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与家园共育途径论文

谈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家园共育的途径

摘 要:幼儿接受教育的环境主要来自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幼儿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幼儿园要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调动家庭参与幼儿园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因此幼儿园必须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积极联系,引导、帮助、影响家长,从而实现家园共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提高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家园合作;交流沟通;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05-290-01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由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共同合作即为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家长来说,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而目前,

经调查表明,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 (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应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以人为本,开辟教育新渠道,形成现代幼教立体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三维构造,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达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孩子开心”的三赢局面,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园在与家庭、教师、家长的互动过程中要本着遵循信任的原则,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呢:

第一,日常交流,相互沟通。

教师要把握好家长接送幼儿入园离园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幼儿概况;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将幼儿一日活动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班级活动;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随时反映幼儿在

园情况,交换孩子的成长进步,关注幼儿在园在家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以便采取措施,使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家园配合,共同育儿。

众所周知,良好的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中更好地生活、学习,能使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或改善办园条件,还包括将影响幼儿发展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培养身心和谐发展儿童的任务。于是,尝试利用家长资源来开展工作,确定了在班级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的教育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还建立了班级家长互助组,主要是建立经常性的家园间双向沟通,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随时把家长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与老师交流,共同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 第三,家园互动,参与教育。

“家园互动栏”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首先,

“家园互动栏”,使家长们更加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在家长园地中定期宣传科学的保教知识,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内容,展示幼儿作品,同时教师也可邀请家长在家长园地畅谈育儿经,请家长将孩子创编的故事、照片放入家长园地展示,让家长园地成为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的桥梁,使家长关注教育,配合教育,参与教育,真正做到家园互动,同时有助于提高家长素质,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第四,半日开放,合作互补。

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观。利用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特长等优势与教师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参与教学,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增进对教师工作和幼儿一日常规的理解,有效地促进,相互配合。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把家园合作视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的口号是“为每个幼儿营造一个爱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的爱成为家园合作的主旋律。在以后的幼教工作中我们会尽量争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家长有更强的责任感来积极参与,让家园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第二篇:家庭教育问题总结

家庭教育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

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版权归作者所有. 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一、孩子是在家庭教育中长大,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沟通学校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家庭教育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不仅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还要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对

孩子的行为举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二、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和学校应经常保持联络。如果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尊敬老师,下课粗玩,不注意安全,乱花零花钱等不良行为,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缺点,要给予纠正,对生活上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进步要加予表扬和鼓励,

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素质。

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修养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不诚实、说谎、贪小便宜等行为家长必须及时制止,并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这些不良行为会对

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现在的孩子又多是独生子,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同学和小伙伴交流和沟通,

让孩子增加知识和开阔视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广泛兴趣。

总之,家庭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家长应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用文明,

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健康向上中成长。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我总结家庭教育应遵从如下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感情交流原则。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三,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五,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九,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家长不当教育做法种种

许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人为地给孩子的教育造成困难和问题。具体现象如下:

1、不买早餐而给零用钱,结果是孩子养成买零食的习惯,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2、孩子进校读书就是老师管了,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配合。

3、对孩子的作息不了解,孩子放学回家的时间得不到重视,放学安全存在隐患。

4、不注意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学习效率。

5、不主动与老师沟通,认为只要老师不打电话投诉不家访就是说明孩子没有问题。

6、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缺点与弱点,导致老师威严的缺失。

7、孩子出现安全事故总是寻找他人的错,找赔偿,让孩子学会怎样地推卸责任。

8、不了解孩子平时跟谁玩,结果让孩子跟别人学坏了。

9、只是检查作业是否完成,而不会试探性地了解孩子是否真正会做。

10、以为有母亲管教孩子就可以,而不知父母要共同地教育、影响孩子。

11、以为作业做完就可以看电视,把电视当保姆,对看什么电视、看多久电视没有约束。

12、孩子上网得不到控制,等到孩子深陷网害时,后悔不已。

13、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对子女期望过高。

14、不懂得去鼓励孩子,喜欢批评与责骂。

15、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男孩娇宠,女孩自卑。

16、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以为找家教老师就是最好方法,不会从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找原因。

17、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8、习惯在孩子面前倚老卖老,一切都是大人说了算,缺乏亲子交流。

19、喜欢带孩子到商场去,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强烈。

20、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以为学好课本就行了。

21、不注重孩子爱好的培养,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和爱好。

22、孩子锻炼不够,体质变弱。

23、习惯于家务由大人包揽,以为做家务有碍学习。

24、给孩子太多零用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25、一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26、以为孩子小时不懂事,放任孩子行为,等坏品质养成后再去扭转就难了。

27、不注重家长个人素质的提高,以为家庭教育谁都能做好。

28、过分溺爱,总是觉得孩子学习很辛苦很累,想方设法去弥补。

29、以为孩子老实、听话就是好,却忽略了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忽视了他们的意愿和感受。

30、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无论何时何地。

31、不懂得宽容与民主也是教育。

32、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学什么好,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学什么,无主见。

33、总是重复错误,不善于让孩子在后果中总结教训。

34、重视教育而不重视教育的结果如何。

35、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习,不重视他们生活方面的品质养成。时间久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会变成性格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应走出四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误区二: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

误区三: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误区四: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