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星云大师佛学语录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xx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

现选摘《星云大师佛学精选》一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和大家共赏。

一, 微笑

1, 微笑使烦恼的人得到解脱;2,微笑使疲劳的人得到安适;

2, 微笑使颓唐的人得到鼓励;4,微笑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

二, 思虑与知过

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 智者改过,必知迁善;4愚者耻过,必知向上。

三, 真正的内涵

1, 真正的力量是忍耐;2,真正的智能是宽厚;

2, 真正的慈悲是包容;4,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四, 缺陷

1, 人无全功;2,人无全能;

2, 物无全用;4,心无全善。

五, 真正的享受

1, 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2,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

2, 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4,享受求得不如享受施舍。

六, 进退有道

1, 快速而不马虎;2,谨慎而不保守;

2, 谦虚而不卑贱;4,礼让而不畏缩。

七, 六种助缘

…… …… 余下全文

篇二 :星云大师语录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2、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4、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摘自《洛阳晚报》

5、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6、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 …… 余下全文

篇三 :星云大师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

1.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同样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依然每日过,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谓的“人穷志不穷”。

2.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

3.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最初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里呢?抽屉吧,不保险!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头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觉。过了几天,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后来一反省,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

4.当自己与别人见解上有冲突,彼此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了。我们职业往上高升之时,马上就欣然色喜;万一利益被人夺去了,我们就懊恼伤心。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5.生活在二十世纪文明时代,人们生活在鸟笼式的公寓,抬头不见天日,四望不见原野,心胸越来越狭,眼光越来越小,人

1 / 23

星云大师语录

…… …… 余下全文

篇四 :星云大师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低调是一种智慧。恃才傲物者自毁,虚怀若谷者受益;卖弄口舌是非多,谨思慎言风险少;飞扬跋扈引横祸,韬光养晦能成名;追名逐利心浮躁,远离是非修真身;直来直去易伤人,融方于圆可自保;高歌猛进遭非议,以退为进得人心;拿放不下难有为,能屈能伸扭乾坤。

国学经典名句(148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 …… 余下全文

篇五 :种善因得善果第四讲

种善因得善果第四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今年五月,我们有一个机会,访问中国大陆,在北京师范大学门口,看到一块题词,上面写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我看到这八个字,深受感动。这八个字,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特别是《华严》末后的一个部分,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世尊以五十三位菩萨,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幼、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种种不同的身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工作。可是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的身语意三业行为,都是这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好榜样、好模范。所以我们读《华严经》,研究《华严经》,实践《华严经》,弘扬《华严经》,要以这八个字作为标准、作为原则,《华严》就能够活在我们的世间,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究竟圆满的受用。这是我见到这八个字,一点点感想。

由此可知,世间人所追求的正是佛法。可惜大乘佛法在最近一、两百年当中,被一些大众误导,以为它是宗教,以为它是迷信,以为它是消极,而没有能够认真的去研究修学,这是一桩非常可惜的事情。我们对于佛教育的弘扬,大家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做。遵守佛陀在经教里面对我们的教诲,佛教给我们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演’就是做出样子给人看,表演给人看。‘说’是用言语、文字,将这些道理,将这些事实真相,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让社会一切大众都能得到佛的教诲,都能够得到殊胜圆满的利益。

…… …… 余下全文

篇六 :星云大师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4、『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5、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6、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7、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8、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9、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0、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1、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2、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种善因得善果第11讲

种善因得善果第十一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各位观众,在前几集当中,老法师开示了若干佛法的重要理论和修学要领,使我们茅塞顿开,并且从心中生起了无比坚定的修学信心。但是为了使大家在修行上能够顺利圆满,还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必须彻底来了解。所以还要仰劳老法师慈悲,继续为我们解说。

昨天老法师开示佛力的加持,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要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陀相应,就能够得的到。而古代祖师大德也开示,佛力加持分为显加与冥加两种。请教老法师,这两种加持有什么不同?

师父:中国谚语里面常说:‘诚则灵’。这个灵就是感应的意思,也就是佛门当中讲的加持的意思。由此可知,真诚是能感,佛菩萨加持是所感。关于冥显两种的加持,意思是说,明显的加持,你自己能够感触的到。像一般世俗讲的,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照顾我们,它确确实实是明显的一种感应。而冥加呢?他确实加持你,但是你自己觉察不到。实实在在,就是佛菩萨在暗中照顾你,这一类叫冥加。而在感应方面来说,有显感显应。我们求佛菩萨,非常明显,意愿非常强烈,佛菩萨的感应也很明显,这个叫做显感显应。第二类叫显感冥应,我们虽然很强烈的要求,好像佛菩萨没有回应,其实佛菩萨有,而是你自己不能觉察,这个是显感冥应。

…… …… 余下全文

篇八 :星云大师语录

在佛门要能生根才会有力量,不要做浮萍,到处以过客心态,漫不经心,最后一事无成。

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有修行者,由其言谈举止可以感受到其道气。

每天反省自我所说,所言,所行,肯反省自可诱发忏悔的心。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财积后必尽,位高后必退,亲合后必离,寿住后必失。

要有宏观的远见,不要有你,我,他的分别,走到哪里都要有本土化的心态,不要念于一地,一处,一国。

人往往因为没有接触,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有隔阂。故凡事要从积极面去想,一切都是美好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