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奈的是,其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这是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不曾也无法看到的。感谢解玺

…… …… 余下全文

篇二 :梁启超人物传记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梁启超,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

【图书简介】

  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 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本书堪称梁启超辞世83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

【作者简介】

  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着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读书心得】

  梁启超可谓才大如海,革命之元勋;堪称“群流模范,万古江河”;靠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黄后。

  梁启超给我了留下的印象,一是善变,二是他看问题的透彻。善变,只因身处乱世,在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从成年,到去世;从戊戌变法,到国民党崛起。历史正经历着沧桑巨变,所以他也在不断地变。同时,他的“变”,恰恰是因为他的透彻,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变化,他在热情而积极地参与其中的同时,他也能够深刻地体察到这种变化或不变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于是他也会随之转变他的态度。“识实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很多场合下都有一种反讽的意味,但是在梁启超这里,这句话却是实打实的称赞。如作者所说,变是表面,不变的是他的救国救民之心。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含义,甚至可以反过来说,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的时代,但是梁启超无疑是做到了,甚至他不公体察到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还目光深远地看到了今后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问题,这样的人不是俊杰又是什么呢?

…… …… 余下全文

篇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发人深剩。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时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哀莫大于心死”!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全书在此慷慨悲歌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断人肝肠。我比梁启超晚生百余年,时代环境已大不相同。然而,穿越百年的风尘,读其传其文,思其人其事,反躬自问,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愧疚。我从十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又被保研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恐怕此生是要做个报人了。可看看我平时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是些小悲小喜、小情小调,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我爷爷曾对我作一评语“高楼上的小姐”,如今想来,可谓一针见血。再看看网络上都流行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依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有时甚至还等而下之,庸俗性新闻、娱乐性新闻泛滥成灾。那么,这个社会真的太平无事到了唯有歌靡靡之音的地步了么?非也,看看邓玉娇刺官案,看看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知道了。这个社会,比起梁氏当年所处的,自然要文明、要繁盛得多,可依然存在着不公与不善。为纠正这些不公,惩治这些不善而发出不平之鸣的人,依然有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风险面前,很多人望而却步了,因此这些人的数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并不多。但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少不了这些人的大声疾呼,他们被冠以一个崇高的名字,叫“社会的良心”。我为我柔弱的文字而感到自责,我为我狭窄的视野而感到惭愧,我想要加入他们,可路还很长。

…… …… 余下全文

篇四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读书报告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书报告

书之开章,梁启超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针对时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客观求实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梁启超十分欣赏李鸿章的才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李鸿章所犯的错误和自身的不足,梁启超也尖锐地指出:“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道,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作者并没有将当时的许多责任归咎于李鸿章,而是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待李鸿章。梁启超在文中客观地分析道:“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所困,而不能自拔。?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梁启超读后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 …… 余下全文

篇六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看完一本书和看完一场球,一场电影的感受有时候很像。精彩的比赛和电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谈起,讨论进球的精彩又或情节的跌宕。倘若比赛乏善可陈,电影不痛不痒,则看过之后,仿佛走过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问,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寻常往事一般没了意义。实在不幸,赶上了臭脚一群,矫揉一班,则避之不及,恨不得从未看过,绝不提起,仿佛告诉别人浪费的这时间,让听者拿去。

或许这算是自己的一个说辞,以至于迟了这么久才来写《梁启超传》读后感,不觉得惭愧。然而书与球,与电影不同在于,耗费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万万不能的,也是千万不可的。

幸好之前断断续续的记录了一些感受。才不至于把这本书直接还给作者。

先说说缺点。

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详实有余,深度不足的书。作者博采众家,却未能升华出什么境界。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就事论事的发些感慨做些总结。加之大量直接摘录资料原文,却少有详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涩虽不至难以理解,却也实在使人疲于持续招架。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书籍的序言中,评价他是采用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写成,通篇读下来,才发现时务文体的内容确实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作者还是实实在在的采用白话文。上下两册,洋洋洒洒上百页,耐读性不高。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梁启超传》有感

旅游三班 劉柳君 05130326

读《梁启超传》有感

【摘要】: 梁启超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也是提倡诗界、小说界革命的新文化传播者。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虽曾和孙中山联系商议合作,但终于为其师康有为所掣,做了保皇党。辛亥革命之后,他谋位于军阀,站在反动派的方面,反对革命,晚年犹反对共 产 党。对于他在政治上的反动观点、反动行为,毫无疑问,是应该批判的。然而,梁启超这个人物是极其复杂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动乱的时代。

【关键词】: 梁启超 实事求是 康有为 孙中山 袁世凯 戊戌变法 小说界革命 保皇党 新文化 评价

正文:读了《梁启超转》这本书,使我陷入了沉思。梁启超著述报国,他曾经写过无数爱国佳作,他的名字也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事件,如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紧密相连。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

…… …… 余下全文

篇八 :《梁启超传》读后感

喜剧或悲剧

——读《梁启超传》有感

【读本】:李喜所、元喜著 《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正文】:

本书的传主梁启超先生是活跃于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进步、爱国人士,是政坛和教育界、思想界的巨人。尽管他只在近代的舞台纵横了56个春秋,但他11岁中秀才,其16岁成为举人,25岁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发动戊戌变法,29岁出任《新民丛报》主编。辛亥革命后更是建立政党,出任民国要员,参与组织和发动护国讨袁运动。晚年,对于政治冷淡,“此时宜遵养时晦,勿与闻人家国事”1的他,潜心于学术研究,在清华、南开等大学,日益成为一代宗师。他的人生便是一个传奇,读这么一个巨人的传记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传记的作者在前言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梁的人生是悲剧还是喜剧”2,循着这么一个主线我读完了《梁启超传》,我的认为是,过程喜剧,他的活动无不在实现他早年的抱负,结果略微悲剧,梁启超文人参政注定其道路不平坦,必要依赖其他实力派,梁启超只能办学会,组政党,造舆论,梁一生对光绪帝等帝党、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心存幻想,但是结果却又是那么现实,他不得不在学术上寻求解脱。梁启超的悲喜人生值得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值得参悟。在时代的浪潮上,梁启超从来就不是一个落伍者。我们要学的就是怎样和他一样,在时代的浪潮面前,争取做一个弄潮儿,而不是弃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