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集团公司组织观看《百家讲坛—钱文忠讲弟子规》

集团公司组织观看《百家讲坛—钱文忠讲弟子规》 山东鲁中能源集团公司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从7月中旬开始,每周六晚7点30份,组织公司干部员工观看《弟子规》。《弟子规》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圣学的根基,是圣学的骨干。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的培养。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鉴于此。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学习、工作、生活的伦理规范。深刻、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做人、做事,诚实、孝道,以仁爱之心,与人为善,做有高尚道德的人。讲座对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提高境界很有益处,对建设和谐矿区、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讲座主要包括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做好学业、事业和家业,让父母放心;和谐是人生的法宝等内容。

相信我们看《弟子规》,不是为了消遣时间,不是为了听故事。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重拾《弟子规》,也许还能将缺失的那些及时补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爱起。

…… …… 余下全文

篇二 :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百家讲坛上讲《弟子规》,我认真地看了。受到了很多的教益。我在此诚恳地对您表示感谢。听您讲的《弟子规》,对照我自己的不足,我深感惶恐。这都是由于我小时没有读《弟子规》。因此,我要求我的女儿要好好读《弟子规》。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先生您似乎中了毛泽东的毒,对“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有所保留,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弟子规》句句是真理。而毛泽东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批评,却是似是而非的谬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些教训,能使政治秩序有条不紊。如果大家都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势必造成政治的紊乱。如果大家都去管不关己的事情,其结果就是争吵、纷争、内讧……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当为的事情,不是不关己的事情,而是与己有关的事情。关键是分清人“见义”的“义”是不是义。“见义”是不容易的,要有相当高的智慧,还要熟悉王道和法度,才能从实事中见义。

周文王临死时告诫周武王说:“见善速为,远离是非,机会来了不犹豫,这是道的最高境界。”是非的争论导致分争,远离是非就是远离分争。《圣经》说:“远离分争,是人的尊荣。愚妄人都爱争闹。”《弟子规》教导人“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教人远离是非,远离分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看了几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在百家讲坛上对弟子规的讲解。

在<入则孝>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看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这段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钱文忠弟子规观后感

钱文忠弟子规观后感

钱文忠弟子规>观后感(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弟子规》有感

观《弟子规》有感 蓬莱阁管理处组织的春季培训计划中,在3月23上午观看了对《弟子规》的讲解和现实实例,看完后大受触动,感受很深。下班空闲的时候找了这本书看一看,才知道《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主要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在整个教学讲解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竟然用中国传统中最重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下跪这种方式,但更让人吃惊和难以承受的则是孩子的回答,“你们都去死吧,你们死了后再也没有人管我了,我就自由了”,得有多大的怨气才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啊。俗话说,乌鸦有返哺之意,羊羔有跪乳之情,何况人乎。我也是刚刚做了父亲的人,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以前总是觉得要求父母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但是真正的读了弟子规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知道,做孩子的对父母在索取后又付出了什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西风东行,物质文明比较发达,崇尚自由的今天,我们的人伦常纲,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该怎样发扬和继承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六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

随谈“入则孝”

第一次了解《弟子规》是看百家讲坛,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给我们讲了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爱护兄弟、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选修课上我又重温了一下清朝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弟子规》。但《弟子规》中我始终钟情于“入则孝”篇,毕竟“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长存仁孝心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

而孝父母这种情感体验,应该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种。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孝,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徐国霞

学校进来一直在坚持读《弟子规》,我们也每天都听学生读《弟子规》,由于诸多因由,虽然内心极度向往,但并没有去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利用2010寒假,为了弥补遗憾,我认真聆听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虽然只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概括得淋漓尽致。《弟子规》的内容分七个部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方针。

…… …… 余下全文

篇八 :钱钟书解读弟子规

钱钟书解读《 弟子规 》观后感

最近看了百家讲坛中的钱钟书解读《 弟子规 》,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一)入则孝

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出则弟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三)谨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