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生处处是学问—读梁秋实《雅舍小品》有感

人生处处是学问

——读梁秋实《雅舍小品》

在最短的瞬间如佛家顿悟,体会人生处处是学问。

在这样一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城市里,我在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中,感受到一分久违的宁静和淡泊,让我的心灵如同沐浴在山泉里那般清爽痛快。

梁秋实的散文选材自然随性,笔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大道理蕴藏在简单中,将真性情归于平淡。翻看目录,光看他的文章题目就知道读起来有多轻松,例如:“女人”“男人”“广告”“麻将”生活琐事,衣食住行皆可入文,写出平凡中的真诚,闪烁智慧的语花,亲切易懂,既博有雅,一派雍容,乐趣横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又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中,男人中只有梁秋实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秋实先生的。翻看一页页的书静心阅读,似乎的确是在欣赏这一朵花。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如同身旁一直有着一个秒表不停的滴答滴答倒数计时,所以我们经常忽略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这些事情可能只是记在日记中的流水账而已,但我们仔细体会生活却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女人》这一章节里,我有了对美不一样的看法,或许打扮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美,我想,我们爱美的目的是什么,或许这世上充实自己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

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

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雅舍小品》有感

读《雅舍小品》有感

上周在等女儿学习的过程中,买了一本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把它读了一遍,收益匪浅.从前对作者梁实秋的了解很少,上学时老师介绍鲁迅先生时,顺便提过这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和我们熟悉敬爱的鲁迅先生论战过,知道他这人不关心政治,仅此而已。

书读完后,我惊叹不已。他的散文取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称得上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无不入文,可见老先生对生活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而且都写得生动细腻,幽默诙谐,读来自感轻松亲切。他的文笔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行文旁征博引,洒脱流畅,足见老先生的渊博学识和生花妙笔。

老先生学贯中西,故文中时而出现某古人的故事名言,把人带到遥远的古代,去聆听先哲的教诲,去感受名士的风采;时而引来某国诗人的佳作,又叫人耳目一新,迫不及待的去体会外邦的文化神韵,思想精华。凡此种种,都如神来之笔,叫人叹为观止。

读文识人,我感觉梁老先生是个真实坦诚的人,不浮夸自傲,不矫柔造作,不无病呻吟,文章皆有感而发,水到渠成,所谓“情郁于中而发于外”。读他的文章,丝毫无牵强附会、粗陋低俗之感,话是那样实在自然,不刻意粉饰,不拒人千里之外;理又是那样深刻透彻,不会故弄玄虚,不会遮遮掩掩。若不如此,当年他也不会和鲁迅先生“笔战”了,这也正说明他是个真正的文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可爱的人。另外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雅舍小品》有感

读《雅舍小品》有感

读《雅舍小品》有感

六一班 高玺钧

冰心评价说说:“我认识的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梁实秋是个很有才华而不骄不躁之人。

梁实秋曾与闻一多一起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如此才华横溢的梁实秋对生活、对社会的见解与评价又是怎样呢?

梁实秋把它写进了书里,而这本书就是《雅舍小品》。

这本书不仅体现了 梁 先生对金钱、社会的独到认识,还融入了许多的名人异事,如“叶公二三事、忆冰心,闻一多在珂泉、忆 周作人 先生,记张自忠将军等等,其描写不仅巧妙,还借助许多实事进行深度的评价讨论。

在第一章节里,一篇名”骂人的学问“的短文尤其令我欣赏,梁实秋不仅把”骂人“写成了个极有趣,及高深的一门”学问“,也分享了一些他自己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像什么: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旁侧敲击、态度镇定、出言典雅、以退为进、预设埋伏、小题大做??有趣的更是 梁 先生的结尾:骂人的艺术,一时能想起上面几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的人参考,挨骂的人看着,原来骂人的心理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他瞧瞧!”正是这篇幽默风趣的文章,充分显现了梁实秋既能客观的评价、评论一篇文章,也能像现在这样写出一段极有趣的,极具知识性的短文。

…… …… 余下全文

篇五 :《雅舍忆旧》读后感

相思便是春常驻

——读《雅舍忆旧》有感

目断长空迷津渡。泪眼倚楼,楼外青无数。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

——梁实秋

很喜欢梁实秋的这句话,读着觉着很有诗意,让我不禁想起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或许梁老的往事就如秦观写这《踏莎行》的心情是一样的,现在想起了不禁悲从中来,往事如烟,老来回忆更添几分哀思,思失去的韶光,思逝去的灵魂伴侣。我们常常这么教学生,要想读懂一篇作品,必不可少的是了解作者这个人,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废话不多说,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认识梁实秋这个人及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吧!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他是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为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 他用他的生命垒起了一座座了不起的文化丰碑—— 独力译成四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 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并选择了一百二十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及三十多种英文词典和教科书。 他更以《雅舍小品》等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忆旧》一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梁实秋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其中《槐园梦忆》深情叙述了他与妻子程季淑五十三年相濡以沫的传奇爱恋;《忆冰心》展现了他与冰心老人五十年的相知相惜;《忆老舍》记载了抗战时期老舍等人与他在重庆“雅舍”的交往和友情;更多的则是他在远离故乡的三十八里对故土的怀念??

…… …… 余下全文

篇六 :梁实秋雅舍谈吃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谈吃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谈吃>读后感

张铃佳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里,有多少人拜倒在‘美食’的裙下。文人墨客更是甘之如饴。

《雅舍谈吃》一书中收录的大多是,梁先生在老北京各家吃过的招牌菜以及小吃,文风自然亲切,仿佛都是信手拈来,毫无矫揉造作,不似散文倒有点像是杂文了。他虽不是像美食家对于美食如数家珍,但他多的是一份文人对于生活的感悟。

他写的大多数也都是老北京的家常菜,例如:窝头、火腿、咖喱鸡、醋溜鱼、鱼丸,也写饮酒、喝茶、康乃馨牛奶,亲切的就像是老一辈在对你唠嗑。看着目录就像看着一份份丰富大餐,就忍不住食指大动。

读着“芙蓉鸡片”你就会被饭馆跑堂的剥蒜、剥葱、剥虾仁的麻溜劲给吸引住,读到说山东腔的堂倌说:“二爷!甭起虾夷儿了,虾夷儿不信香”,堂倌与食客的画面感给吸引住。然后开始挽起袖角也想试试放了掐菜、黄瓜丝、萝卜缨、芹菜末四色面码的绝味杂酱面。一口下去,是不是也会吃得满面红光,酣畅淋漓?

梁实秋先生说:“虽然饮食是人之大欲,天下之口有同嗜,但烹调而能达到艺术境界,则必须有充裕的经济状况。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谈不到什么食谱。只有在贫富悬殊而社会安定、生活闲适的状态之下,烹饪术才能有特殊发展。”因此朱赢椿与梁先生不同之处在于,《肥肉》一书中更多的讲述一代人,在那个满是饥饿的时代里,吃都实属不易,更不要说是肉。而透过一块现代人大多舍弃的油腻的食物,穿越历史,当或悲或喜的记忆纷至沓来,该是何等矛盾的情感?听如今文坛上的才子们讲起那段与饥饿的共同记忆,不禁会有所触动。两本书虽然同是讲吃食,但是《肥肉》多了份历史版的沉痛,《雅舍谈吃》更多的是对日常美食的惦念。有些过处尽管不精细,难得的是一位老人对故土的浓浓情意。

…… …… 余下全文

篇七 :浅谈梁实和《雅舍小品》

浅谈梁实和《雅舍小品》

王奕辰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一部《雅舍》小品又让他成为一位小品文大师。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梁实秋在大陆始终不如他在台湾和东南亚那样尽人皆知,对于他的了解实在有很多不足。

梁实秋生于北京的官宦之家,青年时留学美国的经历磨练了他,造就了他全球性的文学视野。在美国时他就筹划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之后他的翻译成果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梁实秋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却屡屡受挫。因而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刻意回避社会政治,潜心撰写闲适、幽默的《雅舍小品》。自从19xx年《雅舍小品》第一篇发表以后,《雅舍小品》共发行了50多版,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式任务。阅读这样一部小品文集子,更可以读出梁实秋对待文学,对待人生的态度。

不同于当时主流文学,《雅舍小品》中不谈政治民族等大而无当的话题,着其中的作品无处不透着一种闲适性,梁实秋独特的文学观可窥见一斑。《雅舍小品》的闲适性在内容上首先表现为对“人性”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但其中并没有对民族存亡、民族抗争等社会重大事件的表现。《雅舍小品》大多是凡人凡事。他认为文学的本质是人生,信奉文学之末在人生,主张文学表现普遍人性,文学与道德紧密相连。他力主张扬人性善良的特质,批判人性不良的部分。《父母的爱》等倾注了真挚的情感于父母友人身上,款款叙谈中包含着人生的爱心与友情,这是传统中国道德情感的心态录。《送礼》写他的一段亲身经历。有一年无端的每逢佳节必有陌生人来送礼,后来才知,原来这条街上还住着一位在“局”里做官的梁先生,手下人误送到了他家。文中用不少笔墨抒写自己收到礼物后惶惶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官场恶习的感触,揭露了在当今台湾,官场上送礼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交易,那批判之意也显而易见。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读梁实秋散文有感

上周有幸读得一本人物传记,是宋益乔为梁实秋所撰写的。看完以后深深为梁实秋先生种种经历所感动,并为其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最令我敬佩和喜欢的除了他在面临人生种种磨难所保持的冷静、理智、乐观,以及在渊博的学识下仍能保持一种平易近人、无半点傲气的博大心胸外,则就要数他的文学作品了。因此,这周则借了先生的一本散文拜读。

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集是《雅舍小品》。它是作者因为躲避战争而在四川北碚时创作的,这本散文集没有什么大事件,都是生活中一些琐事,通过这些琐事,作者从中民俗、文化、情感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及对于人生的思考。文章清丽朴实,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为梁实秋居住的居室叫雅舍,故取名《雅舍小品》我看的这本散文集正是《雅舍小品》中的一部分。下面,我就我选取先生3篇散文谈谈我的感想。

《雅舍》

开篇即是梁实秋为他所居住的地方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里读到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但这间“雅舍”并不雅。其艰苦的条件是令人吃惊的。不能避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故“风来若凉亭。”屋顶有瓦空隙却太大,所以“雨来则渗如滴漏。”若有客人来,还得先爬几十级台阶,进屋后,还得上一段坡。只因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