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短歌行有感

读《短歌行》有感

《短歌行》是我在高中时期最喜欢的诗歌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凉的气势以外,更为吸引我的是曹操顽强奋进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入了现代物流这个团队的现在,听闻公司前辈们从公司创立到现在一路上的事迹,再来读这首诗,感触似乎又多了一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联系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挫折并没有能阻止前辈们努力奋进的脚步,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短歌行有感

读短歌行有感

《短歌行》为曹操所作。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很不喜欢曹操,再加上听了父辈们对曹操的一些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在我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所以便对曹操这一人物深恶痛疾了,直到有一天读了《短歌行》,他的形象在我心里才开始有了转变。 读《短歌行》时真没想到像曹操这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会忧到用酒来解忧,更不会想到的是如此一个奸猾之人对有贤才的人的呼喊会像对情人的密语一样温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开篇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引人入胜显出不凡了。一个人对着亭台楼榭,歌舞美酒,内心本该是何等恣意与愉悦啊,可是喝酒的人面对着这歌舞却想到了人生像朝露般的短暂所以自然而然的便忧从中来,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忧光阴易逝,借酒浇愁,可是酒并不能延长人生,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就像李白所说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如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的态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又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到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佐。所以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写得何等美丽!渐渐的我觉得曹操已经不再是一个奸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才情出众的文人,他感叹了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及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统治都应有的抱负才对。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得贤才 得天下——读《短歌行》有感

得贤才 得天下

——读曹操《短歌行》有感

扬州市育才小学五(10)班 唐骙卿

指导老师:周岳梅

乱世三国,狼烟四起。孟德公,一代枭雄,因贤才难寻,一饮千钟,赋诗《短歌行》。此乃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曹君爱才,因其知古之立大业者,必有经天纬地之大才。故诗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充分体现出孟德苦叹人生苦短,渴望广纳群贤、建功立业之宏愿。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则令吾感到曹操虽为人阴险,却非常之惜才爱才,对不追随自己的才士不杀,关羽便是佳例,这惺惺相惜、爱才惜才的心着实令吾叹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当然渴望天下归心,《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说尽了曹公渴求贤才的内心,对天下英才的劝慰之意。回眸乱世三国,曹公对赵云不许放冷箭,只准活捉;对徐庶“惜乎贤士归于刘备”;对张辽“亲释其缚,解衣衣之”。一次又一次,曹操的爱才之心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但天下才士仍感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他们为何不投大魏,这是坐拥雄兵百万的曹操所不理解的。此句既印证了曹操多疑的性格,也表现出曹操对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无奈。殊不知,天下贤才之所以不投大魏,皆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非仁义得天下、治天下。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八(9)林立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句词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三国演义》的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画面,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对白,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令人禁不住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优美的文字,追溯那段古老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的历史,一部宏大而又妙趣横生的历史画卷。作者罗贯中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地加上诸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等后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故事,像是文学上的一朵朵奇葩,巧夺天工,使原本凝重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却又不违背历史发展大势,使它成为一代代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人物,例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足不出户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情商极高的“古代版布什”刘备;才华横溢却心胸狭窄的周瑜,厚道老实甚至有点反应迟钝的鲁肃;以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一批武将。作者妙笔生花地把他们描写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在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文韬武略的曹操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显出他的阴险毒辣与凌云壮志;他不受门第高低与身份尊卑的约束两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网罗天下人才,比起“三顾茅庐”来得实在啊;他是位大军事家,下邳城生擒勇不可当的“人中吕布”,借人头稳军心大破寿春城,还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最后统一北方;但胜败乃兵家常事:赤壁遇周瑜、华容道逢关羽、架头问路、割须弃袍等曹操都败得很惨,但瑕不掩瑜,曹操从不断地失败中走向成功,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曹操还心胸豁达,富有乐观主义精神,赤壁兵败后的三次大笑以及晚年勉励自己的名诗《龟虽寿》便是最好的证明;末了,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以及“建安骨”的形成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被传诵千古,而打败他的周瑜和诸葛亮却连《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鸟雀南飞”这样也写不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魏武帝

曹操是英雄,不是奸雄?

从古到今,人们对曹操评价不一,他是京剧中的“白脸奸臣”,还是历史上的“治世能臣”?我认为曹公乃“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公招贤纳士,知人善用;聚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禇、张辽于阵前,文有能臣,武有良将。曹公胸襟豁达,包容天下;陈琳曾写檄文辱曹,曹公爱之,收于帐下;张绣曾杀曹之子,曹公礼之,待如上宾。曹公以诚待人,有情有义;历尽艰险寻文姬,惺惺相惜放关羽。曹公以民为贵,爱民如子。废除寒食,以民为本;割发代首,保护良田。曹公精通韬略,长于用兵;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望梅止渴,一鼓作气。曹公自信豪迈,威武勇猛;煮酒论英雄,自信不下毛遂;只身刺董卓,勇猛不让荆轲。曹公才华横溢,独领风骚;《龟虽寿》苍凉悲壮,《短歌行》流传千古。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则认为曹公文韬武略,礼义智勇集于一身,真乃千古第一人。

旧时的戏曲,多将曹操塑造成一个白脸奸臣,《三国演义》也视曹操为阴险的化身。有人说,曹操多疑,疑杀华佗,误斩张蔡,但身处乱世,要无疑也不易。君不见孔明正是“无疑”,才让马谡失了街亭,丢了北伐的大好行势。有人说曹操功高震主,弄汉天子于股掌之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然而“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汉献帝腐败无能,凭曹公的文治武功早该“代汉自立”。惜曹公摆脱不了“愚忠”的封建思想的羁绊,到头来却捡来了一个“汉贼”的骂名。有人说曹操严酷,但我说曹公“严”得中规,“酷”得合矩。君不见孔明正是因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才造成关羽“放曹”,李严“误粮”的重大失误。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谁是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五(1)班 王诗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那激动人心的片首歌,不过我对书中的“英雄”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的形象,然而,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人说,刘备是英雄。的确,他温文尔雅,善用人才,待人和气??无处不显示出他是个贤明的君主。可是吕布曾经对他有恩,而后来曹操捉到吕布之后,他明知曹操生性多疑,却对曹操说,吕布前任主人就是被吕布杀死的,从而让吕布走向死亡。怪不得,吕布临死之前骂刘备是“大耳贼”!再有,此人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就把义啊、忠啊、诚啊??统统抛在一边。还有一有事就哭哭啼啼,实不象英雄!就说借荆州,孙权信任他才借给他,他却不还。鲁肃找他要,他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什么,鲁肃吓得什么也不敢说了!

还有人说,孔明是英雄。我也不否认,他火烧赤壁、火烧腾甲兵、火烧新野、七擒孟获??无不体现这一点。但看关键的刘备东征。刘备称帝后,发兵征东吴为关羽雪耻,无数大臣都上表劝阻,只有一向主张孙刘联合的孔明一言不发。刘备败回, 孔明才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明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刘备下面的第一把交椅,他自认为对刘备的影响力不如法正,在关键时刻就闭口不言了。所以,孔明的“忠”还有待仔细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七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心得

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事物。

朱光潜先生开篇就开始谈如何发现美。究竟美在哪里?究竟什么是美?人和人的看法多有不同。正如书中提到的关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的问题所展示出来的,画家认为是美的古松,在植物学家与商人眼中却只不过是一株客观实在的,实用的植物。按照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所说,正是因为植物学家与木商不能够跳出他们的专业的实用范畴才不能发现古松自然的“盘屈如龙蛇的弦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可能也就是常说的“审美无功利”的通俗易懂的说法。但是,等到后面又谈到创造美的部分时,这种观点未免又有一点片面了。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品真正是不朽的。”的确,真正的艺术品自然会永垂不朽,但如果脱离了孕育它的历史环境,再伟大的艺术品也是无从产生,更别提什么永垂不朽了。朱光潜先生如此说,当然是为了纠正人们对于审美无用的误解。说动人心魄的历史于我们无意义而《短歌行》于我们亲切,其实是漫长的时间已经把厚重的历史和我们的实用的范畴远远的疏离开来,让我们有机会以身处之外的心理来享受历史的跌宕起伏。艺术品作为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或演绎,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大概不是当年历史的亲历者所能感受到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2 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说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一说到曹操,就是个狡诈、多疑而又阴险的形象。但如果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曹操,就会发现他也有心胸宽阔、待人真诚的一面。在军阀混战、豪强并起的东汉末年,他对统一北方、安抚民众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他是一个英雄。

首先,曹操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正如他的诗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治国治军严明法纪,不为亲情,甚至以身作则。如他责罚袒护家臣的爱将曹洪,奖励刚正不阿的满宠。又如在一次行军途中,见庄稼已熟,号令全军不得践踏麦地,违令者斩。可途中他自己的马受惊违法,便说:“吾有制法,吾又犯之,何以服众?”便要拔剑自刎,后经众将苦劝,才“割发代首。”于是,曹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曹操还首创了中国古代的“军屯制”,对增强国力,减轻老百姓负担,巩固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曹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富有韬略。如在官渡之战中,他以悬殊的七万人马抗击袁绍七十万人马,利用袁绍刚愎自用、军心不稳的弱点,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一举攻占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进而迅速击溃袁军,取得了《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也让他一举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由此可见,曹操的军事谋略非同一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