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这块内容的关键在于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天然流露,课堂展现的亲情更能承前启后,最终落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创设的每一个情境必须真实得无懈可击。我认为本堂课的特色有三:

1.以人为本,回归生活。一般来说,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但不清楚父母究竟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同时,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父母对他们的疼爱,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从小到大父母关怀自己的事例,课上通过讲故事、音乐欣赏,唤起学生的回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其辛劳,让学生珍惜并以实际行动感激父母的疼爱。

2.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整节课以“爱”为主线。本节课,我没有对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进行灌输,而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真情,并懂得回报。

3.在这堂课中,我还特别注意师生关系问题,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我觉得,在这堂课中,我既是个引导者,同时又时时是个学习者。因为我和孩子们一样也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我的父母对我和我对父母的爱不也是社会的缩影吗?我用自己的故事与孩子的故事交融在一起,感受着同样的感受,我投入了,孩子也陶醉了。从这样的情景中使我更明白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骨肉之情,虽然平平凡凡,却能伟大得惊天动地。

…… …… 余下全文

篇二 :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姜堰淤溪中心小学 袁蓓蓓

品德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避免出现说教和灌输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儿童,充分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以我家的具体事例——一家三口,与女儿的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故事片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的疼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与感染。

在用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疼爱环节上,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写下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并贴在“心愿树”上。我创设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情境,让儿童正面这些话题,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做,怎样会做得更好,从而将感恩之心落在实处。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地讲述了父母疼爱自己的亲身经历,情到深处,写下了感人的话语,让后面听课的教师也深受感动。

课后的作业,就是引导儿童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实实在在,很有成效。

…… …… 余下全文

篇三 :《父母的疼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疼爱

【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父母的疼爱》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过程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体会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活动重难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重难点突破】

儿童品德的发展源自于家庭,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家庭对于儿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由于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幸福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于他们的付出,觉得这是应该的,甚至有的孩子会任意指使家长做这做那,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这样的倾向不仅使孩子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容易成为只会索取不会付出,没有责任感的人。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了解父母的付出,在此感情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关心父母,能体察到父母的感受,并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特点,以“情”字贯穿始终,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发利用媒体资源,把不易感知的内容以声、视、图的立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有效唤起孩子的记忆,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上品社《父母的疼爱》

三上《父母的疼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凝聚着父母的疼爱。

2.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具体的点滴行动,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落在实处。

3.通过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学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人。

【课前准备】

1.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剪切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感人片断。

2.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心自己的感人事例。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领略人间亲情

1.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简要描述这部影片的梗概之后,播放影片中小主人公和妈妈拥抱在一起的感人至深的场面。

2.教师小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是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和爸爸的疼爱。板书课题“父母的疼爱”。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非常熟悉,这片电影也十分感人,课始通过情景导入,突出了主题,使学生受到了人间亲情的强烈震撼和感染,为下面的教学环节: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故事打下了基础。]

二、故事表演,感受父母疼爱

1.出示话题,引导学生选择性地讲故事。

(1)在我生病的时候??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教师暑期培训】《家校联系——促家长成为教育助力》学后感想

《家校联系——促家长成为教育助力》学后感想

在这一周的专题学习里,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特别对《家校联系——促家长成为教育助力》这一专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班主任爱岗敬业。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其次,班主任具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为了得到家长的不断支持和配合,韩老师不仅对已有的沟通渠道进行了改进,而且还对新的沟通渠道进行了探索。

再次,班主任努力去赢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班主任意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先后通过三封书信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她,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得到家长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班主任还注重在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搭建交流互助的平台,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这些做法密切了亲子关系,改善了家长的教子行为,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

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合作有着重大意义。人的成长是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培养人单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而必须有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个人心理成长报告

个人心理成长报告

时光像手指间的沙粒不经意间滑落,却没有留下一丝丝痕迹,但岁月的轮迹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我独特的人生开始了!然后,生命的旅程在命运的轨道上展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风景……

一九八五年,我出生于江苏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他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呵护我,在精神上全心全意的支持我。父母的爱让我的身心得以自由的成长。对我来说,父母一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牵引者和指导者,在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坚强、乐观和自信,在母亲那里我学到了善良、真诚和坚持不懈。家庭是我人生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学会了爱,也拥有了一颗坚强、乐观、自信、善良和真诚的心,这也一直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对我来说童年是快乐的代名词,父母虽然对我的期望比较高,但是并不会去强迫我去学习,在学习方面我是有绝对的自由的。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每天都很自觉的做完作业,预习好明天的功课才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我们的嬉笑声,打闹声每次都是在父母呼喊声中渐渐消逝。总之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是自由的。

考到了县城,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心中感到害点怕。初中是我寄宿生活的开始,

…… …… 余下全文

篇七 :激扬情感,让品德课堂魅力四射

激扬情感,让品德课堂魅力四射

在古代文化中,德的本意为“惪”,即“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如何实现“外得”与“内得”的和谐统一?那就是要“致中和”。也就是说,要通过适度的、无过不及的方法,让道德和合地“住”在学生的心房,一切皆“发乎心”、“形乎外”。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小学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作为小学品德老师,我们首先要追求“有效德育”,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品德教学更是一种浸润教学,而其中情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与创建并重,唤醒体验。

情感是一切行为的生命线,作为经验中最亲密的体验,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尤其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对道德知识的传授起着制约性影响,它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之中。

1、挖掘文本,寻找激发点。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任何教科书都是内含特定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范例或资源中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线素,并将教科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相应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拨动,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追求教科书意义的实现,同时,教师要对教科书及教学目标的理解、认同和共鸣,要发乎真情,教师要寻找和敏感捕捉与教科书相关的当时、当地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活资源,赋予教材以现实的针对性和生命力,并全身心地创设出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教学氛围,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文本的感悟、个人的阅历等融入到教材中,以促整体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八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课文的设计理念

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然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本主要是以“父亲辞世,我的成长”、“花儿落了,果实成熟”的主线来进行构架。设计此课,为达到以上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