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好人与坏人

好人与坏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好人和坏人是比较出来的,有了好人,我们才说某人不好。同样,有了坏人,我们又说某人好。好人的头衔是别人送给他们的,更多时候是由坏人来赠送。大家常常用“好人不吃亏”来安慰那些明显吃了亏的人。别人已经吃了亏,送一句现成的好话给他,事情也就两清了。有个小男孩问自己母亲,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母亲说,没有长肚脐眼的就是好人。从此,小男孩一直留心没有肚脐眼的人。母亲带他去女浴室洗澡,他眼睛直直盯着别人的肚子看,别人就说这孩子长大一定好色。长大以后,他在男浴室里洗澡,明知道母亲小时候是骗他的,可还是忍不住要看别人有没有肚脐眼。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的肚子上赫然有两个肝脐眼。他惊奇的目光让被盯着的人感到很不高兴,那人就说,怎么了,有什么好看的?他结结巴巴地说,人家说好人没有肚脐眼,你怎么一个人就有两个?那位仁兄是从劳改农场里放出来的,肚子上曾被人用三角刮刀捅过一下,被他这么一问,气不打一处来,湿乎乎地带着肥皂水朝他面门就是一拳,将他打翻在地。 “好人不吃亏”是一句没道理的话。首先,好人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吃亏,说好人不吃亏,通常是那种占了便宜的人讲漂亮话。好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好人坏人之比较

好人坏人之比较

坏男人大多是花心、不专情,但又很有魅力,是个邪恶又迷人的角色。“好男人”在于他不花心、他忠实。那其他条件呢?正由于这边的“好男人”是因“坏男人”而生,并且在其之后,所以好男人的其他条件自然地要跟坏男人作对照。

坏男人 好男人

花心 忠实

有魅力 不够有魅力

花言巧语 不太会说话

忽冷忽热 热诚如一

风趣幽默 耿直

懂女人的心 不懂女人的心

会讨欢心 不会讨欢心

不提到“坏男人”情况下,所谓“好男人”的形象?

如果这时你多去问几个你认识的女生,这时候答案或许不完全相同,不过你很可能听到的是: “对我好、细心体贴、温柔而有包容力。”“很man却不大男人主义。”“有肩膀能负责”“我哭的时候会安慰我,平常会逗我开心。”“很温暖,踏实地了解我并给我支持。”“不会随便丢下我、忠诚。”“孝顺,对人大方不会小气,性格成熟。”“有个性却不会乱发脾气”“理性却不会硬梆梆地不通人性”“让我有安全感、信赖感、是可以托付一生而很安心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上帝为什么不惩罚坏人 奖赏好人

1963 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 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

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 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 …… 余下全文

篇四 :好人与坏人的区别

好人与坏人的区别

姑娘已经340岁了,几次的业务,她说是他父亲要她来的,父亲是个看地的先生,喜欢来我们这里,说那里有个俩夫妻,人很好的。

我问他父亲姓什么?个子高么,是有很多老先生指名来这里呀!她说她父亲过世几年了,我心里一片茫然,感激中最多的是失落,还有人记起我们夫妻的好。

好人呀,只有好人才能感受到别人丁点儿好,永远也不会忘记。 这会又让我想起了身边许许多多的坏人,从来对你只有野蛮强势、无尽的索取、让你夜静人深的时候把枕头湿透。从来没有把你艰辛付出转化为一桶净水,洗去心中那无厌的贪婪和良知,看起他们那种满意的样子,听听耳边传来那遥远的呼吸,我只是无奈笑了笑,轻轻的骂了声只有自己才能听的话,下辈子莫让我见着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报。

唉:

人间苦楚曾经惯,留得余生又奈何。

欲上青天摘星斗,填平东海不扬波,

梦里仙山如可到,不教心底起悉魔。

他年不知为何事,一头扎进坏人堆。

假若灵光有选择,至死不肯见弥陀。

为了让他父亲泉下有知,末了,我帮姑娘把书包好,没有收她的钱,只收了印刷费,告诉她邦他亲生父亲念地藏经,以免他老人家地狱受苦,拔超十地,这是对好人一种最好的表达和感激!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来自于圣经的谚语

来自于圣经的谚语

1.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孩子不打不成器。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却不严加管教,不予以惩罚,那么就很难端正其品德.

源自《旧约全书》(the Old Testament) 《箴言》(Proverbs)中的第十三章第二十四节.原句为: Those who spare the rod hate their children, but those who love them are diligent to discipline them. (不忍杖打儿子的,是憎恶儿子;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2. 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his spots.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豹子生而有斑纹,岂能后天改变得了?同样,如果一个人天性恶劣,那么他将很难变好. 语出《旧约全书》 (the Old Testament) 《耶利米书》(Jeremiah) 中的第十三章第二十三节.原句为: Can Ethiopian change their skin or leopards their spots? Then also you can do good who are accustomed to do evil. (埃塞俄比亚人能改变其肤色吗?或者豹子能改变其豹斑吗?若能,你们这些惯行恶的便可行善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

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

我说搞教育的人,首先的理念你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你真正搞教育,你一定肯定人性本善。这善不是善恶的善,这善是个赞叹词,美好、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是善,不是善恶的善。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中国人讲的本善,这个要承认。然后你得要相信,「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在佛法讲每个人本来都是佛,在我们中国传统里面人人本性都是本善,都是相同的。习相远,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习性。

习性讲你受到环境的染污,中国古人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跟善人在一起的话,你就变成善人;你跟恶人在一起的话,你就学坏了,你变成恶,这叫习性,这不是本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是让你从习性回归到本性,这是教育。教育要把恶人变成善人,要把坏人变成好人,要把迷惑颠倒人变成聪明智慧人,这是教育。学生不能教,把他开除掉,这教育失败,哪有这种道理?学生没有过失,你没教得好,你不会教,你怎么把教不好怪罪学生?那你大错特错了。我给他这么一说,恍然大悟。你看看这东西,在伦敦几个学校里,汉学系没有人不读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茍不教,性乃迁」,教育的思想从这发生的,你一定要教,你要不教他愈变愈坏。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净空法师:何为好人,何为坏人

净空法师:菩萨多半示现在家,他是「心出身不出」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菩萨众。前面介绍过,声闻众介绍了十六位大阿罗汉,主要是表信。菩萨众只列了四位,文殊、弥勒劝愿,干陀诃提、常精进劝行,和前面十六位尊者劝信。「信、愿、行」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一定要具足。所以全经无论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们统统都看到劝信劝愿劝行。经文虽然不长,它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非常精密圆满具备,我们在这里面要认真的学习。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那个尾音省略掉,萨埵那个埵也省略掉,菩提萨埵我们称「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摩诃是大,菩萨跟大菩萨。大菩萨通常是称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称大菩萨,称「摩诃萨」。这个前面,前面有三十个位次,如果加上信位就四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统称菩萨。「菩萨摩诃萨」就从初信位到等觉全都包括。

梵语「菩提萨埵」,中国翻经的时候,古时候翻作「大道心众生」,蕅益大师注解里头还用古译的,「大道心成就有情」。菩萨还是有情,不像佛,佛是情完全变成智慧了。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我还记得,我曾经向章嘉大师请教:菩萨跟佛差别在哪里?章嘉大师给我做了一个比喻说,因为那个时候客厅里挂的钟表,都还要上发条的,没有用电的,要上发条。这个我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都知道。发条是一根钢条卷起来的,它有弹性,你把它转紧,它慢慢向外扩张,这个力量就推动这个摆动。你完全打开的时候,它还是卷起来的,它不是完全铺的很平。章嘉大师用这个做比喻给我说,菩萨就像发条一样,虽然把它松开,还是有一点卷卷的,它不是很平的。佛这个发条展开之后它是平的,用这个比喻告诉我,意思就是说菩萨的情没有能百分之百的转变成智慧。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不求做个好人,但求别做个坏人

不求做个好人,但求别做个坏人!

那时,总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人分好坏,谈何“不是好人亦不是坏人”呢!

初入职场,同事相处还算融洽,毕竟在我们这个公司同事相互间竞争的几率不是很大,没遇到过那种在书本上写的各种职场风云!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职场这个地方的规矩就是:老人带新人,新人熬盼头!

铁打的商贸,流水的职员!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新人不断的涌入,曾经的新人如今也是老人开始当“师父”了。

一时间来了公司来了两位新人,A和B,A是别人介绍进来的,而B是一个刚毕业小女生!带新人,谁都想带容易的,毕竟公司里谁都不是闲人!但是有时候心有所想,事确绝非如此运转!我带A,而B自有别人来带!

从一开始我就看好B,毕竟是大学本科毕业,至少基础这是必须的!人们的定性思维中,起点的高度决定成长的速度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带A的第一天我就问自己,自己该如何带她?像自己当初刚进来的时候一样,被凉在一边,不求她能帮什么大忙,只要别给我填麻烦就行?但是那种如坐针毡的滋味自己有过体会,我做不到这么看着她与自己内心争斗,那就教,越快让她上手,才是对她的一种帮助!

有时候老人不见得心坏,但是也不见得有多上心教你,那个时候自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如坐针毡似的坐了一个月(记得刚入职时,我自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