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姓名                                班级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

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范围 2.场所 高等植物:花

高等动物:睾丸、卵巢

3.对象: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见减数分裂图解-1 ?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姓名                                班级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经常考),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  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   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为什么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

(2)   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

4=8/16;1/16;子占2/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   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 × 白眼(雄)              P:    XAXA   ×    XaY
                     ↓                                                                ↓          
       F1:     红眼                                      F1 :    XAXa  ×   XAY          
                     ↓F1雌雄交配                                             ↓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AXA  XAXa   XAY  XaY    
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
   (2)连续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三、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性别类型:
  XY型:XX雌性  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1、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2、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3、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4、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三)在完成(一)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习题:
1、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  )
2、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
3、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     拟核        
4、赫尔希和蔡斯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了:(   D    )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遗传物质是DNA
5、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答:1、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
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DNA分子是由许多  脱氧核糖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由 磷酸、五碳糖、碱基 组成,由于碱基有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
8、为了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科学家在实验中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得到纯净的DNA和蛋白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它们的转化作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附:一些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A=T;G=C;
(A+G)/(T+C)=1 ;(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知识点: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知识点: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能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习题:
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DNA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知识点:
转录
定义:在cell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信使RNA
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AA,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AA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细胞质(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到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AA。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mRNA线形     tRNA三叶草型      rRNA线型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AA进入相应的位点)
习题:
  如果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CTT……,那么,与它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的碱基顺序是   TGCCTAGAA  ;如果以这条DNA链为模板,转录出的
mRNA碱基顺讯应该是UGCCUAGAA在这段mRAN中包含了3个密码子.。需要3个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这些氨基栓酸的种类依次是半胱氨酸—亮氨酸---谷氨酸。
转录过程是
   1、DNA双链解开
   2、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mRNA  
   3、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知识点: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习题:
  1、“中心法则”最先是由   克里克   命名,指的是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但也受   环境  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知识点:
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
  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AA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
    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有害性 e、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5、基因重组的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6、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7、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8、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
习题:
 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组 。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知识点:      
1、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
                         数目变异(个别增减、  成倍增减)
2、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Eg: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配子)。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3、二倍体
(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2)举例:人、水稻
4、多倍体
(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成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但不分开
(3)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含有机物多
(4)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5、单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成因:由配子发育而成
(3)特点: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4)应用:单倍体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知识点:
1、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单基因: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肌强直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
     性染色体:X: 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肌营养不良
                               Y :毛耳病(只有男性患者)
多基因: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原因: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类型: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如:特纳氏综合症)    
2、特点:
 a、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其在胎儿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症状或处在潜在状态。
 b、往往是终生具有的
 c、常带有家族性,并以一定的比例出现于各成员中。
3、危害:
 a、危害人体健康
 b、贻害子孙后代
 c、增加了社会负担
4、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美、德、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导育种
知识点:四种育种比较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知识点:
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工具: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突变和重组是随机、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基本概念:
隔离——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物种——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生殖隔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如高山、海洋和沙漠等)而使两个或几个群体之间不易交配成功的隔离机制,是形成物种的第一步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