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

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

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4、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8、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16、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17、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

1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陶渊明)

2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1、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钟子期必得之. 终身不复鼓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伯牙 士为知己者死。——司马迁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 …… 余下全文

篇二 :日积月累:关于知音的名言

关于知音的名言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 刘少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巴金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1 / 11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 —— 《培根论说文集》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 《培根论说文集》

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 《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 《爱因斯坦文集》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 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 薄伽丘

…… …… 余下全文

篇三 :知己,知音的故事和名言。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诗词:

《杜少府之任蜀洲》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唐: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浣溪沙】宋:张孝祥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典故:

莫逆之交、莫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 …… 余下全文

篇四 :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斯特林堡

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减轻我们的痛苦。 ——空茨凯维支 ——薄伽丘

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保罗 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池田大作

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 ——泰戈尔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况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易·系辞》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贾岛

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林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必背名言警句及知识清单

初中名言警句必背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名人名言”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设计

“名人名言”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设计

一、 活动形式:全班分四组进行竞赛。包括:抢答项目、必答项目、风险项目;名言演讲、名人故事等。

二、 活动内容:

1、 各小组首先参加抢答项目比赛:①经典名言对接 ②名人名言对接 ③中英文名言对接

2、 各小组推荐代表以“我最欣赏的格言”为题,上台3分钟演讲(由主持人当场抓阄决定演讲题目)

3、 自愿上台接受挑战,自己抓阄进行3分钟演讲,比比谁最具勇气与智慧。

4、 各小组以“我最崇拜的人”为题,讲一个名人的故事(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明星等的成长成才的感人故事)

5、 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三、 奖励办法

① 由老师评出最佳口才奖3名同学,颁发奖状,收藏于中学的“成长记录袋”。 ② 全班评出“十佳座右铭”,作为平时成绩加分。

(参考的格言资料如下)

IDEAL 理想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W.)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L .)

…… …… 余下全文

篇七 :知音诗句

1、知音难觅曲高妙的诗句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王安石---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2、古今交友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莫逆之交

士为知己者死

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忘年之交

患难之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以同怀视之

酒逢知己千杯少

斯世当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交朋友的名言警句

交朋友的名言警句

1、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

2、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3、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4、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5、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6、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孟浩然

7、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8、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9、用蜜来诱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谏你的才是好朋友。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1、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李白

12、敌人的笑脸能伤人,朋友的责难是友爱。

13、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14、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

15、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16、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17、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18、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19、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21、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

2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