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文心雕龙》读后感

读《文心雕龙》有感

阅读完《文心雕龙》,可感觉出,全书可谓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巨作。

至今,刘勰的去世,将尽15个世纪,但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陌生,比起他当年的身世,甚至还显赫些。这不是偶然的,他在文学批评史上,建树了一套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在历史上放出了异彩,有很大的贡献,即使到今天,还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此,主要阐述他在文学理论上提出的问题之一:他的宇宙观点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文心雕龙》前三章强调儒学是文学的根底,这是因为刘勰的崇儒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刘勰的生活时代看,在刘勰之前,从两汉以来,出现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如桓谭、尹敏、王充、张衡等。与刘勰同时,刘孝标的《辨命论》,范缜的《神灭论》,也是进步的作品。刘勰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另外,他在写《文》的时候,正是佛学盛行之际,他早年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长期研读过佛书,而之后他却宁愿打着儒家旗号来达到使自己的作品为后世所重的目的,这正是儒家入世的传统心态。可见,他在关于文学的一般论述上,他的宇宙观虽然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原道》中,刘勰认为美并不始于人为美,在人为美之外,先有客观的自然之美存在。他在本篇内明确的指出:孔夫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写天地之辉光,晓民生之耳目矣”。这就是刘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心雕龙读后感

读《文心雕龙》有感

《文心雕龙》一书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磨砺,到了今天仍然为我们所熟知,实在不可谓不经典。历代文人对它的评价也都很高,沈约评价道“深得文理,常陈于几案”,宋朝黄庭坚说:“所论虽未及高,然讥弹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知也。”鲁迅曾说过:“东则有刘彦和(刘勰字)之《文心雕龙》,西则有亚里士孚德之《诗学》。”于是这个学期我研读了一下刘勰的这部经典之作,虽然没有完全读完,不过对于里面的内容以及思想都有些了解,而且此文为标准的骈文,有些词句朗朗上口,对自己的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就简要谈谈自己对于这部书的一些感想吧: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即写文章时的心思。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雕龙,即对文章的雕刻修饰。两个词合起来,就是说写文章的心思以及文章怎么写。这是我对此书到目前为止的一个初步认识。下面分三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体大思精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文心雕龙原道篇

《文心雕龙》——原道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 …… 余下全文

篇四 :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

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

高秘101 071011212 李明

内容摘要:《原道》篇是《文心雕龙》全书的枢纽之枢纽,对《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阐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对前人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并从“文“的角度进一步阐释“道”。

关键词:原道;文献雕龙;道;文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刘鳃世界观和文学观的集 中体现,要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思想体系,首先要对《原道》篇有个正确的理解。

一、 前人对《原道》之“道”的阐释

原道之说本《淮南子·原道》,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彦和借此理论术语意欲揭示“文”之起源,《序志》说的“本乎道”亦是此意。从《文心》全书整体架构而言,这也是刘勰履行其“原始以表末”、“详其本源”、“寻根”、“索源”理论方法的具体操作。关于这一点,前贤时人已多有认识,但在论述“道”的同时,彦和也自觉地运用了“原始以表末”的方法,对“道”的演变也就体现于此篇中。这也是众多学人胶柱于道的某一意义并以此推定刘勰文学思想倾向而导致众说纷纭的重要原因。

对此大致归纳一下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有六种说法。一是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古文思想为主,即认为刘勰《原道》所言之“道”为儒家之“道”。持此说的学者甚多,如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立论完全站在儒学古文派的立场上”。二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漆绪邦、姚汉荣等。如漆绪邦认为“以道为体,以儒为用,才是刘勰论文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刘勰的论文之源是“以道家所揭示的‘自然之道’为文之根本。黄季刚、刘永济虽无明言,言外之意亦是此意。三是以佛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马宏山、张启成等。如马宏山云:“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作为佛家思想的‘道’。”“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四是儒玄、儒道合流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涂光社、王运熙等。如涂光社云:“《文心雕龙》杂揉经魏晋玄学改造的各家思想,有开放的特点。儒道是其互为补充的两个上要侧面: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继承强调文学政治教化功能的传统方面;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和艺术规律的探讨方面。”王运熙《<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一文指出:《文心雕龙》的道“都是指自然之道”,其说法“正是当时玄学影响下的产物”。“刘勰把自然之道和儒家之道融合归于一致,实际乃是当时玄学自然与名教合一思想的反映。”五是二教合流或多家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李仰南、李泽厚等人。如李仰南《文心雕龙研究》云:“刘勰思想之渊源,非出于一家,乃集众山而汇众流也。”六是自然崇拜说。刘勰的‘道’是古老的天道自然,既不是儒家的名教,也不是道家的形而上的‘道’。刘勰的自然本体的文学观,基本上是来源先人的自然崇拜观,而在‘自然祟拜’这一点上面,道家与儒家的思想的并没有大的区别。他们都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神秘之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字启迪文字 文字震撼灵魂

——读《文心雕龙》有感

时光流逝,开学马上就要研二了。回首这一年学习状况,按照导师的要求,在所有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刘勰的《文心雕龙》了。它不仅是南朝也是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为重要的著作,它那博大精神的理论思想,系统周密的内容结构,工采精巧的骈文语言,贯通古籍的文化底蕴,令人回味无穷。它对后世文学理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作为中国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史料,而且作为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献,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研究。

刘勰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卓越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有着颇多创见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刘勰的思想受佛教濡染很深。如《明道》、《征圣》、《宗经》里面多有涉及儒家思想,杨明照曾说到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既业于儒,又染于佛”。整本书又有着“文之枢纽”与“大易之数”的构想。从最后一篇《序志》可以看出,《文心雕龙》共50篇。该书可以分为四部分:其一是“文之枢纽”,主要谈本源,由《原道》至《变骚》等五篇组成;其二是“论文叙笔”,主要谈文体,由《明诗》至《书记》等二十篇组成;其三是“剖析情采”,主要谈创作,由“神思”至《总术》等十九篇组成;其四是“崇替”、“褒贬”主要谈文学批评,由《时序》至《序志》等六篇组成。这就是《文心雕龙》整本书的庞大体系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8758;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心雕龙体性》读后感

文心雕龙 一.作者: 刘勰, 字彦和, 东莞莒人, 世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 。 大约生活于五世纪后期至六世纪初的齐梁之际。早孤,家贫,一生不婚娶,依定 林寺僧佑十余年,博览经籍,精通佛理,曾参加整理佛经的工作。梁以后曾任记 室、参军等小官,并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萧统赏爱。晚年在定林寺出家为僧, 更名慧地,未及一年病故。 二.概述: 《《文心雕龙》》创作于南齐之末(约公元 501 年左右),时刘勰年逾三十, 历时五年乃成。全书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 总论自〈原道〉至〈辨骚〉五篇,论「文之枢纽」,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 创作的准则,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自〈明诗〉至〈书记〉二十篇,是论辨 文体。作者每篇分论一种至两三种文体,当中有探讨文体源流,阐释其名称及含 义,品评作家作品的得失等。创作论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分论创作过 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自〈时序〉至〈程 器〉 五篇, 探讨不同时代的文风, 品评作家的成就, 并对批评方法作出专门探讨。 最后一篇〈序志〉,阐明此书的写作动机,介绍全书写作的原则和全书的主要内 容,以及表明作者的写作态度。 刘勰在总论五篇中,阐明了全书的理论基础。他为矫正当时的浮艳文风,所 以提倡原道的文学。他在〈原道〉篇提出了「文原于道」,根据《易经?系辞》 的天道自然观念来说明文章「与天地并生」,是合乎「自然之道」。所谓「道」, 就是「形而上道」的「道」,是先天地、日月、山川而存在的绝对观念。他又以 为「道」通过了圣人的著作而得到阐明,并可解决问题:「道沿圣以垂文,圣因 文而明道。」由于圣人的作品最能够「明道」,所以他在〈征圣〉、〈宗经〉两 篇,提出文学创作应以圣人的著述为楷模。 他以为后人作品合乎「宗经」,则要符合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 一则情深而不诡, 一则情深而不诡 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 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 不淫。」 。」故此,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贯彻儒家精神,意欲矫正当时文学艳侈流 不淫。」 弊之风。 刘勰在文体论二十篇中,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并举 出若干作家、作品作一扼要评价。譬如在〈明诗〉中,他肯定了韦孟〈讽谏诗〉 的「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否定了正始和东晋时代诗歌的「溺乎玄风」,脱离 现实。

…… …… 余下全文

篇八 :文心雕龙原道篇 简注

文心雕龙 原道篇简注

王术臻

文之为德也大矣1,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2,方圆体分3,日月叠璧4,以垂丽天之象5;山川焕绮6,以铺理地之形7。此盖道之文也8。

仰观吐曜9,俯察含章10;高卑定位11,故两仪既生矣12。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3,是谓三才14。为五行之秀气15,实天地之心生16。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17,虎豹以炳蔚凝姿18。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19;草木贲华20,无待锦匠之奇21。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22,调如竽瑟23;泉石激韵,和若球锽24。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25。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26,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7

〔注释〕

1 文:有时与“道”同义,是天地本体,有时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纹理,有时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文字、文辞。德:指文的体和用。 2 玄黄:指天地。玄:黑赤色,天的颜色。黄:地的颜色。色杂:指天地未分时的情形。 3 方圆:古代曾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里指天地。 4 璧:圆形的玉。 5 垂:传布。这里是表现的意思。丽:美。 6 焕:有光彩。绮(qǐ):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7 铺:陈列。理:有条理。 8 道之文:即“自然之道之文”。“道”就是下文说的“自然之道”,指万物自然具有的规律。“道之文”就是自然规律形成的文。 9 吐曜(yào):发出光采。指天上的景象。曜:光明照耀。 10 含章:蕴藏着美。指地上的风光。章:美。 11 卑,低。 12 两仪:天地。古人认为天和地是构成宇宙的两种基本物体。 13 性灵:天地精魄。钟:聚积。 14 三才:《周易·系辞下》中称天道、地道、人道为三才,后用以泛指天、地、人。 15 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认为这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 16 天地之心:《礼记·礼运》中说人是“天地之心”,意指处于天地之间的人,犹如人体中的心,是起主宰作用的重要机构。 17 藻绘:美丽的外貌。藻,文采。绘:彩画。 18 炳蔚(w?i):指光彩动人的形式。炳:光亮。蔚:繁盛。凝:聚集。 19 逾(yú于):超过。 20 贲(bì):吐出,开放。华:即“花”。 21 锦匠:织锦的工匠。奇:指美化、加工。 22 籁(lài赖):孔窍所发的声音。 23 竽(yú):笙一类的簧乐器,有三十六簧。瑟(s?):类似琴的一种弦乐器,有五十弦或二十五弦。 24 球:玉磬。锽(huáng):钟声。 25 文:这里指“声”的“文”,即节奏音韵之美。 26 郁然:茂盛貌。这是形容文采之盛。 27 欤(yú于):句末助词,表示疑问或惊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