章最好只写一件事或一个人,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或这个人写得具体生动,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记叙文写得从容了,语句就会通顺流畅,个别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再去锤炼自己的语言,把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或把心思放在怎么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讲得不简单,例如把它讲得绘声绘色,使读者也仿佛如亲身经历过这件事似的,把故事讲得或生动或有趣或感人。写记叙文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可以给学生提

供某个写作的模式。第一段总的概括自己要写的事情给自己的感受或启迪,语言要尽量简洁精炼,作用是更好地引出下文。第二段则开始叙述这件事情,这是一件什么事,把事情写得尽量清楚一点,生动一点,能够打动人心,使人深受感染。当然这一大段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最后一段总结这件事给作者本人带来的启发或感悟。最好的范本《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多去揣摩。

还要帮助学生纠正易写错的字的方法就是教他们拜课本为师,比如自己在平常的写作中有不会写的字,就多去翻翻工具书,尤其是“的、地、得”,其他错别字就只能采取督促他们尽量按照正确的来写了。

以上是我对初一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其实究竟是否有效果,我也不是很清楚,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1. 指导学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多读多背,积累素材

首先,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多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我就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如《语文报》、《读者文摘》、《作文》、《意林》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扩大阅读面的其他方式。可以在每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资源共享,扩大阅读面。此外,还要多背一些优秀篇目、精彩片段。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阅读课与写作挂钩,即以分析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时联系课文,使阅读和作文既远距离结合,又近距离接触,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2. 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学生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特别是老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改革作文评改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创新。采取“互批自改”的方式,即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然后,学生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促进了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修改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学生拓展了视野,懂得了怎样修改润色才能写出好作文,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二是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把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文编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激起强大的创作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同一事物,他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异。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学生框死,要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作文思路和表达方式,一旦发现学生习作有新意就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开发思维能力,激发创作积极性。

3. 注重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最富于生命力。因此,要想使学生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的文章,必须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训练,尤其是对发散思维的三种形式——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进行了系列训练,从思维方法指导到迁移练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逐步提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大多数学生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想像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如在上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后,我布置了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这篇作文,并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来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教会学生感悟生活

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

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告诉学生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要投入,切忌走马观花,同时还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上写作指导课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告诉我:有观察人物的、有观察景色的,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吵架的情形,如婆媳吵架、夫妻吵架、同事吵架等等,并且将这些人物吵架的不同写了下来。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广泛阅读,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学生也从中体会了名人大家是如何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

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也逐渐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鲜东西产生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