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 1

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 …… 余下全文

篇二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就《凸透镜成像》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一、教学设计及过程的分析

1、从内容来看:从教案中明确了知识目标,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并就重、难点的知识目标也分别明确指出,就知识目标来说是适合学生实际的。

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基本体现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实验对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归纳。

3、教学媒体运用上,主要表现在演示实验的扩充,借此来突出发现式教学法(实验探索),对提高教学效能有明显的作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调控上,采用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二、本堂课的综合反思

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从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创造性作如下反思:

1、科学性:本堂课的设计反映出了现代教学观。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其二、系统地规划了全课时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教学环节有序,但教学系统的开放较弱(表现在学生思维发散较差);知识重点不太突出,基本上达到了整体优化,教学合一,但引入新课时引用的效果不太好。其三、本节课内容较多,没有留有部分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探究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不够充分;在认识折射现象环节中解释海市蜃楼现象的耗时过多。

…… …… 余下全文

篇三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牛家中学:薛美玲

讲完《凸透镜成像》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 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理教学工作反思

——牛家中学:薛美玲

本年度我担任初二(5~8)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今年是我头一年担任初二的物理课,也是头一次担任初二物理课,在这几个班级教课都给了很多的感受,下面就把我感受最深的说说。

先说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学生知道努力了,这一点从答疑这方面就能看出来了,在开始时,我没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到教室转一圈,有些同学会问一些题,但是不多,后来,学生开始主动与我联系,安排答疑时间。从学生问的问题和谈话内容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自己已经开始学了。在这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一些遗憾: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象后来这样,能够知道自己学,那他们的成绩会提高一大截!我觉得这主要是学生在学期开始时的紧迫感不够造成的,学校应该想一些办法使学生增加紧迫感,但并不是考试,考试多了,学生麻木了,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出现考试睡觉、交白卷甚至一考试就请假的现象!

…… …… 余下全文

篇四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论多媒体课件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

蕉岭中学     钟文彦    2014.1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而,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想要达到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山区的物理教育绝对是自惭形愧的。好在多媒体课件的普及使用给山区物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旅程。

正文:

    新课程改革已势不可挡地在全国实施开来,实验技能考试成为检测中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边远山区的物理实验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水平显得相对较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较差,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如何让山区的实验教学走出困境,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经过6年身处梅州的山区一线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发现传统教育中的山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实验就算进行得很顺利,一段时间后,总有很多学生对这一实验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少学生的实验技能较差,表现在: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思路不清、目的不明,处理临时问题经验不足,实验报告填写不完整、不会分析和处理数据等。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抽样调查了一部分学生,分析如下:

…… …… 余下全文

篇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本周的教学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它是光学部分重点和难点,此部分内容的同样是初二物理的重点和难度。这个学习内容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到实验室做大型的探究实验,所以到实验室完成实验的规则和要求,以及实验分组必须提前做好要求。

本节的任务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我们运用实验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为学生思考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减轻学生抽象思维难度。探究实验本质上是模拟的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程序。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在本节实验中发现了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提前预习。学案如图虚设,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该试验的具体内容,到实验室才开始翻看课本,临时抱佛脚。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实验内容,动手操作时丢三落四。教师讲解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一些名词和步骤不清,严重影响实验效果。教师的指导难度大大增加。实验中不清楚应该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对看到的现象的意义。

基于这种实验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探究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实验预习效果,对实验讲解中明确要求听课态度对实验过程理解的重要性,加强实验记录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六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张金翼 2011-01-05 18:35:03| 分类: 1教有所思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是光学部分重点内容。我们运用实验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为学生思考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减轻学生抽象思维难度。在本节实验中我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写下了这篇反思,以此提醒自己要不断发现不足,积极找寻解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或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验之前不预习。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不预习。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该试验的具体内容,到实验室才开始翻看课本,临时抱佛脚。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实验内容,动手操作时丢三落四。有一些学生,最基本的实验仪器用途都不知道,做实验时还要去问其他同学,严重浪费时间导致不能将试验完成。

二、操作不规范,没有明确的步骤,没有严谨的规划。

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头脑中没有一个详细严谨的规划。他们想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没有严格的步骤。以本节实验为例: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固定不动,改变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在这节实验中,要测6组数据,物距分别为50cm、30cm、17cm、15cm、8cm、6cm,

…… …… 余下全文

篇七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裕安中学 施磊

本节课是透镜成像的第二节课,也是光学这一章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受课堂时间以及学生因素的影响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分为2节课进行,本节课只进行物距大于2倍焦距、在1倍与2倍焦距之间以及小于1倍焦距的3种情况。

在新课引入的时候采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种凸透镜的应用引导入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特征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入实验过程,但是这里的成像特征学生可能把握不是很到位,所以这里的成像特征过细了,尚存在一定缺陷。

接下来是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备知识的讲解,在讲到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时应强调是蜡烛火焰的中心而不是蜡烛的中心,这里容易引起学生误区。特别是在讲解观察像的变化时,对像的变大与放大存在口误这种情况,其实可以强调变大是像与像之间进行比较,而放大是像与物之间进行比较,这点考虑不是很充分。

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这一点由于教师活动范围有限,所以只有部分学生的错误察觉到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错误的环境下进行实验,需要改进。

在引导学生进行对实验数据的归纳与总结之时,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而不是给定一个框架,让学生在教师限定的范围内总结。特别是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提示过多,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 余下全文

篇八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一、学生分析。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声学、光学等知识,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及备课思路。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比如说我们以前做实验,总是老师先罗列出各种条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看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说的相符合,如果符合那这堂实验课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做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从学生兴趣出发,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中有目的地将本节设计成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克服以上的困难。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这样,合作与探究与教学设计中穿针引线,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兴趣高、参与程度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