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笔记大自然读后感

笔记大自然读后感

这个有些俗气的标题,却是最能表现我心意的句子了。说起来,我真是无法回忆,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一个“花痴”,对自然之物,开始有了无法忘怀的迷恋和痴想。那些花花草草,一天一天的浇水施肥,一点一点的发芽长大,当你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就越发现你得到的,远远大过你付出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惊喜,让人无法拒绝的沉浸下去。我现在还可以很清晰的回想起来,五月份种下的牵牛花种子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那一副稚嫩而充满蓬勃希望的样子,特别可爱的是,小小的绿芽,还包裹在种皮里面,就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小孩戴着一顶小黑帽。 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笔记大自然》这本书,恰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让人爱不释手,欢喜的看了又看,然后又忍不住开始实践起来。

《笔记大自然》这本书,就像所有其他美国人写作的书一样,非常实用耐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很多书往往沦为理论的刻板教堂。书中几乎可以说每一页,都没有任何理论,只是在鼓励你拿起笔,开始自己进行观察和创作。作者本身是经验丰富的自然观察记录的艺术家,教育家,书中有超过几百张的自然观察画作,让我们可以模仿学习,你可以从中学到如何使用铅笔或者钢笔来进行素描,如何使用水彩和彩铅来给画面增色。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指导我们如何作四季的笔记,春夏秋冬,同样的景物,却有不同的变化美丽。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自然绮丽的神韵读后感

我喜欢大自然绮丽的神韵。

我喜欢趴在窗台前观看香山香炉峰的夕阳西下,静静望着夕阳的身影渐渐消逝在我的眼眸中,等待着红色与蓝色融为一体的紫色在空中徐徐铺开。那是个并不漫长的时间,却犹如在看一个人渐渐变老,慢慢仙逝的整个过程,是那么安详、和谐。

沉醉其中,就好像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王国,我似乎正站在大门口试图偷偷向里窥望,却瞥到了令我今生叹息的美丽,而事实不是这样,我所在的地方还是那样的喧闹丑恶肮脏。只有看见夕阳西下的美轮美奂才会懂得去欣赏真正有美感的东西,自然的美是最美的美,不正是这样吗?夕阳可以让我忘记所有的烦恼和喜悦,我为此叹为观止。

夕阳结束了一日的喧嚣,平息了一日的劳累,它就在我心中圣洁的地方成了最美好的憧憬:人死后,是不是都会去到上帝所在的那个地方呢?

我喜欢我家门前香山植物园里四季的鲜花,只是更钟爱樱花和秋菊而已。

对于我来说,植物园樱桃沟里的樱花就像是粉色的小生灵一样具有非常可观的生命性。寒冬过后就是樱花迎接着春天,她像是温暖的号角,召号着沉睡的生命苏醒。樱花的花雨是世上最绚烂最馨香的,古老樱花树下站着个莫名少女,樱雨拂落的那一霎,我隐约看到了她婉美的笑容,黑色的明瞳中带着平静和些许的愉悦,如雕刻过的脸上起了一丁点察觉不到的惊诧--樱花一瓣一瓣夹在丝丝墨黑中披在肩上,挂在白色的衣服上。就像是梦境中一样,朦朦胧胧的,我对樱花就这样认真了起来,我不知道我是执着于那名窈窕少女还是真的执着于樱花的美,总之,我是深刻地把这个幻境铭记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自然的建筑-读后感

《自然的建筑》读后感

在如今高楼林立的世界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日益增加。于是,有了“自然建筑”这一个概念。但是,什么是自然的建筑,这类建筑有什么特点以及优势?隈研吾的《自然的建筑》一书,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个答案。

这本书通过隈研吾先生的几个对自然建筑探索的方案实例,用真实的建筑告诉了读者他对自然的建筑的理解,不是枯燥的纸上谈兵,阅读起来颇有趣味。在最后,还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总结,并思考了这一类建筑是否是可持续性的,持久的?答案是肯定的。

对令我影响深刻的是龟老山瞭望台以及阳乐屋两个方案。

前者是在日本的一座名为“龟老山”的瞭望台,实际是附近居民的一个户外活动空间,类似于露天剧场的空间。隈研吾先生为了不破坏山体郁郁葱葱的整体性,借鉴了希腊的圆形剧场的形式,利用地势,将建筑巧妙的嵌入山顶。使得建筑拥有了宽敞的空间的同时又从外形上不破外山体的整体感。建筑和自然的界限消失了,建筑依靠自然而存在,自然又不因建筑而显得孤立,这或许就是自然建筑的一种形式吧。

阳乐屋是位于一个日本村庄里的类似于村名活动中心的建筑。隈研吾先生在受到江户时代建筑的启发,那时还没有玻璃这种东西,人与自然靠的是厚厚的土墙和窗户上的纸隔开。于是乎,就有了用纸搭建一个建筑的设想。在解决的纸遇水容易破开和不耐火的难题之后,这个仅仅由纸和茅草以及必要的支撑组成的建筑便孕育而生。在建筑中,人与自然是隔开的,但是由于纸的厚度极其的纤薄,并且不像墙体那样将外界冷热几乎完全阻挡开来。所以,在这个空间里,人和自然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自然建筑——与自然联系。 我觉得,自然的建筑是没有固定形态,只要是和自然存在联系,并且不突兀的建筑,都可称作是自然建筑。当然,还有考虑的是环保和可持续的问题,木材固然是最好的自然建筑材料。但是,当今木材被大量的消耗,因此我们需要再去寻找一些代替的材料,例如PVC塑料薄膜之类的。消除与自然的隔断感和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我认为一个自然建筑必须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的向往,将这种向往转变成建筑,便是自己理想中的自然建筑。

…… …… 余下全文

篇四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读后感

读《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有感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是著名教育家包祥校长的又一力作,我们有幸又一次面对面的聆听了来自包校长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大自然是一本内容及其丰富的教科书,那里有知识、风光、情操、哲理、清新教育以及生活的乐趣。孩子是自然的馈赠,如果你想让他们的眼睛依然清澈,心灵依然纯净,就千万别忘了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只要有可能就带孩子旅游,到外面玩耍,多接触山川、大地、森林、海洋、草原,多了解气象变化和各种动植物、矿产,有针对性的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之美和其中的奥妙,开阔他们的眼界,启迪智慧,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曾经有则报道说,上海昆虫博物馆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决定对孩子实行年卡制,规定凡买了这张卡,孩子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来学习参观,但值得思考的是,只有少数家长觉得这却是一项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好措施买了这张卡,但据统计,就是在这少数家长中,居然有一半是外国家长,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据外国家长介绍,如果这样的措施在西方国家实行,家长会排长队来购买,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孩子的成长才是家庭的关键,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最重要的因素!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读后感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读后感

曾容 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尽管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但大自然庞大复杂的运行机制让作为其中一分子的人类无法琢磨清楚,我们就像是她的孩子,努力想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她,以适应她和她更好的相处,但仍然难免会有些自作聪明的时候,以为一些行为无伤大雅,以为一些这些行为是大自然母亲可以承受的,殊不知脾气再好的母亲也不会一直纵容她的孩子,到了必要的时候,母亲就会小小惩罚一下孩子,让他知道,永远不要想试图改造母亲,让她受伤.

有时候孩子为了满足自己形形色色的要求和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同伴,貂皮大衣,鹿茸鹿角,羊绒牛绒堂而皇之的摆在商场里,深海鱼油,野味山珍,孩子贪婪的将味蕾伸向了自然界的角角落落,而这样做的代价是越来越多的同伴永远的从这个世界消失,越来越多的同伴发出数量告急的警报,越来越多的食物链被破坏造成无可挽回的惨痛后果,而这一切,仅仅是源于孩子没有止境的物质需求,是时候让孩子来反省一下是不是我们要求的越来越多,其实生活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简单的生活,理性的消费就可以使很多惨剧不会发生.

有时候孩子为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而大肆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甚至浪费淡水资源,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虚荣购买使用大排量汽车,并排放出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工业废气,污水,各水系水质告急,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而所有这一切导致的后果也许是我们自己都无法准确预测的,是不是海平面会持续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是不是臭氧空洞会出现在我们土地的上方,是不是将有一天我们要佩戴面具出门才能抵挡住越来越肮脏的空气......孩子再次被自己出的题目问倒.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关于针对《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读后感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读后感

——由生物入侵引发的思考

姓名:张桂香 学号:0711180020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奇妙的大自然”这一说法。是的,大自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我们只是想如何去按照我们人类的意志去改造大自然,很少去思考整个大自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此我们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本文所讲的生物入侵目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了,入侵物种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我国现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其中杂草数占总杂草数的百分之58%,如紫茎泽兰、豚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牵牛花、马缨母、直立仙人果、微甘菊、凤眼莲、仙人掌、小白酒草等等。外来昆虫如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地中海潜蝇等等。

这些令人害怕的生物入侵不仅使大量本地生物死亡、绝灭,而且还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外来物种给我国带来的危害有:一是造成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上面提到的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二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灭与灭绝。三是导致生态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不断,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四是威胁人类健康,如豚草所产生的花粉是引起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五是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9xx年以来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在我国大陆定居后对多数省区蔬菜的肆虐危害造成了每年至少数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19xx年松材线虫病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广东5省,累计枯死松树1500万株;目前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74亿元人民币,仅水葫芦所造成的损失就达80-100亿元。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

《大自然的权利》是罗德里克·纳什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可以称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罗德里克区分并命名了两种看似相像实则完全不同的生态保护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和环境中心主义的生态观。罗德里克循着这两种生态观历史演绎的线索,梳理了近现代西方思想史。

《大自然的权利》导论部分概述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西方文明扩展伦理关怀范围的逻辑过程。第一章追溯了环境伦理思想与天赋权利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介绍了西方(主要是英国) 17 至19 世纪的环境伦理思想以及保护动物的仁慈主义运动。第二章探讨的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的环境伦理思想。第三章介绍了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产生过程,重点阐述了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施韦泽和利奥波德的思想以及后人对于他们的思想的传播、普及和发展。第四章梳理了基督教的环境伦理思想,探讨了基督教的“绿色化”趋势。第五章详细介绍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环境伦理思想,说明了环境伦理学的“前卫”特征。第六章向人们展现的是当代的环境主义运动,以及这一运动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政治法律制度和现存经济秩序的冲击和影响。本书的最后部分说明了环境主义运动与废奴主义运动之间的相似性与合理性, 指出了环境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

…… …… 余下全文

篇八 :走进大自然有感

“走进大自然”有感

20xx年水坪中小“相守计划”之活动“走进大自然,享受生活”于5月16号上午预期圆满的完成了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的感慨很多:

1 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能

现在的孩子不愿走路,出门就想坐车,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更别说户外活动了,有的孩子在半途就直喊走不动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坚持到终点,然后一同返回。让孩子走近大自然,使心理和体能都得到了锻炼。

2 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融入大自然的孩子,他们的心胸也随着视野的开变的襟怀坦荡了,不再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唯我独尊。休息时,孩子们会拿出各自的食物互相分享,你品我尝的场面是多么令人感动啊。未来的社会不就是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吗?我们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情操陶冶,正是为将来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 培养了孩子们的灵性

体会在大自然中的那种意境,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的是大自然的质朴、博爱,赋予了孩子们赤子之情,精灵之性。孩子们用手里的笔划出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唱歌跳舞,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感兴趣,看,他们手拿放大镜在细心观察着什么,还不时的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4 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走在绿树掩映,沿山而下的石阶上,边走边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激情高涨。看到垃圾随手拣起来扔进垃圾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还大地一个清新干净整洁的大自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