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后感—林黛玉

读《红楼梦》有感

―【终身误·林黛玉】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直夸没见过如此标致的人。在《红楼梦》中,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大多人的目光。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都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事实上,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多大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此她很难融入周围环境。所以,黛玉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诸多哀愁也凭借她的才气在她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她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家,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手《葬花词》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一个不适宜寄人篱下有不惯于人多场合的黛玉,初到贾府后,贾母对她的宠爱,宝玉对她的体贴,使她更加不懂得如何顺应环境。内心抱着身世孤零的悲凉;生活上有饱受寄人篱下的影响她原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但却无人教她人情世故,因此她抵触了封建社会指定的妇女规范,结果也就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

虽然黛玉性格孤傲,但她的心是光明的。对于宝钗的引咎自责,她坦白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可见,她有一颗宽容的心,与巧言藏拙、工于心计的宝钗相比,黛玉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净。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红楼梦》有感--林黛玉性格分析

读《红楼梦》有感

我觉得《红楼梦》这本书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悲,整部小说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之中。可能是因为最后贾家由最初的皇恩盛宠,生活奢侈到最后的贾府失势,贾家的人一个一个去世,最后渐渐没落的这一整个由盛转衰的悲剧过程;也有可能是因为宝黛由最初的相知相惜相恋到最后却一个魂归离恨天,另一个出家了却尘缘的爱情悲剧,从而使这种悲剧的色彩在小说中显得愈加浓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感情似乎也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变化,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起伏。当读到第三回——《金陵城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时,写到林黛玉进贾府和宝玉最初相识的场景:黛玉静坐与贾母、王夫人聊天时,丫鬟进来说宝玉来了,而黛玉一见到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同时,后来读到宝玉也说他似乎见过黛玉,看着面善,像是旧相识。为他们这种相识的场景,我感到一阵高兴和窃喜;再后来,读到黛玉回答宝玉没有玉,宝玉为此狠命摔玉的情节,我也跟着吃了一惊,为宝玉捏了一把汗。在本书的后三十几回,读到黛玉焚稿段痴情,薛宝钗出闺行大礼时,我为黛玉感到伤心惋惜。我为她为宝玉付出了那么多,和宝玉之间的爱情难以得到祝福和成全而感到伤心;为她最终的悲剧之死感到叹惋。因为在我看来,我一直都是希望宝玉和黛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所以,当我看到宝钗嫁给宝玉,而黛玉消逝时,我的情感也随着剧情的跌宕而起伏。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红楼梦》读后感:林黛玉的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林黛玉的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林黛玉的魅力

她是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幼年丧母,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经常暗自垂泪,身上总有一股忧愁。

也许,故事中的宝钗更加迷人,但是,我就是喜欢她。喜欢她的多愁善感,喜欢她的坎坷人生,喜欢她的眼泪......她是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黛玉。

宝钗虽有风情万种,却比不上黛玉一丝忧愁。

我喜欢黛玉的才气。在诗社开办的时候,一首“咏海棠”彻底征服了我。在其他人挥笔写作的时候,黛玉心不在焉的到处玩儿,最后黛玉速写了一首。那诗巧妙的将白海棠比喻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为诗增添了一丝忧愁。可 “潇湘妃子”没能敌过“蘅芜君”,但是,我相信,这不过是黛玉随意应付的一首诗,假如她好好写,一定不比宝钗差。所以,我喜欢黛玉。

我喜欢她的忧愁。她的忧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气质,也成了黛玉的标志。黛玉葬花、焚诗,或者说,黛玉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带着她独特的忧愁。宝钗虽然漂亮,才貌双全,但她没有多独特的一点。所以,我喜欢黛玉。

可是,黛玉还是含悲而终,这段美好的姻缘也破碎了。贾府也由盛到衰,什么“金玉良缘”,在黛玉眼中,一切都那么遥不可及。似乎一切,都是因为那块“通灵宝玉”。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书心得《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浅读《红楼梦》

时至今日,我还是忍不住拿起《红楼梦》这本书 ,我前前后后看过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我现今的二十个年头里,红楼梦是唯一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怀的。

要是细细说起红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红楼的众多的人物中,我最为关注其主人公——林黛玉这一人物性格特征及最终的命运。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贾府的公子和小姐们在大观园里作诗,我觉得林黛玉所作的诗词正是很好地反映着她的性格特征及命运。林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例如: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之首, 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 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

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及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林黛玉初进贾府,曾经告诫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而黛玉的人物性格特征又与其背景息息相关。

…… …… 余下全文

篇五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读后感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读后感

林黛玉不仅是一个愤世嫉俗,反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人,还是一位卓越的写作教师。她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香菱培养成一个诗翁,所以从她那里可以学到有关阅读和写作的真知灼见。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点感想体会。

一、举重若轻地交代作诗的要领,使学习者对作诗心中有数,充满信心。在香菱看来,写诗是具有特别天赋的人才能从事的事情,而且写诗是很难学会的,所以她要求林黛玉教她学诗时不可感到腻烦。不料林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这就消除了学习者的畏难情绪。为此进一步陈说了作诗的两条规矩。

第一条,说明诗歌形式上的要求:“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第二条,说明内容重于形式:“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经过这么简明扼要的交待,求学者一下子便看到问题的全部本质,疑云顿逝,豁然开朗,轻装上阵,直奔目标。然而,目标也有高低之分,于是引发了关于学习目标的讨论,那就是不可学习浅近的诗,不可入了浅近的格局。有了奋斗目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进发。林黛玉的做法能够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们可否也象林黛玉那样把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归纳为几条告诉给学生呢,并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去自学课文呢?而不是在课堂上搞什么激发兴趣呀,情境教学呀,课堂提问呀,师生互动呀,民主教学呀,幽默风趣呀等等浪费时间的玩样。本人收集的语文单篇的学习方法有如下几种,可以推荐给学生使用:1。源于《毛诗诂训传》的大家厌恶而欲改革的传统注经法或曰提纲法。2。马克思、毛泽东的圈点勾画批注笔记的抓信息法和抄录法。3。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4。课文诸要素法,骨架——肌质法,四角度法。5。钱梦龙先生的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了什么三步读书法6。朱熹的朗诵法。7。富兰克林的仿写法。8。明代张博的七录法。

…… …… 余下全文

篇六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黛玉母亲去世,抛父进京,《林黛玉进贾府》即通过黛玉的眼睛观察到贾府方方面面的人物。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林黛玉。作者对黛玉容貌的描写共有三处:黛玉进府后,众人眼中的黛玉体弱、有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夸她“标致、气派”;宝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

弃舟登岸后,黛玉乘轿来到荣国府,先到贾母房中拜见,此时贾母登场。贾母是宁荣二府备份最高的老人,因此首先介绍。之后见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这几人都是略写。之后在贾母的吩咐下,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登场,作者介绍了这三人的容貌,然而因不是主要人物,故也是略写,而且是群体描写。

之后出场的是本回的主要人物——王熙凤。作者为王熙凤的出场精心设计,巧妙安排。首先,在王熙凤出场之前,黛玉已经和众人见过了面,知道贾母身边人物的状态,即“恭肃严整”,之后王熙凤“大笑”着出场,一下子烘托出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特殊地位。正因为她地位高,身份特殊,所以敢采用这种“放诞无礼”的出场方式。之后作者不惜笔墨,铺排形容王熙凤的衣着和容貌。王熙凤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反映了她精神上追求不高,俗不可耐,不懂高雅;喜欢聚财敛财,人前炫耀。外貌描写中最能体现作者对王熙凤性格定位的便是“丹凤三角眼,柳叶吊稍眉”。因为在麻衣相法中,“三角眼”、“吊稍眉”是“刁钻”、“狡猾”、“淫邪”之人的特点,作者故意这样写,恰恰是为体现王熙凤刁钻、狡猾的性格。之后王熙凤对黛玉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她的机变逢迎,表面上夸赞黛玉,实际上又阿谀了贾母,安慰了迎春三姐妹。她的又哭又笑也反映了她见风使舵的特点。回王夫人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黛玉有感作文

读黛玉有感作文:红尘劫,胭脂泪

涉一池红尘的秋水,焚一柱虔诚的心愿。中国千年的文化燃作一缕永恒的思念。在漫漫书山中,你款款微笑,颦颦走来。一路花开。

你是中国文坛最悲怆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当天边那朵绯红的云霞还在无法抑制地哭泣,我看见了你——你是一幅美到心碎的风景。舞的云轻轻的,抚平刺骨的记忆,吹醒铭心的哀伤。你这泪水做成的女子,曾几何时,你额前的碎发,被飘的风那般温柔的抚起;曾几何时,你涟涟的泪滴,将安睡的雀儿惊醒。在美丽面前,你把灵魂幻化成冰,你是一幅清幽的古画,散发着中国千年清雅的墨香。你以一种不变的忧愁的姿态,从那个封建落魄的时代,款款而来。

你是中国文坛最令人心痛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那湘妃泪滴成的竹子,在你怀怨逝去的那一刻,伴着天边泣血的残阳,随着满地的寂寥一同叹息。天空浑浊不清,照不见云朵的倒影。我试着找寻你或怒或笑的身影。而那潇湘馆镂花的闺室古窗旁,早已没有你。你是中国文坛最绝版的美丽。还记得你手绢题诗病由心生,自羡压倒桃花;还记得你挥洒文才院中观菊,一举秋心夺冠。恍若镜中锁眉,你泪眼相思的瘦影仍在;恍若抹泪焚诗,你绝决至此的心痛犹存。可一切恍若,却已是隔世。缘已尽,你如同那霞光,逸然的飘散。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红楼梦之林黛玉》有感-7.8谢水仙

读《红楼梦之林黛玉》有感

—谢水仙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在我的印象中林黛玉是一个庄重典雅、多愁善感的古典美女,非常敏感,自尊心很强的人。

林黛玉刚到贾家时,不愿多走一步,不愿多说一句话。因为她害怕他人的嘲笑。”。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她在贾家一直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

有一次,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没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薛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哭,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在红楼梦里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那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恋情。林黛玉总爱和宝玉闹别扭,哭哭啼啼。其实,这些现象都发生在宝黛爱情的最初阶段。当宝黛爱情进入到一种默契阶段后,林黛玉对宝玉表现出来的都是无比的温柔体贴、细致周到的关心。当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宝玉来探黛玉因“夜深了”要离开潇湘馆时,林黛玉问:“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又嫌他的灯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个给他,并指出他重物不重人,变出“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又教他如何打灯笼、路上如何走等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