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红日读后感

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除了让我缅怀革命烈士们的崇高气节外,更教会我面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应该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学会与人协作,重视团队精神。

它以19xx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 产 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作者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通过这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悬殊,又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文中,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通过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 74师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战役有主有次,却又浑然一体。

虽然《红日》也有关于战斗场面的内容,也有年轻情侣们鲜为人知的战争爱情,但真正吸引我的却是《红日》中的战斗英雄的精神之所在。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红 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 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小说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 和探索性。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禁钦佩于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那是要多团结的军队才能做到啊!战士们,你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真不愧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的,这句话不是小时侯说着完的,那是历史见证的。你们在战争中逐步克服缺点,不断前进,这样一轮红日生起来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你们为中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你们是人民的骄傲!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红日读后感

红日读后感

《红日》是作家吴强写的具有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xx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小说通过半年多的山东战场形势的变化,高屋建瓴地对三大战役做了艺术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弱到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红日》读后感

长篇小说《红日》是一部全景式展示解放战争改朝换代、气势恢宏的生死大决战,是一部史诗式描绘人民英雄气壮山河、舍生忘死的主旋律。杨军,张华峰,秦守本和金立忠四个人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终于,在孟良崮,战士们用汤姆枪扫射山洞,把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射死了。

它以19xx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以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 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役虽有主有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共名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共 产 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红日》读后感

《红日》读后感

从1949到2009、从19世纪跨入21世纪,60个春秋冬夏、60载岁月如歌;从骡马化到摩托化,再到机械化,直至今日的信息化,新中国成立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军步伐走得坚定有力。

此时,我们即将迎来祖国母亲60周岁生日。万众瞩目、举国同庆,踏着红色的足迹、在爸爸的带领下,我看了《我的兄弟叫顺溜》、《潜伏》等一系列“红色”电视剧。战争的残酷、革命人的大无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伟大领袖的从容睿智,无一不让我为之震撼,撼于那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排除万难不畏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近日,在分公司领导的介绍下,读了吴强先生所著的《红日》。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以19xx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 产 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作者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通过这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悬殊,又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文中,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通过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 74师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战役有主有次,却又浑然一体。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四(2)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炉下中心小学 四(2)李 霞 指导教师: 吴艳芳 20xx年9月3日,这是一个金色的秋日,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秋日,因为今天我们的祖国将举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庆典。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一首首战歌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我仿佛也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脑海中呈现出:“《地道战》、《地雷战》??”。上午10点,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阅兵庆典拉开了序幕,这时,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以“70”字样的飞行编队,映入了我的眼帘。受阅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拉出的那一条条色彩斑斓的烟雾道,这是一条多么美丽的风景线啊!我情不自禁的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我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点赞!

阅兵式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抗战老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然而,他们又一次穿上了当年抗战的军装,仿佛又回到了那难忘的岁月,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我看见了顶着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看见了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看见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这是这些老兵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保卫我们的祖国,换了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向抗战老兵致敬!你们是民族的脊梁!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红日》有感

《红日》读后感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 产 党建党九十周年,也是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最近我十分荣幸地观看了《红日》这部著作,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然而读完《红日》这本书,我心中有一丝悲凉的感觉。

由衷的为沈振新的胜利而感到欣慰,更为张灵甫被同僚坑害而失败感到悲哀。一代抗日英雄没有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却不幸死在了内战里。

如果在孟良崮战役中汤恩伯能够伸手援救张灵甫一把,那么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也不会走投无路,最终落得冤死战场。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爱国方面讲,张灵甫绝对是一名英雄。他一生忠于职守,为党国誓死效忠,他本可死的轰轰烈烈,而死在了内战战场上的张灵甫,他的死只能是“轻于鸿毛”了。当我读到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愿做共 产 党的俘虏而自杀时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那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多么的不甘心!如果不是这场战斗,如果不是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他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如果国民党部队中都是像张灵甫那样的英雄,那么也许国民政府就不会那么快就垮台。但不过事实不能改变,国民党官兵内部极其腐败,个个只顾自己,不为党国利益着想,这才是国民政府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红日》有感

读《红日》有感

从1949到2011、从19世纪跨入21世纪,62个春秋冬夏、62载岁月如歌;从骡马化到摩托化,再到机械化,直至今日的信息化,新中国成立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奋发有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业成就。

此时,我们迎来祖国母亲62周岁生日,中国共 产 党建党90周年。万众瞩目、举国同庆,全国各地掀起了追寻红色的足迹“热”。战争的残酷、革命人的大无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伟大领袖的从容睿智,无一不让我为之震撼,撼于那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排除万难不畏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听说有部电视剧叫做《红日》,我觉得读书终究要比看电视来得精彩,就读了吴强先生所著的《红日》。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以19xx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 产 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作者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通过这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悬殊,又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文中,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通过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 74师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战役有主有次,却又浑然一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马克思主义诞生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诞生观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一)

5月8日上午, 机关全体党员在一中翠英报告厅观看了《焦裕禄》电影,这是我第四次观看这部影片,每一次观看都是对心灵的一次 震撼 与洗礼, 每一次观看都 是对 精神 的 一次净化 与 升华 , 每一次观看都 会 有不同的体会 、 理解与 >收获 。 我用长 与短、大于小、高与低 三个反义词 谈谈本次观看后的 点滴 感受。

长与短 。 470天,是焦裕禄在兰考的所有日子。 470天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确实很短暂,但在这短暂的 470天里, 焦裕禄 把满腔热血洒在了兰考的大地上 , 用在了为兰考36万人民呕心沥血的日夜里 ,即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穿越50年的时空,回看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他的时间去哪儿了?他的时间是在飞沙中 、 暴雨中 、 寒风里 、 骄阳下;是在大雪扑面时,在泥泞跋涉里;是在大年三十贫困的农户家里,在油灯摇曳长夜不眠的办公桌前??半个世纪过去了,时空无法逆转,时间无法永恒,但这个共 产 党人的 伟大 精神没有离去, 这样的生命即使再短也 是 很有意义 的 , 他的伟大灵魂长存兰考,长存天地 之间 。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