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的世界里,耳边充斥的是街市的喧嚣,广告的诱惑,夜晚的各种鼓噪耳膜的不雅的音乐;城市的风景经过人为的大肆造作,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和清新,缺乏了纯真的韵味;吃着催熟的蔬菜瓜果,速成的鸡鸭鱼肉;喝着经过处理的“纯净水”;情感的泛滥,邻里关系淡漠,甚至对面住着不相识??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人变得心浮气躁,虚伪狡诈,攀比心日益严重,利欲熏心,欲望无边。那么身处闹市,怎么才能抛却浮华,生活的宁静、淡定、从容呢?没有什么人能给我们指条通达的捷径,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渐丰,读书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事情,特别是读国学经典,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塑造自己,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图解庄子》,《论语》,《大学》,《唐诗宋词赏析》,《细讲弟子规》,《了凡四训译解》,放在办公桌上,家里的书桌上枕头边,工作闲暇了,心情郁闷了,工作不顺心了,随手拿来翻翻看看,品品读读,从中体会古人的观点、境界、做法??会提升个人的悟性,给自己力量,修炼自己的品性,慢慢的达到恬淡宁静,忘却身边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满足,人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读古文经典,书中精选的句段,相应的经典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让我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从中学到那种内心的和谐和安静,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谐相处。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品读国学经典1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人生境界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打开这般卷帙浩繁的文明史书,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从“蕴蓄则韵流言出”的唐诗到“发露则意尽言中”的宋词;从“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的农业时代到“足不出户,晓尽天下事”信息时代,无不有华夏民族智慧的足迹和文明烙印。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某些文明被时间慢慢地一点一点蚕食,最后,化为一抔黄土,被遗忘在历史里。文明犹如民族的血液,当血液干涸时,民族就会变成“行尸走肉”的植物人。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可言的呢?而文明血液中起着运输和转换作用的红细胞让生命得以焕发生机的必是国学经典。

所谓国学经典是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运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

经典万千,深深蕴含着无限的哲理,不是寥寥数言所能阐释透彻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的继承少之又少,繁缛的世俗网络文化充斥着这些祖国未来的心灵。“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寥寥数字,直接地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对父母孝顺,爱护兄妹,做事谨慎,诚信为本,用一颗博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些都是中华的民族精神之所在。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

微露的晨曦中,我面对前方那一片红晕,高声诵读《国学经典》,从心底里又一次由内而外发出感触。

这是一本凝聚着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智慧的经典诗书。

细细品读《国学经典》,我仿佛又回到了古代,看见了一幅朦胧的景象。迷离的烟水、青石的路面、深深的小巷、初开的梅花??在这样的境界里,孔子好象站在了我面前,捋着胡子提醒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曾子又似乎拍了拍我的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冲他们深深地点了点头,牢牢记住他们的警戒,并赞叹于他们的博学与明智,信仰于他们的诚实品质。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回馈社会。

书声琅琅的学校中,我一直牢记《国学经典》给我的启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学新知识时,《国学经典》在我的耳际悄声提示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骄傲时,一句话浮出脑海:“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向朋友许下诺言时,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猛地跳了出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传了过来:“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国学经典》不厌其烦地辅助着我,让我从一个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品 读 国 学 感 悟 人 1

品读国学 感悟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读书给我带来太多的精神上的享受,读书同时又净化了我的心灵。每当我空虚寂寞的时候,就靠读书来充实自己。每当我百无聊赖的时候,就以读书打发时光。每当我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时候,就在书籍中寻找答案,经年累月,日久年深,自然形成了读书的嗜好与习惯,如果一天不读书就像缺少了点什么。

陶渊明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经常以此诗警示自己不要虚度光阴,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境界得到升华。

繁华尘世,争名逐利,不择手段,有些人为一己之私,突破道德的底线,有些人甚至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发人深省。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做到同步发展,还有什么缺失,值得人们沉思。于是人们返朴归真,以求在传统文化

中获得启迪。诚然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困扰人们的问题提供指导。 “读一本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记不清有多少个静谧的夜晚 ,多少个闲暇的白昼。我也曾捧起先哲们的著作,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领略他们的迷人的风采,炫目于他们思想的火花。徜徉于诸子百家的书海,掩卷常思,折服于古代圣贤的睿智,惊叹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品读国学经典

品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之光。国学热起来

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

目前,国学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校的认可,那么青少年学习国学有很么好处呢?其实孩子早期教育除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塑造、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等。大量数据表明,通过国学学习(经典教育)的孩子在这几方面明显优秀于其他孩子,孩子通过经典诵读、熏习德行和礼仪养成,成为身心健康、气质高雅、知书达理、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将为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奠定道德根基。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

二、增强语言能力。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奠定语文基础。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

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开发孩子智力潜能。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

…… …… 余下全文

篇六 :对国学经典的感悟

对国学经典的感悟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品读国学经典,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品读国学经典》有感

《品读国学经典》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作品。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知人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书中所著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领域,认真品尝此书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素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通过对《品读国学经典》的品尝,让我对国学和古人又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古人智慧的一个升华,让读者更能领悟古人的智慧,更能领悟国学的精髓,更能联系实际把古人的智慧为现代人类所用。通过学习此书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感悟。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祖国的未来,要注重修身养性,道行人生,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与人争斗,做人不要贪得无厌。二是在遇事切忌事不目见耳闻,而意段其有无,不要固执己

见,不要自以为是。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谨记“亲贤臣,远小人。”凡是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端正品行,尊老爱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为官者政治生涯中凡事先百姓之忧而忧,后百姓之乐而乐,思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虑,谋百姓之所利,为官清正廉洁。四是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正如周易所说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平很的状态,人类的发展也不例外,凡是过犹不及,犹如《道德经所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说人处于一个平衡的生活环境,在生活当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道“,也就是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 …… 余下全文

篇八 :品读国学经典

品读国学经典

作者:臧安民 来源:光明日报 录入者:wangwenke 编辑审核:灯下书影 发布时间:20xx年01月29日 点击数: 107

遇一好书,与智者神游,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日读三联书店出版的夏海《品读国学经典》,如饮佳酿、如品佳茗,润泽绵长、回味隽永,一股“悠然神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心绪荡然泛起。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识作者,知他有清雅的品行、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疏策政论、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笔记志异,广为涉猎、造诣厚重。早年便读过他的《论语与人生》,今日再得《品读国学经典》,焚香净手、潜心研读,欣然忘食间,宛如看到作者捧一卷书、秉一盏灯,人书合一、物我两忘,展动着思想的翅膀、遨游在国学经典的灿烂星空。孔子有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抚卷沉思,于字里行间见人见事见精神,我们从中体味到什么呢?

一种贯通古今、穿透历史的慧眼。何谓国学?国学乃中华特有之学术,是中华文化之魂。何谓经典?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话说,就是“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如果说国学是一顶皇冠,那么经典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史料中探寻经典,需要远见卓识、自出机杼,正是“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品读国学经典》精选文章36篇,从先秦管子《牧民》开篇,间有秦汉的《谏逐客书》、“求贤诏”,唐宋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以清代《曾国藩家书》收笔。纵向跨越2000多年,囊括历史主要朝代;横向涵盖立身、治家、求学、为政、治国各个领域,流淌着尚德、好学、忠孝、仁义、正德等优秀文化因子。阅原文、品释义,深感古风悠悠,更感大义昭昭。清代赵翼曾言:“此诗人慧眼,善于取题处”。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用精深透亮的慧眼,把散落在浩瀚文献中的国学经典,如珍珠般一颗颗撷起,串成一副宝光四射的项链,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种抽丝剥茧、研机析理的匠心。读国学不易,读国学经典更难。这种难,不只缘于思维方式、表述习惯上的古今差异,更因字字珠玑背后有本源、有深意。“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作者凭借扎实的国学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深邃的思想思辨、高超的行文技巧,犹如考古学家,用细毛刷轻轻拭去历史尘土;又如工艺大师,雕刻勾勒纹理脉络。比如,在品读王阳明心学力作《尊经阁记》时,作者先交代记文的背景、故事,再从经的本质、经的表现形式、对待六经的错误态度来条分缕析,把蕴含其中的玄奥哲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讲得透彻、明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