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第二课 国际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
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长”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 …… 余下全文
不知不觉,又是一学期结束了。回首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感慨万分,因为我没有虚度光阴,因为我尽心尽力,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很兴奋,很满足,同时也很自豪,因为我的学生进步了,提高了。看着他们每天的点滴进步,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备课
课上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备得是否精彩,因此每节课我都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该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仔细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何组织教材、如何拓展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甚至细化到自己的每句话应该怎么说,以便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为能更好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 …… 余下全文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总结
20 世纪后半叶,特别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人类活动也随着经济的一体化而趋向于全球化。人类活动本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各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国人民不仅在经济上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思想、文化上同样如此。为此,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之间,相互依存成为全球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同时,人类活动的全球化也可能导致一个充满全球问题的危险世界。因为在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已远远超出了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的范围,如大气变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水污染、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森林被毁、战争、文化冲突与摩擦以及恐怖袭击等。这一切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现象曾经引发了我的关注和思考。但是由于认知结构的欠缺,始终没有找到答案。这次我区组织的国际理解培训,为我的思考打开了窗口,让我看到了曙光。
国际理解教育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的相互依赖变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 …… 余下全文
国际理解教育的体会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对他者的尊重,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理解,悦纳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存在,养成对不同文化、不同情感的理解尊重和宽容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尝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独立自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以及全局把握问题、统筹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几方面进行。
…… …… 余下全文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何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正>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
…… …… 余下全文
国际理解教育课题介绍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雅克·德洛尔,联合国教育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34页。
具体地给“国际理解教育”下一个比较理想的定义是比较难的。就笔者肤浅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或曰是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
…… …… 余下全文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交流
我校一到五年级都开设关于法国文化方面的课程,三年级还特别请了外校老师的帮助,开设了法语课程。想通过从小培养学生掌握一门法语,来有助于推动国际文化间的交流。
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文化交往中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个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独特的尊严。
孩子眼中的法国文化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通过这几年的课程开设,我们都有了一定体现,除了让他们了解知识点外,一定要让他们在视觉上,味觉上,触觉上都有所感受,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一年级孩子对于法语区域的国家认识,让孩子们在地球仪上寻找该国家的地理位置,孩子们可以通过手的触摸,视觉的观看,快乐的寻找来认识法国。说到法国人喜爱的饮食,让孩子们亲自品尝了一下夹有美味奶酪的面包和香浓的咖啡,学习一下法国人特别讲究的就餐礼仪,孩子们是那样的快乐,记住了法国及法语区域的人们生活习俗。对于法国的时尚,让孩子们动动手,设计一些自己喜爱的帽子,饰品等,对于建筑让孩子们去校外找一找法国的哥特式建筑或画一画,或搭一撘,总之对于法国文化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认识,了解外,也应该有体验,从学习中享受体验,从体验中获取学习,让孩子们不仅学会法国人的优雅,浪漫气息,更学习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 …… 余下全文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第二课 国际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长”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