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曾海霞

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读《寓言中的经济学》有感

从上高中住校开始,就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理财的能力,到了大学,自己的这个缺点更加显现出来。不记得谁说过了,每个人都应该学点经济学,尤其是在我国实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强国战略的今天,我也深感自己给社会拖后腿了。

寓言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它的定义可以从小学课本中找到一些解释,大概就是动物也可以像人一样说话,比如狐狸啊、老虎啊、猴子什么的,他们做了一件傻事,故事的最后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干这样的傻事。一篇小小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小时候的我们读寓言,快乐是多于寓意的。但是,寓言和经济学,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生动活泼,一个严谨正经,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正如作者梁小民所说,“人性是共同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当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致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带着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看着这些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寓言故事,它们不仅向我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个人生道理,也包含了许多经济学知识。

不提这本书到底写得怎么样,或者个别寓言与经济学知识的联系有点牵强,但是作者这种爱思考和善于联想总结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二 :蜜蜂的寓言读后感

《蜜蜂的寓言》读后感

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曼德维尔这个名字,其最最为引人注目的著作就是《蜜蜂的寓言》这本书。

事事都有其正反之面,与此同时也熟知了曼德维尔这各名字,以及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著名的观点:“把公众利益理解为社会经济,并表明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还有这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在他看来,如果从道德的角度看,受自利驱策的商业社会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为基础而建立起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纯粹是一种“浪漫的奇想”。

曼德维尔曾经被人们辱骂着,1723年,当《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时,英国一个郡的地方法院还专门为此书立案,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害”。 英国一位学者克拉布·鲁滨逊曾说,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国语言写出的最邪恶、最聪明的书”。尽管如此,这部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却经久不衰。它不仅影响了无数的普通学人,而且影响到休谟、亚当·斯密和哈耶克这些思想大师。《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但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曼德维尔坚持认为美德与商业社会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紧张矛盾。

…… …… 余下全文

篇三 :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经济学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因为经济问题是人们生活中重大问题。所以我们都会对经济学这门课程有一定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倾向性,当时我也是怀着这颗心报选了这门课程,希望学有所成后能够对自己的财务有更好的规划,这对将来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十几周的课堂学习,我有点小失望。之前我读过一本《每天读点趣味经济学》,觉得经济学很有趣,人类的生活充满神秘。认为学了经济学,在平时生活中可以节省开支,理性消费。然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并不是我之前想要学习的内容。老师在讲行为经济学有关内容时,我觉得自己在上心理课。不过也难怪,人们经济消费过程也是个心理过程。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我们并不注重学术上强调的经济学,而只是关心如何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获得优质的服务,住上舒服的房子,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谁会去关心经济学的概念问题。

虽然老师讲的内容不是我想要的,但我还是了解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及人们的一些消费心理。生活中的经济学可以解释我们身边一些消费现象。这些都是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总结出来的结论,可以解释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是门很有学问的课程,其中老师讲到的十大经济效应,我觉得这很重要。每个经济效应都是用寓言来解释,其中隐含了让人深思熟虑的真理。我觉得无论是不是学经济专业的,都应该都这十大经济效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够理解透彻,能灵活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步,将来应该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伊索寓言读后感

读后感

古希腊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这个国家给世界留下来一本同样神奇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由300多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篇幅都不常,但我们可以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每个小故事不仅十分有趣、还具有深刻的内涵。

读了狮子和狐狸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的道理;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很多小故事,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伊索寓言》真是一本好书。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 …… 余下全文

篇五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生物科学 2009级4班 2009090422 兰琳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女作家雷切儿·卡逊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

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生动笔触,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不仅如此,卡逊还尖锐的指出了,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该书在19xx年于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如果你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是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

…… …… 余下全文

篇六 :《阳光心态》读后感

态度决定一切

—《阳光心态》读后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工作环境不称心,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没有能力自己购买住房,自己工作最辛苦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受冤枉挨批评等等。对这类事情,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闹一场,开口伤人,使你的人品大为降格,人际关系受损。更有甚者,干脆连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辞职。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提出辞职,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心态出了问题。心态出了问题,那就要调整好心态,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我从《阳光心态》中看到的就是知足、感恩、乐观开朗这样一种心态。

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发向上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不同的态度问题。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生活中每一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做更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序言里讲了一个故事:深夜里一个女孩在路灯下找东西,一个男孩路过看见她焦急的样子,打算助她一臂之力,便问她在找什么。女孩说在找车钥匙,找不到就回不了家。男孩问她在哪里丢的,她指着一个暗处说在那里。当男孩问她为什么不在那里找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没有灯啊!怎么找得到!”作者用这个带有寓言意味的小故事来说明她写作这本书的动机: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或是对遇到的挫折磨难遍寻不到解决办法时,常常找错方向。对此,她给出了一个解答,也是贯穿全书的核心理念:“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诚然,把一切外部现象归因于内心的做法带有明显的唯心论色彩,而关于“灵修”一类的主题,也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玄乎,似乎与迷信之类的还有些一衣带水的关系。但是,作者的本意却并非是要引人遁入“魔道”,而是用一个都市女性心灵成长的故事为读者解答了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强调了“自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省”。当然,这种“自省”与我们常常看到书本上古人的“自省”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发展基础上的,对于人心灵本质的关照,它不仅包含了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同时也包含了对自己思想、情绪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探究隐藏在言行、思想、情绪之下,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而这样的“自省”,正是我们这些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汲汲以求,不论得到与否,仍然倍感迷茫、困惑、不快乐甚至是痛苦的人所缺少的——当我们在外部世界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不妨通过“自省”,关照自己心灵真正的需求。

…… …… 余下全文

篇八 :蜜蜂的寓言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经济学院基地088班 张玲玲 2020108324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看到“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时,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但当我开始阅读后,发现它包含的远远不止社会学,甚至囊括了经济学、哲学??虽然我并没能读懂其中全部的文字,但它所表达的观点却令我耳目一新,很震撼,但也不乏认同感。

作者看待这个社会、描绘它的语言和方式,很开放也很大胆,他从一个正面的角度去认识人性、认识自我,揭露其中的阴暗面,这么直接的方式是很多人所无法接受的。但我想,这与作者的生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17世纪的荷兰,经过商业革命的洗礼,人们的意识和眼光日渐开放,摆脱精神桎梏后,能以大胆的态度、以海洋文化特有的包容,反过来认识自我,接受残缺甚至有些丑陋的自我。经济的发展,使人的思维逐渐开阔,直到足够以开拓商业的精神开发自我,这是一种进步,不管发崛出来的东西是好是坏,能认识自我总是一件好事。

这本书我并没能读得很深,或许是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问题。但是当作者用简短的诗歌赤裸裸地将人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不得不承认:我动摇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曾经认为全部正确的东西是否仍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和意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