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岳麓书院有感

观岳麓书院有感

期待已久的思想户外课终于到了,这一课我将在向往已久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上,兴奋!一下车,我就大步向岳麓书院迈进,走在林荫小道上,一丝丝阳光从树间空隙中射下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整个人有放飞的感觉。此时的我已不再受我掌控,我已被前方的阳光所引诱,双脚不听使唤的不断向前迈。当我清醒时,伫立在我眼前的已是我期待已久的学府——岳麓书院。

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在这个时候,恐怕也只有书,才是他们进入岳麓书院并进而实现自身梦想的敲门砖。也只有书,才能使他们不至于被滚滚红尘埋没。所以,他们用书,砌起了一级级进取的台阶:求学,赶考,中举,入仕……而岳麓书院,正是其中极关键的驿站。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高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历史史册。

是啊。岳麓书院的千年兴衰,无疑是历史改变的结果。但岳麓书院的伟大在于他们培养出的人才多多少少曾改变了历史。因为天气特别的晴朗,所以游人很多,所以到处可见拍照留恋的场景。当然,我也不会例外。我拿着手机和同学一起把整个书院拍了个遍。累了,我在后花园里选择了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若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的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而若干年后同样是读书人的我此时也坐在了这里。我是在这休息,那他们又是在干什么呢?我想,要么是各自背诵经史典籍,要么则意气风发

…… …… 余下全文

篇二 :感悟岳麓书院

感悟岳麓书院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皱鲁,礼门义路圣贤心”,巍巍岳麓山,悠悠古书院,浩浩湘江水,泱泱儒学魂,这就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读书人的文化梦想和家园。

伫立在古朴的岳麓书院门前,仿佛听到第一位山长张栻提出的“成就人才,传道以济斯民”的办学方针从深幽的庭院里传出,振聋发聩。古代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大教育家孔老夫子为“万世师表”,教育都受到极高的尊崇。“若不读书,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齐家、治国”,在大儒先哲的眼里,天底下没有任何一种事业比教育更重要。而当时教学的目的却只是为了仕途做官。但张栻提出的办学方针,否定了那种仅能应付科举考试,只有言语文辞之工的无用之才,提出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传道济民”的人才。因而湖湘学子纷纷来此研习,一时“潇湘槐市”,就犹如门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可以说岳麓书院就是东方楚才的孕育地,发展地,腾飞地。

看着古色古香的匾额,“千年学府”仿佛在诉说悠悠岁月:书院的最初是从喜爱清静的佛家弟子手中交给文化人,文化人的相互碰撞,文化人与官方的碰撞,以及帝黄的眷顾,仿佛使书院插上了遨翔的翅膀,在漫漫风尘中笑傲天下?

因此,从这扇小小门,走出了理财大师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哲学大师王夫之、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反袁护国运动领袖蔡锷、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沈荩,教育家杨昌济等等仁人雅士,更有一大批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以及邓中夏、蔡和森等爱国志士,还有推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举足轻重的人物毛泽东。一颗颗耀眼的星星从这寂静、幽深的庭院升起,无不使人赞叹、景仰和探知。

…… …… 余下全文

篇三 :游岳麓山有感

游岳麓书院心得

在星期三的中午,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去了岳麓书院。我一踏进那儿,就感到这儿古色古香的。听了解说员的讲解后,我才知道,这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宋建筑呢!

走进门后,看见了一个高大的台子——赫曦台。听说,赫曦台两侧墙面有 “福”“寿”两个字,其中,左边的“寿”字形如龙蛇缠绕,暗含着“藏龙”之意,而右边的那个“福”字则状似猛虎下山,暗含着“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有“藏龙卧虎”的寓意。我一看,果真名不虚传! 它是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xx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xx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就是这么来的。

站在这书院中,一砖一瓦、一柱一枋、一联一匾,都无不流露出隽永的儒雅和迷人的古韵。慢慢地,我沉醉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游岳麓山有感

青山有幸埋忠骨——游岳麓山有感

果问一个到长沙旅游的游客到岳麓山去看什么,估计他会回答岳麓书院、爱晚亭之类。当然,或许有些人也想去看看据说葬在岳麓山的蔡锷墓。不知他们是否知道,这座岳麓山上,长眠着多少英烈忠魂,深埋着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长沙有两座大型烈士公园,一座是河东年嘉湖畔的湖南烈士纪念公园,这是正式挂牌的;还有一座在河西,即是眼前这座岳麓山,虽然她并未被这样称呼。说它是烈士公园绝对是毫不过分,据查,山上光是辛亥革命烈士墓即有53座,其中有14座个人墓、3座合葬墓以及两座公墓群。此外还有北伐烈士墓、抗日烈士墓等等。说实话,之前我只知道这里有黄兴和蔡锷的墓地,但真的不知道辛亥革命中如此众多的志士都集中安葬于此。近来我正在学校研究关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而眼前这座青翠的山岚正是我所敬仰的革命英烈们的长眠之所,我那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于是吃过午饭,我们一行便立刻踏上的登山的道路。

按照我们的登山线路,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方形的墓塔,上面“蒋公翊武之墓”几个字很远就看到了。蒋翊武(1885-19xx年) 字伯夔,湖南澧州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1885年生于一个长工家庭,19xx年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二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19xx年冬来到上海,第二年春天进入吴淞中国公学,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xx年10月10日正是蒋翊武前述的起义命令,决定当晚发动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又参加二次革命讨袁,事败被捕,19xx年9月9日于桂林英勇就义,年仅28岁。临刑前,蒋翊武写了绝命诗:“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19xx年孙中山在桂林督师北伐,下令为蒋翊武立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个字镌刻于碑上。蒋翊武的遗骸则在19xx年护国战争胜利后归葬长沙,便是眼前的这座静静矗立的墓塔。说到湖南的辛亥革命,焦达峰这个人便不能不提。焦达峰(1887-1911),字鞠荪,湖南浏阳人。19xx年自费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联络部部长。19xx年奉派归国,途经武汉,参加日知会。迅即回长沙,与禹之谟等积极发动长沙学生公葬陈天华、姚洪业二烈士。19xx年再次逃往日本,次年11月,共进会决定派人分赴各省运动军队,联络会党,他与孙武负责两湖军事、党事,回国前又被推为湖南大都督。19xx年春回到武汉,成立湖北共进会。4月在汉口设立共进会总机关,在武昌设立分机关。19xx年5月4日,与杨任、居正、孙武、刘公等在武昌胭脂巷24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湖首先起义,并商讨一省发动起义,一省立即响应的计划。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后,立即加紧联络会党,策动新军,准备如约举义响应。10月22日,率军攻占军装局、谘议局,包围巡抚衙门,巡抚余诚格逃走,长沙光复。次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被选为都督,实行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几天后,岳州、衡阳、宝庆、常德、郴州、永州相继光复。然立宪派于10月31日策划新军管带梅馨发动政变,他与副都督陈作新同时被害。19xx年被孙中山追授为大将军。伫立在这位光复湖南的大将军面前,我内心感受到了一股涌动的激流。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是大将军在诉说什么吗?我可以理解大将军最后的心情,这位光复湖南的伟大革命者,最终没有倒在满廷的军队面前,却倒在了湖南立宪派的刀下,这悲剧性的命运,仿佛正好是辛亥革命的一段谶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夜游岳麓山有感(湖南师范大学培训有感)

夜游岳麓山有感

20xx年3月17日,新区第三期学校管理骨干班全体学员,到湖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学习。住在岳麓山下的红楼,学在湘江之滨的学院。放下手上繁重的工作,放下心中沉重的思绪,让心灵做一次文化之旅,再当一次学子,真是难得的惬意。

聆听名师教诲,观摩名校管理,十天的学习安排得非常充实。学习之余,纷飞雨下,大家也会抽点时间亲近湖湘的春天,在湘江边上看油菜花,在桃子湖堤漫步,当然来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近在咫尺的岳麓山。

岳麓山——东临湘江,环抱湖南三大名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上有“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一天,吃完晚饭后,天色渐黑,华灯初上,返回宾馆的路上,正好经过岳麓山的东门,想起大家都上过山,而自己因为其它的事而错过,就决定独自夜游岳麓山。

放下脚步,只因沿途的风景!

在山脚下,抬头望山,山路蜿蜒,我循道而上。山道是水泥路,盘旋而上,并不陡。路的两旁路灯已开,虽是晚上,可见夜游的人也不少,或步行,或骑车,或开车,兴致不减。

刚拐过一个弯道,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宣传牌,借着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上面写着一行字:“放下脚步,只因沿途的风景!”。我心头一动,本想着晚上登山,无景可看,想着快点登上山顶,只为证明我不枉在名山脚下住了几晚。看了这行字,我不免放慢了脚步,喘喘气,赏赏景。树叶在夜风中摇曳,能让人感受到古木的苍劲。往下望去,能看到灯火辉煌的高楼,更显山的宁静。吸一口山中的新鲜空气,无比舒畅。

…… …… 余下全文

篇六 :湘魂 读后感

学习先辈精神,立志成才报国

——《湘魂》读后感

前几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品读了《湘魂》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成为了我学习的动力,它鞭策我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中华自古崇文化,湖湘从来重精神。”千百年来,这种精神流淌在岳麓书院的青砖碧瓦上,闪烁在屈贾的诗文里,也洋溢在秀美的山水间。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据说世界上最倔强的三大种群:英国的爱尔兰人,德国的普鲁士人,中国的湖南人。可见,湖南人是最不易妥协,最硬气的一类人。湖南人的正直、霸气、敢为天下先,从历史上及近代历届政坛和军事的领导人身上表现的已很鲜明。毛泽东、蔡和森、宋教仁、李立三、粟裕、邓中夏、刘少奇、仼弼时、彭德怀、罗荣桓、胡耀邦、王震、朱镕基等等,长长一串名字后面多是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

这种根植于血液中的心怀天下,敢为天下先的个性特质,也是将这种湖南基因一直了传承下来。还有在不同时代传诵的雷锋精神中,也融入了湖南精神不变的精髓。

湖南人热爱自己的故土。毛泽东建国后曾50次回到湖南老家。“山一程,水一程,便向湘江那畔行。”我想伟人心中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已溢于言表。“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多么秀美的画面。“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何等豪迈的气魄,试问谁人敢望其项背! 陈独秀曾说:“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人”。就连日本人在经历了三次长沙会战的惨败后也承认,“要想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湖南”。“楚虽三户,灭秦必楚”,湖南人的英勇从中可见一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地域的基因已融到血液里了,湖南人的刚直不阿,不纠缠,不矫情是生在骨子里的。我以前一点辣的不能吃,只一次偶然吃了辣的,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已到了无人可比的境地。毛泽东说过,不能吃辣的人干不了革命,只有真正体会到那种辣的酣畅淋漓的境界的人才会由衷的赞同,否则无法理解,这点大概湖南人体会的最为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在中国近代史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恰同学少年》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部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的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听老师给我们说这以开始部电视剧并不被关注,到后来在观众中,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中产生了空前强烈的反响,网络上好评如潮。像毛泽东他们一样,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毛泽东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的三伢子,到成为伟大的职业革命家,做过教师,做过校长。蔡和森,从富有的家庭到贫困的家庭,再从第一师范的学生走到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 产 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这一切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不止讲述了少年,更讲述了老师。杨昌济、开明的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方维夏、黎锦熙、袁仲谦等优秀老师,讲述了老师的伟大。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多愿意回到他们那个时代, 那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 产 党成立等大事,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无法去感受那伟大的时刻。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实践论》有感

各位亲,实践课是“概论”课程中的一门独立的、课外教学任务,占2个学分,请大家认真对待。本学期实践课安排5次作业,期末成绩是5次成绩的平均分,请同学们按时完成,发到钟老师邮箱418705164@qq.com。提交作业时,文件名和文档开头要写上“班号(01/02/03姓名学号作业名称”,如“01 刘芷言 学号 《实践论》读后感”。

五次作业具体安排如下:

    每批作业改完后,老师会把其中比较优秀的几篇在课堂和群里公示,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自己作业有更高要求的同学,可以在6月20日之前重新提交。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