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自由颂读后感

自由颂读后感

这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由颂》不仅仅是普希金的传世名篇,文学史上的佳作,它也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们的诗人的人生命运。走入工作岗位的普希金,更进一步接触了社会现实,关注着自己那个被专制体制掌控的祖国的命运,他开始将笔端从以往的爱情,友谊,生活领域转向时代的主题脉搏。他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思想,认为俄罗斯应该打破农奴制度的枷锁,走上法制国家的道路,他赞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无论是沙皇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他的权力来自法理而不是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自由颂》,仿佛是一声晴天的霹雳,集权体制的最高层--沙皇感到惶恐和震惊,这首诗被禁止,或者用我们熟悉的词--封杀,我们的诗人也被流放。所有的集权体制有着共同的特点,禁锢思想以麻痹人民,对于意识到问题的知识分子所发出的呐喊,进行可耻的迫害,防治民众觉醒。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自由颂》最初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流传开来,成为了劈向沙皇专制体制的第一声惊雷。

自 由 颂

[俄]普希金 1817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

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

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

啊,你骄傲的自由底歌手?

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2500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读了《中华美德颂》之后,我感触很深。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想完成好这一神圣的使命,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对我们的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起人们挺起的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人们前进的脚步。

这本书讲了许多记忆深刻的美德故事,有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有沿冲村父老乡亲的健康卫士柯尊知,有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舍己为人的“最美司机”吴斌。

当一块大铁片从天而降,击破挡风玻璃,重重的砸向正在专心驾驶的吴斌的腹部时。他并没有慌乱,而是用手迅速抓牢方向盘,挣扎着伸长右腿,踩住了刹车。客车开始减速,安稳地停在了路旁。他艰难地解开安全带,打开客车门,并指挥乘客紧急疏散。就这样,吴斌忍住剧烈疼痛,用坚强的信念,在24秒内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系列精准的停车操作动作,将客车稳稳地停在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王馨笛)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楚雄师院附小 五(4)班 王馨笛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些文化历史永垂不朽,其中就包括众所周知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明礼诚信等这样的道德质量被统称为“中华美德”。 能把“中华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华人不仅有上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还有下至当代的“最美司机”吴斌;“中国阿甘”郑心意;“最美女教师”袁文婷……

我相信,全世界的人民都希望世界和平,有一种花,初开时是浅黄色,越开越浓,最后呈红色,它可以传播和平,那就是“和平玫瑰”。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和人类反对战争、期盼友谊的美好愿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和平玫瑰在中国也有一段佳话。

在19xx年的冬天,美军飞行员奥利渥·欣斯德尔等人在中国东北上空执行任务时,被炮火击中,在山海关地区坠落。几经周折找到了山上的解放区,解放区领导决定护送他们去延安。寒冬腊月,两千多公里路程,一路上八路军、村民、甚至一个12岁的男孩都会保证他们在途中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在延安一直住到抗战胜利,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xx年,为了实现丈夫能重回中国的遗愿,欣斯德尔夫人来到中国,她带来了两株和平玫瑰。她要用这生机勃勃、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我从纪念碑的铭文中寻找你的起点;

我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走出你的现在;

我从博物馆的沧桑中描摹你的航线;

我从天安门的巍峨中眺望你的未来。

前几天,单位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中国精神颂》的书。什么是中国精神呢?带着疑问,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了起来。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描写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

吉鸿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吉鸿昌被派到美国考察。那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中华民族,在许多西方人的眼里,就是“劣等民族”的同义词,国家不富强,人民也直不起腰。许多海外华人,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卑。而吉鸿昌却以自己的行动唤醒了中华儿 1

女的自信。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诗歌-西风颂读后感

After reading ODE TO THE WEST WIND

——写在读完《西风颂》之后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 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

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 and share

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 余下全文

篇六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

梁晓声的文字是厚实的,这种厚实里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浪,读来总有一种令人坐卧不安的感觉。此书从多个维度分析现实社会的走向,中国人的群体状态,把当下的迷惘、偏执、急躁、功利、浮华??条分缕析的形诸文字。客观的说,作家不是悬壶的医者,并不需要开出济世良方,他们只需要提出问题就够了。这本书在某些地方尽管存在文学的手法,但仍然是提出“问题”,既有直逼脑门子的社会问题,也有隐藏在现实水面下的波涛汹涌。这些问题,构成了一个病态的中国。

在《一个忐忑的中国人》中梁晓声写了有反哺家庭愿望的“毕业大学生”,在《看客中国》写了热衷于看热闹的“围观者”,在《交管与上人文》中写了“权利”的真相,在《改革是顶层设计的出路》中写了网上肆意谩骂攻击的“发泄者”??我仿佛重新读了一遍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时下的中国人,与鲁迅先生所哀与怒的中国人,似乎并无差别。七十多年之后,尽管中国人的衣冠光鲜了,物质改观了,但是骨子里还是老样子。要么是可怜的,要么是龌龊的。 《舌尖上的好人文化》是一篇真正从思想层面揭示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字里,我能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性和自觉性。梁晓声说,那些我们所崇拜的文学大师们,为着他们各自的国的进步,一生大抵在做两方面的努力——促旧时代速朽;助新时代速生。梁晓声的文字在叙事方式和语言组织上都保存着一股“质朴”,比如《教授之死》这篇小说,好像我们在某个新闻中找到原型,但有有着鲁迅作品中那种辛辣。在文辞上,他说“各自的国”,而不说各自的“国家”,他用“大抵”一词,而不用“大致”,都带着民国文辞的余绪。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反映的时代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化的历史时期,北宋王朝一方面对外屈膝缴纳岁贡,一方面穷凶极恶掠夺人民,有名的“花石纲”使人民破产,激起“饥民并起为盗”。《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给我的一个印象是逼上梁山,宋江因误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而被逼上梁山;林冲因高俅诬陷误入白虎堂而发配充军,但高俅却要置林冲死地,林冲被逼雪夜上梁山;杨志因“花石纲”被高俅斥责而流落东京,后又因“生辰纲”被劫而逼上梁山;武松因“杀嫂“、“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而被逼上梁山;解珍、解宝因毛太公的陷害而被逼上梁山;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七义因劫“生辰纲”案发而被逼上梁山等等。虽然不同的人物遭遇不同、身份不同却有共同的命运:被逼上梁山。

《水浒传》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忠和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对梁山事业很忠心,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他大破辽兵,为国出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听潮的故事读后感

听潮的故事读后感

听潮的>故事>读后感(一)

本文叙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走出孤独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一群天真的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我”

我,自卑。或许是因为天生的大脑缺陷,我愚钝,我木讷,但是我不傻,我需要你,需要朋友。望着你们一个一个的离开,自卑的我,我深陷肮脏的泥潭,无法自拔?? “你”

你。你那木讷的眼神总是盯着黑漆漆的黑板;你那结结巴巴的话语令我们无法忍受;你那迟缓的反应,跟不上我们的节拍。最可怕的是你那两行鼻血,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似瀑布般汹涌而下,我们躲着你,我们远离你??

“他”

他们,害怕你,躲着你,是年幼时的单纯,不懂事。不要害怕,勇敢地伸出手 ,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你的心意。孩子,我永远是你的母亲,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木讷、残疾 、迟缓并不会阻挡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内心的自卑造成的,若是能早日明白只要真心的帮助别人就一定会换来友谊。

孩子们的单纯使他们蒙蔽了双眼,他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无法参透,我内心的感受。若是你有一双慧眼,你将会发现,在你看似无尽的深邃的眼中,其实还蕴藏着对友谊的渴望??

然而,真正痛苦的是母亲。孩子的自卑,受伤都痛击着母亲的心。对天真的同学们,只能无能为力。对于迟钝的孩子,只指出处明路,不与干涉,毕竟孩子会长大,母亲会离去。那时,母亲的爱将会成为永恒,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