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莫倩云1

摘要:东亚8个经济体只用了三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这期间他们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世界感到大惑不解,被称为东亚奇迹。这个奇迹依托的是亚洲人高储蓄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及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对基础教育的高投入、出口导向战略、低通货膨胀率、合理的政府干预等。东亚奇迹的本质则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给人民提供自由的空间,有助于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东亚奇迹 亚洲价值观 要素增长模型

一、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

欧洲国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拉丁美洲也历经了二战前后90多年缓慢的工业化。当东亚国家只用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短短三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社会的工业化和人的工业化。

这三十年间,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及泰国这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5.5%,比东亚其他国家快2倍,比拉丁美洲快3倍。2这些东亚经济体的迅猛增长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东亚奇迹。

他们的起点曾经很低。19xx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水平分别为7093美元、1110美元、2203美元、3022美元和1012美元,分别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水平的50.2%、7.9%、15.6%、21.4%和7.2%。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关于东亚奇迹的文献综述

关于东亚奇迹的文献综述

132095205 赵广通

如果听任于市场机制,在迟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递减产业”将得不到发展,而只有依靠政府的产业政策才能做到这一点。因而产业政策在迟发展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阶段是一种合理的开发政策。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韦德则更直接的提出了“驾驭市场论”,该理论认为东亚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政府不仅外在的干预或管理市场,而且政府自己就置身于市场运作之中,作为市场中的一个枢纽、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参与组织并最终驾驭市场的运行。

————村上泰亮“开发型国家论” 在表现不凡的东亚经济中,政府选择的是一种基础性政策和干预性政策的混合体。所谓基础性政策,是指那些旨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这些基础性政策是新古典派也承认的政府职能。但另一方面,该报告又指出这些基础性政策反映的并非全貌,而在某些情况下是扶持特定产业发展的。报告部分承认市场亲善论的同时,又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对经济干预起着必要的推动作用。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等新制度经济学家运用了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较系统的提出了“市场增进论”的观点。市场增进论没有将市场与政府视作相互排斥的替代物,而是在二者之间引入了第三个制度性变量,即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种种中介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发挥三方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了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与界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对东亚增长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对东亚增长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兼论中国在未来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契机-----高程

在经历了从"奇迹"到"神话"的沧桑变迁后,技术供给和销售市场过分受制于美国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在结构转型的挑战下多少显得有些迷茫。作为一个群体的东亚经济,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调整的转型过程漫长且痛苦。由相关大国带动的合作模式是东亚诸国更为现实的选择。鉴于自身战略重点的转移和相对实力的下降,美国于心于力,都越来越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坚强"后盾"的角色。而在东亚群体内部,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心照不宣的变化。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稳健、坚挺的货币,更具可比性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可以有所作为。

一、东亚增长模式:“奇迹”还是“神话”?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东亚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学者赤松要先前提出的“雁型”发展模式一时被学界主流所追捧。建立在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东亚区域内产业转移之过程,被认为有效解释了东亚作为一个地区集团实现市场自然融合和各地区经济逐级、有序增长的原因所在。而作为“雁阵之首”的日本,成为该集团资本和技术的主要提供国,也就自然被视作东亚经济增长的引擎及“领导者”。这种区域增长模式有赖于市场的自发扩展,貌似井然有序。

…… …… 余下全文

篇四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_的再解释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No. C1999006

1999-5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林毅夫 蔡 昉 李周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 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林毅夫 蔡 昉 李周

从19xx年的“一五”计划起,直到19xx年改革开始为止,我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战略。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共同的热切愿望。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第一个成功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东亚奇迹”。1怎样来总结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尤其是当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经验是否还有普遍意义,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 对“东亚奇迹”现有的各种不同解释

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水平在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资本和外汇十分稀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美元左右。但是,这些经济得以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快速增长。随着资本、技术的积累,它们又逐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进入或接近发达经济的行列。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些经济中,高速增长还伴随着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一系列社会福利指标的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五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 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文章指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 " 东亚奇迹 "( 世界银行, 1995 年 ) 。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战略是否还站得住脚,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思品教学初中思品教学初中思品教学初中思品教学反思反思反思反思 多年来

教学小结

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本学期政治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在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本人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

…… …… 余下全文

篇七 :校要求老师每节课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并写好反思记录。对于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

校要求老师每节课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并写好反思记录。对于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

提问者:广东 梁琼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很重要。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这一观点深刻揭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正因如此,许多学校都将教学反思作为一项教学制度来抓,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然而,从教学调研情况看,老师们对此项工作并未深入落实,甚至为反思而反思的现状。为何会出此状况?很显然,一方面是学校往往停留在布置上,检查落实不够;另一方面是老师未深入学习,对于什么叫反思、为何反思、何时反思、反思什么等问题认识不清。

对于反思,作为一线教师而言,很关键的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方式、教学过程与效果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审视与思考,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教学反思的深度、广度与效度受制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学科认知结构及教学理论素养。

何时教学反思?这又是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学校要求老师在上课后写好“教学反思”,于是不少老师认为教学反思仅发生于课堂教学之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仅教学结束后要反思,教学实施前及教学实践中也必须反思。只有全面的开展教学反思,才有利于教师检视教学预设、教学生成、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从而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后续教学决策提供参考。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上课反思 考研感想 教研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