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水门事件观后感

国情有异,《水门事件》是否毫无意义?

Nothing's riding on this, except the First Amendment of Constitution,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mayb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没有什么在此之上,除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新闻自由,可能也因此保障了美国的未来。

不得不承认,影片伊始,我就对这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抱有深深的怀疑,可能还有,还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屑。

在当代中国,这里不含任何愤青的情绪,记者想要接近如此触目惊心的“惊天大阴谋”貌似有点荒诞,即使靠近,想要了解又是多么异想天开。即使全盘了解,并予以报道,又有多少能被大众认可接受,真正产生影响呢?

旁听王克勤老师的课,清晰感到他对新闻事业、公众利益的火热激情。也会钦佩向往,只是理想总难免与现实脱节。想想自己的实习经历,虽然稿子写出,登上报纸,还能获得两句赞扬,满足一下自己那可笑的虚荣心,可又能产生什么影响?

公众是个女人,这句话没错的。她时常处于非理性之中,任凭偏见和情绪摆布,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却绝不及自身利益。

…… …… 余下全文

篇二 :从新闻角度对电影《水门事件》的分析

《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以19xx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历经艰辛揭开政治黑幕的过程。作为新闻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该影片的几点感想。

首先从记者应具备的能力谈起。

记者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职业。在事实和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将是无与伦比的。对正义的信仰,对真相的渴求,对证据的坚守,足以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行业保持高涨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是权高位重的人,而是那些不断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并且有着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较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巧妙的采访技巧的一线工作者。

在影片中,两位主角鲍伯和卡尔,是就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最底层的小辈记者,他们拿着卑微的薪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正是由于他们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一件看似普通的入室盗窃案中看出了门道,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味。这种职业的敏感度是他们一切调查行动的开始。

当我们惊羡于这种敏感度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知识的沉淀,一种经验积累的质变。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善于观察细微,从细节中获得信息,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 …… 余下全文

篇三 :《惊天大阴谋》观后感

《惊天大阴谋》观后感

《惊天大阴谋》又名《总统班底》,这部影片以冷静和理性的纪实风格去揭示复杂的社会现实,再现了“水门事件”被揭发的全过程。

影片通过“水门事件”使观众产生思考:在政府滥用职权,践踏法律时,新闻人是否会有勇气去揭露这些事实?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其中就扮演了新闻英雄,只可惜这样的人物已经越来越少,如今各种逾越社会行为底线的事情频发,却很少有人能站出来,勇敢的去揭发。

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一位刚入职9个月的年轻记者通过去法庭采访了解到一点蛛丝马迹,通过其作为从业人员的新闻敏锐嗅觉,感觉此事不是一起简单的入室盗窃案,遂决定跟下去。回来汇报给总编,总编也非常支持其看法,并委派另外一名年轻记者一起采访。

但因为此案牵扯到政府,当事人都不愿说话,案件陷入困境。此时,一名神秘人物“深喉”适时出现,给了记者们一些线索,记者们也根据各种关系,想尽各种办法弄到了一份可能涉案人物的名单,于是记者们通过电话黄页获取到住址,花大量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将整个事件如抽丝剥茧般的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该片如看侦探片一样过瘾。

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记者们通过多方验证,终于找到了一名幕后黑手,上报给总编后,总编慎重的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因为该幕后黑手是美国当时政界第二大人物,虽然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证新闻的报道自由,但自古官官相护,指正其为幕后黑手的证据尚且不足,消息的来源不够,于是命令两名记者再找另外的消息源予以验证。

…… …… 余下全文

篇四 :总统班底观后感

新闻精神之一瞥

——电影《总统班底》之观后感

电影《总统班底》讲述的是,五名盗贼潜入水门大厦遭逮捕的事情。这原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案件,却引起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关切。两名《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深入调查,历经艰辛挫折,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最后揭发震惊全球的尼克松总统为求连任,不惜以不耻手段安装窃听装置并侵犯对手隐私权的劣行,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在这样的一部记录美国政治历史的电影中,我却看到了更多,关于新闻精神,关于民主与自由。

水门事件曝光后,在公众心目中,大众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地位和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是美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划时代的一笔。

《总统班底》的切入点很好,它既没有花篇幅去表现尼克松和他的幕僚如何商讨并掩盖真相,也没有用简单直观的双线叙述,而仅仅是以《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采访调查活动作为视点,这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他们的调查过程,而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他们在调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艰辛。这两位执着的刚进入报社的年轻人,不断地想着各种办法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他们半夜给白宫打电话、给总统办公室打电话,按着获得的名单挨家挨户的找人,这种执着让我非常动容,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新闻人也许也在这样做,可是更多时候外界的阻碍以及各方面的周旋妥协总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而电影中这两个年轻人的主编们,那些已经头发花白只能安慰退休的主编们,却总是在说核对核对再核对,伯恩斯坦不断转动电话拨盘,伍德沃德不断找各种人去谈话,但不论如何,只要他们确定了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无论多大的风险,无论多少阻挠他们

…… …… 余下全文

篇五 :浅谈水门事件

浅谈水门事件

一、水门事件的过程

水门事件,是19xx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事件开始于19xx年6月17日,当时美国民主党全国总部地下车库通往大厦的门锁两次被胶布贴住,当时所在地水门综合大厦的保安人员偶然发现这一情况,于是立刻报警。前来的两名特警出其不意地抓获了5个嫌疑人,他们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和拍照文件。之后联邦调查局找到了这些钱中有不少联号的百元大钞,由此追查发现这是这伙人的活动资金,究其来源竟是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政治费用。

随着案件的展开,种种证据的出现包括前白宫幕僚在联邦参议院水门委员会的证词,这些都开始指向白宫幕僚。而受到调查的白宫幕僚主动交代出总统上任后曾在整个白宫安装有由语音自动启发的录音系统,并录下了白宫中几乎所有的谈话,这些证词的提出是为了自保。而根据对这些录音磁带进行监听后发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水门窃听案发前后,都曾经明示或暗示过应该掩盖其上任后无论是由其本人还是下属所有过的一些并不完全合法的行动。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司法诉讼,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总统必须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总统最终服从了最高法院的判决。面对国会众议院几乎可以肯定会通过的弹劾总统的动议,并且也很可能会被参议院定罪。19xx年8月7日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休·斯科特,众议院约翰·雅各布·罗德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尼克松,告知尼克松已全部失去国会的支持。罗德告诉尼克松,条款一旦众议院被投票,弹劾势在必行。戈德华特和斯科特告诉总统,参议员不仅有足够的票数给他定罪,而且不超过15名参议员愿意投无罪票。意识到自己没能留在办公室,尼克松决定辞职。19xx年8月8日晚,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当天早上,辞职正式生效。尼克松夫妇携家人在东厅与白宫人员告别。直升机把他们从白宫带到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尼克松后来回忆:“直升机转移到安德鲁斯时,我考虑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我现在还能怎么办?”在安德鲁斯,尼克松家登上空军一号,飞往加利福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员,随后抵达圣克拉门托的家。

…… …… 余下全文

篇六 :水门事件报道

水门事件报道

《华盛顿邮报》19xx年10月10日

联邦调查局人员已经确认,水门闯入事件的背后,是一场旨在维护尼克松总统连任的大规模的政治间谍与颠覆活动。该行为是由白宫以及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官员指使的。

据来自联邦调查局以及司法部文件的信息称,自19xx年起,这些活动选定了所有主要民主党候选人为目标,被视为总统连任努力的根本战略。

在水门事件调查中,联邦调查局人员发现,尼克松竞选捐赠金中有数千万美元预留了出来,专供开展广泛的地下竞选活动使用,即当成破坏民主党候选人个人名誉或扰乱民主党竞选的活动开支。

据说,竞选中开展“情报工作”是正常的,且两党都有所行动。但联邦调查员称,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此次尼克松共和党一方采取的行动无论是从范围还是密度上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后两段描述的是那些肮脏的交易:

尾随民主党候选人的家庭成员;搜集他们私生活中的各种书面材料;伪造信件并盗用带有候选人抬头的信纸进行散发;向媒体泄露错误或伪造的新闻;扰乱竞选活动安排;窃取竞选机密文件并调查多为竞选雇员的私生活。

此外,调查员称,活动还包括有组织地培植一些活动分子,混入到共和党和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游行中去;对于潜在的尼克松竞选捐赠者的捐赠确定到位以前,对他们进行调查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在19xx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xx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xx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xx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水门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的,尼克松对属下疏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9xx年他终于使美国朝野、全民众忍无可忍,最后以阻挠公正、滥用职权、违背宪法等理由把他哄下台。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电影《大而不倒》观后感

《大而不倒》观后感

在观看了电影《大而不倒》后,我对美国20xx年经济危机有了很多的了解。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经济是如此脆弱,它的发展与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息息相关,决策者一不小心的错误就可能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危机。

电影着重于美国政府行政分支的决策者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以剧情片的方式聚焦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及其引发的金融动荡,以及此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金融动荡为国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做出的救市努力。影片放大了决策的艰难和阻力以及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性,使得全片以一个高节奏的商战对抗的情节模式向前推进,尤其是前半部分雷曼破产经过的段落,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后半段美国政府通过给各大银行注资的方式购入有毒资产,向中小经营者放贷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雷曼兄弟公司CEO迪克?富尔德、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摩根大通银行CEO詹姆斯·迪蒙、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前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股神巴菲特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包括美国政界精英及华尔街巨子在内的群英会,其中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国会动员通过援救提案时说的一段话尤为惊心动魄:“信贷支撑着现代经济,缺乏信贷也能摧毁经济,如果不能大胆快速地行动,就会重演30年代的大萧条,只不过这次会更严重,如果不通过方案,下周一就没有经济秩序可言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