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读后感

暑假,我阅读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本书主要讲了热血青年倪焕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员的心理变化历程。最初,倪焕之和当时大多数进步青年一样,把救国希望寄予教育的改革——“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倪焕之的失败。军阀混战的局面,动荡不安的社会,在“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的环境下,倪焕之这种有着浓重改良主义色彩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这本书前半部分基本都在讲述倪焕之作为小学教员的经历。倪焕之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带给我诸多触动。对于自己的理想,倪焕之将满腔热血投入了教育事业之中;对于自己的婚姻,倪焕之希望找到一位同样执着于教育事业的终身伴侣。的确,倪焕之从事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也娶了喜爱的妻子。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因素,倪焕之自己的理想,革命也失败了,妻子在婚后也变得和中国传统妇女一样,渐渐消磨掉了对教育、对理想的热情,专注于琐碎的家庭生活。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这一切都让倪焕之对未来是去了信心,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倪焕之尤其感到失望,最终因愁闷而纵酒痛哭,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死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倪焕之》有感

读《倪焕之》有感

“当教师的第一要认识儿童,要认识儿童就要探究到根上去。单单对一个个儿童看是不行的,至多知道谁是胖的,谁是瘦的,谁是白皙的,谁是黝黑的罢了;我们要懂得潜伏在他们里面的心灵,才算数。”这是陶行知先生在《倪焕之》这篇小说中,借由蒋冰如所讲的,我很赞同这句话。

的确,教育工作者不单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快乐与忧愁,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小说中有一段描写倪焕之对调皮学生的教导让我印像深刻,他并不是同其他老师一样惩罚犯错的学生,而是通过分析其犯错的深层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一个顽皮的学生主动认错,这在现在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是我需要学习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教师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们应该像倪焕之一样热爱教育,忠诚于教育事业。

理想在于热情,理念在于坚持,做事在于实践。在社会大繁荣大发展的和谐坏境中,我们要对教育怀着一份纯真的执着,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出教育的正能量。

…… …… 余下全文

篇三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叶老的教育论述很多,其中关于语文教育的部分已经辑印了两个专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为了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和研究叶老的教育思想,我们特约请了杜草甬、商金林一道编辑了这本《叶圣陶教育文集》。

本书编入叶老19xx年至19xx年间论述教育问题的论文短评、散文书信和诗等一百二十四篇。为便于读者历史地了解叶老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叶老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哪些教育上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和见解,所编入的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有写作日期的以写作日期为序,没有写作日期的以发表日期为序。

在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叶老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老在19xx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xx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19xx年写的《去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它继续安居着,继续发出影响。不必讳言,一切为了高考,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书心得

?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

作为一位教师,我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这一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我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怎样才能打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老师与孩子之间首先要拉近距离,老师要真正放低自己的姿态。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孩子觉得老师的爱如同亲人般,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愿意去学习。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之余,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真心诚意地与孩子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游戏、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孩子的“学堂”,让孩子有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上课过程中能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那些低能力、智商弱的孩子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游戏中获得自信。让孩子活起来,动起来。让教师与孩子成为好朋友,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励孩子、鼓励孩子学习游戏的热情。

…… …… 余下全文

篇五 :潘先生在难中

读书报告

——《潘先生在难中》

中文系1003班莫婷玉

一、 作者简介

叶圣陶叶,原名叶绍均。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于“五四”时期开始白话小说的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膈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长篇小说《倪焕之》。叶绍均的全部小说作品中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长年的教员生涯使叶绍均对现代中国教育界的情形了解得深切详明,对学校观察得细致入微,对教员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希望欲求、心理活动了如执掌。他的“教育小说”的基调是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通过教育界而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他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同情。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在旧社会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叶绍均对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和审视。《潘先生在难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历来被称为最能代表叶圣陶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作品。

二、 内容概要

《潘先生在难中》写的是军阀混战时期,教员潘先生的故事。第一场是战争即将来临时,潘先生携妻小逃离小镇,奔往上海。在上海,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借”成为了他眼中的“圣地”和“天堂”。他不住地庆幸,自己和家人及时的逃了出来。他饮酒,他作文,没有了逃难时的慌乱和对战争的恐惧。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9、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

教学要求:

一、 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从形、音、义三方面进行辨析;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大部分能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准确使用。

二、 学习“人家”“好不容易”“任何”的用法,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例句造出正确通顺的句子。

三、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真挚的情感,注意课文的结构。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⑴、板书课题《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

⑵、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义.

拣:jiǎn ①挑造.②挑~:~好的交纳公粮.

签: qiān ①亲自写姓名或画上符号:~名;②简要地写出意见:~注。

稿:gǎo ①谷类植物的茎杆:~荐﹙到草编的垫子﹚;②文字、图画的草底:文~儿。 倘:tǎng 假使、如果:~若努力,定能成功。

若:ruó ①若是、如果、假如:~不努力学习,就要落后;②如、像:年相~、~有~无。 夹:jiā ①从东西的两旁钳住:书里~着一张纸;②夹在胳膊底下或手指等中间:~着书、 手指间~着一支雪茄烟;③﹙~子、~儿﹚夹东西的器具:皮~儿。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

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

…… …… 余下全文

篇八 :白雪论文.

西安培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娜拉人物形象对中国的影响

姓 名 白雪

院 系 文法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1B071136

指导教师 杨玉清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娜拉人物形象对中国的影响

摘 要

自《玩偶之家》问世以来,娜拉一直是中西方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人物,而娜拉这一女性形象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谓更大、更广。娜拉形象对中国现代戏剧有启蒙作用;对中国现代小说,有推动作用;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更加体现出娜拉形象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实在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娜拉这一人物形象,在文学与社会中都真正得到启示,才可真正意义上在思想与现实生活中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玩偶之家》;娜拉;中国文化影响

Abstract From "A Doll's House" since the advent of Western commentators Nora has been a focus of attention, and Nora, the female image for China's impact would be greater and broader. Nora has the image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enlightenment;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there is impetus; on the impact of Chinese women more reflect the image of Nora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is significant, and only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 of Nora, both in literature and society a real inspiration, can the true sense of the thought and play a catalytic role in real life.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