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李炳容)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纳溪区逸夫小学 李炳容

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钻研教材,深入探索教法,现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掌握: 1、在加减法(一)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计数器、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探索并掌握计算“十几减9、8、7、6、5等”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减、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等。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并解决够不够的问题。理解并能够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多少” “少多少”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这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退位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了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观察物体教学中,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辨认从不同位置(同一物体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再到空间想象,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

生、数小棒、数豆子、数红果、数小动物??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大小。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比较熟的大小时,通过“动手操作——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概括出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认识物体的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七巧板,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5、在加与减(二)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a.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写0;b.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上整十数;c.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相加减,再加上一位数;d.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如果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如果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6、在加减法(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进行两位

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结果,能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在数学好玩教学中个,学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能用给自己的方法记录下分类的结果。学会看懂游戏规则,在给定的条件中找到突破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 3、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反思: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过,通过这一学期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地方要改进和加强: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2、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和方式,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要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适当扩展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钻研教材,深入探索教法,现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掌握:

1、在加减法(一)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计数器、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探索并掌握计算“十几减9、8、7、6、5等”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减、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等。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并解决够不够的问题。理解并能够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多少” “少多少”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这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退位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了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观察物体教学中,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辨认从不同位置(同一物体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再到空间想象,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数红果、数小动物??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大小。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比较熟的大小时,通过“动手操作——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概括出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认识物体的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七巧板,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5、在加与减(二)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a.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写0;b.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上整十数;c.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相加减,再加上一位数;d.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如果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如果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6、在加减法(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法,会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结果,能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在数学好玩教学中个,学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能用给自己的方法记录下分类的结果。学会看懂游戏规则,在给定的条件中找到突破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

3、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反思: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过,通过这一学期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地方要改进和加强: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2、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和方式,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要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适当扩展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