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小组讨论

这次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进行一次关于五四运动以及五四精神的演讲。首先,小组进行了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具体的方向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五四精神进行阐释;其次,确定演讲的形式利用PPT进行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图片展示同时由一位同学进行朗诵;最后,由小组组长分配个人的任务,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稿、改稿、朗诵几部分构成,我的任务是最基本的收集资料。

二.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之前,我认为应当从文字、图片、歌曲、视频几方面收集资料。首先,我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有关于五四运动概况的介绍,经过阅读,使我对五四运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次,我在土豆网上经过搜索找到了一个全面介绍五四运动的视频,从众多的视频中选择它是因为,我认为这个视频中结合到了一些五四运动时期的录影以及照片,再由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从根本上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可是使我们清楚明了的认识到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即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然后我在五四歌曲排行榜中找到了一首歌曲,名为《五四,五四》,我认为演讲可以在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中进行,更可以激发出演讲者和听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心灵共鸣,达到更高的境界;最后我在演讲稿网站上找到一篇名为《弘扬五四精神》的演讲稿,可以作为写稿时的借鉴。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南平乡土史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对本地历史了解甚多,收获甚大。 南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们小组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于此,19xx年以前一直是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南平曾率先在全国兴起畜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xx年,全镇人民英勇顽强的夺取了抗洪史上称之为"南平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在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洪战歌。我们组也概况出南平历史的沿革。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

…… …… 余下全文

篇三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性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以往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历史知识和应用历史知识。

根据历史学科的功能与特点,开展历史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力,应有自身的特色。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性内容:历史知识范围广泛,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可以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也可以对跨学科综合内容开展研究。

2、问题性。历史不仅仅是知识的陈述,更重要的是对史实的认识与阐释。史实需要不断丰富、鉴别,历史认识更是需要不断提高,这就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3、社会性和实践性。历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服务。现实社会是过去的延续,存在着许多物化的历史遗迹、文物。透过这些遗迹和文物,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现象,屏弃那些知识只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材的狭隘的认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以“研究性学习”为研究课题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总结如下:

一、认真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提高教师理论上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要组织好教师学习新课标,提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走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研究什么、发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一些误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并轨。在教学中切实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研究学习的开设,将改变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将有极大的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探秘天启大爆炸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用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天启大爆炸的历史背景,确立一条科学的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总结分类,系统剖析天启大爆炸的历史影响,完成论文。

爆炸介绍:

王恭厂大爆炸,史称“天启大爆炸”或“王恭厂灾”,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端午节次日上午9时,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的离奇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王恭厂大爆炸与印度“死丘”事件、19xx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爆炸经过:

王恭厂所在位置,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宣武门西大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佟麟阁路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自明代永乐(1403年—1424年)年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驻守京城的京军所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中神机营是明军主力部队,配备有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6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据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约为1万至2万吨当量的黄色炸药(TNT)。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高中历史学习型课堂研究成果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而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进行的是传授式(或曰填鸭式)教学,我们学生进行的是接受式学习,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接受知识的多少。这种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已无法适应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成了解题的高手,接收知识的容器。这种注入式教学,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应运而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反思和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在我省即将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研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策略等就显得极有必要,加之,通过课程实验样本校的研究活动,我们有机会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以便为我校实施新课改积累经验。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将根据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适当修正和增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为我们进行新课程下的课程教学实验提供了依据。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既不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简单复制,也不是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只有把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才能促成课堂教学实践的质的飞跃。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心整理)

中国人姓氏来源探究

——会宁五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0xx年3月15日——20xx年5月25日,我们高一历史组在高一年级各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这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xx年3月10日——20xx年3月15日,我们学科组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对在高一年级各班多次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一年级各班班的学生素质较好。多年以来,我校在不断加强常规管理下功夫,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2、高效课堂建设的需要。经过一学期多的高效课堂建设,学生已经学会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3、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20xx年广东省高考(3+X+1)文理综合试题第十九题(上海市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题)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考题;最近几年全国和各地方的高考题多出研究性学习的考题,这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它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考题在高考中的地位,紧跟高考改革的方向,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4、班主任支持。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较为支持,使得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 …… 余下全文

篇八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课题名称: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实质问题

课题组成员:张潇匀 郑欣

学校班级:阳泉三中 高一(150)班

指导老师:张锴 张润金 王平治

一、研究背景:有人曾这样形容:中美关系如强者之间的对弈,摩

擦必不可少,但始终谨小慎微的维持着它们的关系,使之不至于破裂。

而美国在这场对弈之中,却频频“变脸”,只2008

年~20xx年美国变脸的速度就令人咋舌。想必美国政府必是偷学了中国川剧的“变脸”绝技。

二、研究目的:了解美国对华政策变化背后的实质性问题。

三、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向教师咨询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方法:文献研究法。

过程:

? (一)从20xx年4月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每个成员的心得和研究进展情况

? (二)具体步骤

? 20xx年4月2 日

? 研究小组成立及分工 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 20xx年4月23日

? 组内讨论 筹划开题报告并制作

? 20xx年5月4日

? 中期汇报 整理课题资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