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二十四孝》有感

读《二十四孝》有感

暑假我阅读一本《二十四孝》 ,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妈妈告诉我这本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是不值得学习的。比如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妈妈说古时候有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听完妈妈的话我对“孝”字有了新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新二十四孝》有感(暑假读后感)

读《新二十四孝》有感(暑假读后感)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二十四孝 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曹航

你看过二十四孝吗?它是一些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孝心故事。其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都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的。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失明的人,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纵惯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着怎么虐待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的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时,舜不只是教会了我们孝,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残酷,父母平时辛苦的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二十四孝子》有感

读《二十四孝子》有感

俗语说:羊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恩。今天,我与爸爸共同读了《二十四孝子》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亲尝汤药,另一个是涤亲溺器。这两个小故事者是说古代两位孝子所作所为。亲尝汤药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刘恒的孝子,母亲三年生病时。虽然当了皇帝,可以叫别人来照顾母亲,但他没有,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为母亲服的汤药都要自己先尝试过再放心让母亲吃。涤亲溺器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黄庭坚的人,虽然官很大,可他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溺器,从来没有空过。

读了这两个故事后,使我深受感动。这两位孝子,虽然做了大官和富有,可以叫别人来照顾自己的母亲,但他们没有,都是亲自照顾母亲。我们虽然不能向刘恒和黄庭坚哪样为母亲尝药或为母亲洗溺器,但我们可以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扫地、擦窗户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读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父母把我们从小养长大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从小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取得一个好成级而奋斗。

安顺市第七小学六(2)班六年级:吴永龙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二十四孝》有感

读《二十四孝》有感

实验小学六年级(2)班 马青云

暑假我阅读一本《二十四孝》 ,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妈妈告诉我这本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是不值得学习的。比如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妈妈说古时候有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听完妈妈的话我对“孝”字有了新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虐待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特。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就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耕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他却一点事也没有。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他。

读完文章,我深深的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尊敬老师同学并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三年级六班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

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

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