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个没有注释谁也看不懂的《春秋》,于是在一般人看来经典似乎从此和通俗势不两立。《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除了语言和社 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巧,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说是啃掉,实在是因为心态的浮躁。果然进去了,就是一种自在的飞翔。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诗是对生活的揭示、还原、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还原了自我、升华了人性,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悲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但我又不能,一本《诗经》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读法,谁也无法保证谁能准确解读诗(来源:文秘114 )意。但依靠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不断接近诗意的。安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诗经读后感

第一次作业

读《诗经》有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专业班级:法学1202 学号:121130206 姓名:董威

读《诗经》有感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诗经》读后感

2013-4-6

《诗经》读后感

————————————————————————————--------------------------------------------

————2010级临本1班 范秀青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诗经》读后感5000字

自由的“风”

——读《诗经》有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会像后来的诗词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隐晦暗喻出来,让人要几经推敲才能晓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诗经》却不是,虽然同样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意思确很清楚,喜欢就是喜欢,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话的程度。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诗经读后感

《诗经》之我见

-------我读《氓》有感

今年选了一门选修课《诗经》导读。选这一门课并不是我心血来潮,而是我怀着想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而选的。我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学,以为她博大而精神,充满了神秘让人永远研究不透。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个很和善的老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很博学,很有内涵。他用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并且详尽的介绍了诗经《氓》让人耳目一新。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弃妇诗,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弃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爱情、婚姻全过程的展示,塑造出女主人公和“氓”这两个美丑分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美丽、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既忠于爱情而又具有叛逆精神的。她初恋时,“送子涉淇”,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一方面显示出少女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性格,一方面说明沉缅于热恋中的她感情是热烈的、深挚的,“氓”急于结婚,怪她“愆期”,她好言劝慰,性格是温柔的。但结婚以后,她就如同掉进了地狱。“氓”的家境贫因,她“三岁食贫”,对这她能忍受;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对这她也能够忍受。让她深受折磨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在达到占有她的目的后,态度就变得粗暴、蛮横起来;更严重的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冤屈,但却找不到倾诉之处,就连兄弟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在经历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和绝望之后,女主人公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终结了这段不幸的婚姻。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幸福到痛苦、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她纯洁、善良、勤劳、既忠于爱情而又敢于同险恶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诗经读后感

诗三百——时间清澈的吟唱

青灯晓以电瓦,流萤渡过高阁,历史长河的演变,从苍竹的新味、到纸张的质感、再到数码的排行,一点一点,游走在人类前行的脚步间。只是渡河而过,回头依旧可以看见,先民智慧的芬芳,经久不会衰变,从河岸散发阵阵芬芳。

就像我思诗经亦无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及中国文学品评的美学艺术,第一章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中境界即指感情与景物交融所形成的艺术高度。诗,自诗经为先祖,开创了繁花地艺术,而诗经如此纯粹的感情产物,从历史开始,便可称以高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都将感情与景物交融交映,寥寥数语情感即发。凭凭仅是民间的糙话,只是这原石打磨得,把玩起来就是那么圆润。对了,在现在来看,这是“比兴”的用法,可当时的人们没有这么文绉绉的想法,他们的感情炽热而清淡,浓稠而稀薄,由心而发,只是单纯的吟唱,将这情人的思慕、遗弃的苦楚、远征的家念、求而不得的惆怅念的这么深,这么切,这么直白。相比起现代人窝藏的感情、隐瞒和不坦白,我更喜欢这种原始的迸发。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诗经》这一诗歌集。其实在阅读这本书前,这之中的一些篇目早已在高中的课堂上欣赏过了,但再次的品读又让我有了些许和以往不同的感觉。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优秀的传统。《诗经》的出现,则展开了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其体制是按风、雅、颂编排的。风,就是民歌。《风》诗的题材广泛,从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一百六十篇《国风》中,有的反映了各种传说和历史,有的反映了阶级矛盾、对农业奴隶的剥削压榨,有的反映了农、牧、渔等劳动生产情况,有的是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有的则是反应军役的诗篇;雅,也是乐调。古代有的认为雅是秦音。其分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颂,是天子诸侯的音乐,伴随着音乐、舞蹈而歌唱,用于宗庙祭祀。它不只可以歌功颂德,也可以张大声势,增加统治阶级权威。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