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药学总结

一、清心火

淡竹叶 竹叶 黄连 连翘 灯芯草 百合 麦冬 栀子 莲子心 犀角 牛黄

二、清肝火

夏枯草 石决明 羚羊角 大青叶 青黛 决明子 车前子 黄连 钩藤 龙胆草 菊花 蒲公英 蚤休

芦荟 牛黄 青箱子

三、止呕

一般: 生姜 芦根 半夏 竹茹

胃热呕吐: 芦根 黄连 竹茹 枇杷叶

胃寒呕吐: 生姜 干姜 吴茱萸 丁香

湿困脾胃止呕:木瓜 代赭石 刀豆 柿蒂

四、安胎

理气安胎:砂仁 紫苏梗

清热安胎:黄芩 苎麻根

补气安胎:白术 党参 莲子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五、通用安胎

葡萄干

六、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 地榆 苎麻根 白茅根

碳 羊蹄

收敛止血:紫珠 仙鹤草 禹余粮 乌贼骨

化瘀止血:三七

温经止血:艾叶 灶心土

七、淡阴潜阳

龟板 鳖甲

八、滋阴补血

熟地 阿胶 白芍 枸杞子 何首乌 桑葚 茜草 侧柏叶旱莲草 贯众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药学总结及要药

总论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

来源,采取,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

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初步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载

药844种,最早使用图文对照方法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后附有方剂以

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

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

6.《炮炙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

7.《本草图经》---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版刻本草图谱

8.《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

4.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

的药材

5.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2.叶类—花蕾将开或

…… …… 余下全文

篇四 :0Ewdrea_1《中药学》总结1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中药学》总结1

以仅是我个人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药学总结

解表药:

1、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药学总结,写的十分好

中药学总结,写的十分好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

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

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药学总结之良药佳品

中药学横向总结之良药佳品

1.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2.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3.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4.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5.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药学》总结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