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例子

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身为一名大学生,将以所关注,所闻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发表自己的些许看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格局发生了变化。大学从精英教育阶段到了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不再是社会上顶层的精英阶层,而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阶层,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这也迫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身价的降低。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许多传统方面的格局必须改变,包括人才体制。大学扩招以来,无数的人可以更加容易地成为大学生,既壮大了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也加大了这群体内部的竞争。同时对用人单位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还有来自其他群体的竞争,同样加剧了大学生生的就业形势。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技能经验,面对这些相关的岗位时,往往也成为了弱势群体。市场分配的岗位相当的部分就是要求有一定的经验,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尴尬。市场所决定的岗位是有限的,而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这样就形成了供应的矛盾。上面的种种因素都将迫使大部分大学生放弃原来所憧憬的理想工作,到社会更下层的岗位去。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优势,正成为社会更普通、更平凡的主流。笔者身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也感同身受,身边的同学更愿意以“屌丝”自嘲;北上广的“蚁族”达数百万。

就业观的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大流中,优势减弱的大学生就业观势必转变。好高骛远正趋于踏实稳定。在市场的调剂下,大学毕业生群体不再只一味地追求高端的岗位,更多的是追寻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它没有很高的工资。在市场的动荡发展中,甚至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一大学毕业生群体不是寻求工资,而是积累经验。大学毕业生不再仅仅扎堆于北上广的东部发达地区,而是正涌向二三线城市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正向着成熟、理智的方向转变。

市场经济下风险意识的加强。许多的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考虑的因素是理想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将来的就业吧,所以这样也决定了哪门学科是热门哪门学科冷门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选读什么专业也成为了一项市场投资。要投资就要看市场,这也就是被动于市场的原因了。为了适应这个市场,规避风险,大学生须通过一些考试,取得一些证书,很有目的性地参加许多的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

市场调剂下的分层现象。在每年的应届毕业大军中,本科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就业率却不如专科生,残酷的市场选择,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一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了读研来躲避。专科生从事一些有技术需知识的工作,本科生从事一些高一点档次的工作,硕士博士生从事更高级别的工作。同时也有许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在这一群体当中有的出于梦想,除此之外更多的亦不过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在市场经济调剂下,从象牙塔出来的一个高知识群体被分流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不同的阶层。这也让当今的大学生颇感被动。

笔者身为一名刚进大学不久的本科生,记得听的第一个大学启蒙讲座就是关于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该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路的主题。师兄师姐带给我们更多的也莫过于此,牢骚也会常闻于耳边。有时笔者不禁感叹:这浮躁将何时而止?唉,仔细想想,也许这就是市场的功利吧,谁不要生存呢?

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文凭,还须懂得辨清市场动向,时常审视自己,找好自己的位置,如果发现位置错了,那请重新定位吧。

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的衡量,远一点的目光。

任它市场风云变幻,我只认准我的位置。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人的东西,有时让人无法感知,从而心理健康也难免成为人们一大关注的问题。

经过了四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

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对于大学生而言,对此时期的我们,接触的事情多了,各种不良的情绪也难免产生。对于我们,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许这是帮助我们以后解决好复杂的问题,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毕竟有好的人际关系,就如我们多了一队左膀右臂,多了一顶可以遮风避雨的帐篷。 趋于成熟的我们,对恋爱的欲望也在也在不断增强,对恋爱中的问题或解决失恋问题时,心理健康或许是解决和处理问题必不可少的。 而对自己,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和判断,这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 心理健康课我得情绪自控能力得到了增强。虽然有时在外界的刺激下情绪难免会有些波动。但相比之前遇事冲动,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一些问题总是存在偏执,不肯自己

去“ 低头”,去理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当老师提及情绪的内容时,以一些举证和理性的话去展示。 渐渐地发现, 对于处在这个年龄的我应有成人的深思熟虑,善于克制忍让,心胸宽广, 敢于卑躬屈膝,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

对于大学生恋爱我一直处于中立态度,但我们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找男女朋友最好做到顺其自然,一切随缘,不可强求。当两人之间发生问题后,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积极的解决,不可偏激,任性。爱情本来就是双向的,需要大家共同付出,恋爱这个复杂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对此我就这些感悟吧。

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 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 进步。

对于处在大学的我们,我们接受的不应单是知识的素质教育而且还应当接受心理健康课的教育。通过开展这门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加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事情都 可以通过老师的心理教育的课我们剖析得更加彻底。只有健康的心理 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的因素的相互作用, 大学生有所成就就会附加一定的内在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现实,心理素质课让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很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你让我们在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许对我们的帮助是长远的,甚至一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