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发布时间:2008-03-03 14:09:33 来源:初中语文教育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二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 余下全文

篇五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 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发布时间:2008-03-03 14:09:33 来源:初中语文教育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

?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