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黄帝内经有感

读《黄帝内经》有感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成书于大约20xx年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医学理论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 …… 余下全文

篇二 :黄帝内经读后感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黄帝内经》 读后感 《黄帝内经》一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当然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地位更是家喻户晓的了。它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生应该好好研读的,它在养生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才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当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现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阴阳之道的,而且平时也不注意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在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才发现对精神的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对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看来这些谨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出现很严重的状况。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些也就提醒我们应该内心恬淡,而且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这才符合养生的大道。

…… …… 余下全文

篇三 :《黄帝内经》观后感

《黄帝内经》观后感

是我这学期选的选修课课程,起初看到是关于养生的,就特别感兴趣,没想到我们学校既然也开了这个课。老师讲了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后面让我们观看了《黄帝内经》的讲解视频。

《皇帝内经》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其医理是扶阳固本,手段是强调个性化的养生,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它算是将人研究透了。从四肢到心脏延伸,从脏腑到经络,从经络到俞穴等等。

从刚开始接触《皇帝内经》起,就感觉自己走进了自己身体内的每个细胞,感觉想走进了一个个神秘的世界,发现了很多我不曾了解过的神奇的东西。我对生命体产生看了极大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别的赞同。万事万物存在都有它的规律和存在的道理,而且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作为人,我们应当了解我们人体运作和各个身体部位的关系,以及人体和外界之间的联系。遵循好我们人体与自然的规律,才有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让我们过得更幸福。身体的长成和我们的性格以及做事做人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黄帝内经》可谓是让我们从内关注我们自身,不忽略外界环境,从而去达到一个与外界和谐统一的局面。

《皇帝内经》教会我们的是防患于未然,注重养,注重防,而不是病后的治。 曾看到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不要等到饿了再吃,不要等到困了才睡,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我想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很多人。照顾好我们的身体,才是我们将生活过得更好的基本前提。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们不应该拿着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结果全花在治病上。

…… …… 余下全文

篇四 :黄帝内经观后感

黄帝内经观后感

11公管1班 11414080150朱小燕

看完黄帝内经后,我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深地震撼了。《黄帝内经》并不去告诉我们怎么治疗疾病,而是怎样顺应自然的力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时间内做到全部理解是很难的。下面是在我理解了的基础上随手记的一些笔记。

日常生活

1北京城城门的文化:崇文门只走酒车,酒在古代意味着生发。宣武门只走刑车,西边守的是肃杀之气。北边主收藏 ,但北门开了两个,出兵打仗时走安定门,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德胜门,有进有出,北方住收藏,不得已用时必须要有出有进。打仗时为什么要先打鼓? 鼓声主生发 ,能够振奋士气 。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

2人体的中部在人中。 它是人体里最大的两条经脉的连接点,任督二脉,女人生育由任脉所主,男人督脉主生育。人中又称寿宫,子庭。人中深长宽,说明气血交通能力强,从人中可以看出寿命和生育后代的能力,这就是中医里的由外及内。内部器官的变化一定会有一个外在的像。

3冬吃萝卜, 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夏天,阳气浮跃在外,我们身体内部形成寒湿的格局。 夏天人体脾胃最虚的时候,所以要吃温热的东西,冬天反而要吃滋补的东西。萝卜顺气,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消化和吸收。 十二时辰养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内经观后感

浅谈《黄帝内经》观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养生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盛行风气,历代养生学家对此均有自身的见解。尤其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方面详细而又精辟的论述,不仅成为人们保健益寿时所参考的最重要的理论源泉,更是对我们后世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重要的价值。

养生,亦称摄生、卫生、道生、保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 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属于中医学特有的 概念。其内容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人 体对四时有其主动适应性,春夏阳气发散,气血趋于体表,脉浮大,皮肤松弛, 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脉沉小,皮肤致密,少汗多尿。《黄 帝内经》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论述做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指出人 体生理节律应与四时相协调,与外环境节律同步才能健康长寿。

《灵枢·本神》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日常起居顺应四时变化,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在饮食调理方面,应根据四时的变化予春升补、夏清补、秋润补、冬温补。在精神活动方面,需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即春“使志生”、夏“若所爱在外”、秋“志安宁”、冬“使志若伏若匿”,如此才能精神内守,预防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养生、保健思想。此篇还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上古天真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规律的养生观,并且提醒人们,饮食、劳作、生活起居要有节、有度。《素问·上古天真论》:“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提示人们要做到不为外物所扰动,保持清心寡欲、恬静平和的心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忧”)则气结。”《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解伤志”,这些均从反面提示了不利于养生的不良做法。

…… …… 余下全文

篇六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09生物技术2班 方悦馨 13484031

《黄帝内经》 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 “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 的智慧。《黄帝内经 》 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 …… 余下全文

篇七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 “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黄帝内经有感

最近读了《皇帝内经》对健康恍然大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很多身体的不适以及现在人所说的亚健康都是日积月累,自己平时饮食的坏毛病所造成的,所以健康饮食很重要,合理的饮食更重要!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从书中了解的一点知识,也是大家认识后很容易做到的而且对自己健康特别重要的饮食方法。

合理饮食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做到的有多少呢?我自己也不知道,起码这一点我是没有做到。饮食是分为两大类的,一类是“引”,另一类是“食”。先说一下“引”。被公认的饮品是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这六种,首先说一下喝绿茶的作用,绿茶含有茶坨酚,具有抗癌作用,现在的日本小学生在上学之前都会喝上一杯绿茶。红葡萄酒具有抗高血脂,高血压的功效,现在的人饮食结构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人们每天吃的饭菜都是油乎乎的,血管里的血液本来是正常流淌,结果里面还有太多的油脂类结果速度就变得慢了,紧随其后的便是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豆浆能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不管是何种酸奶,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含有乳酸菌。这些乳酸菌在人体的肠道内繁殖时会分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骨头汤中含有琬胶,可以使我们延年益寿。蘑菇汤或许我们也经常喝,多喝蘑菇汤可以使我们增强免疫力,这样就会少得像感冒这类的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