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靠声振带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解释: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6、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7、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8、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9、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听见回声的最小距离为17m);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余下全文

篇六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 …… 余下全文

篇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1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物态变化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3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