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教学院系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教务处领导班子带领处室工作人员一起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精神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变观念、规范管理、不断反思,积极创建服务型的职能处室。一年来,教务处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持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在专业建设、教务管理、实践教学及学籍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持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建设

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打造是学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20xx年,教务处按照“重点建设优势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不断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持续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1.成功申报三个医学类专业。按照“发挥优势、重点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利用与定西卫校并校的良好条件,申报的护理、医学检验、药学3个医技类应用型专业顺利通过甘肃省高校专业设置委员会专家评审,为学校的转型发展与并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重视项目建设。20xx年,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立项。经两年多的建设,20xx年x月x日,以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张新虎教授为组长的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项目建设省级验收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验收生物技术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项目执行及完成情况,经专家组评估,我校中央财政支持的两个专业符合《项目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3.全面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的依据,是办学之“本”,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xx年,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招生的28各师范类和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务处先后两次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并指导各院系结合专业内涵建设,着眼于专业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行业人才需求,论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未来岗位职业能力要点,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验实训环节,实现整合创新,制定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契合度高且富有特色、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使“2+1”人才培养模式落到了实处,并将有助于突破过去实践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因人设课”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积极探索“121”本科专业联合办学模式。为抢抓甘肃实施“陇药产业”战略和定西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机遇,学校积极争取甘肃中医学院支持,充分利用我校区位优势和现有师资、教学、科研优势,按“121”模式实行联合办学。目前中药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4个本科专业联合办学工作顺利实施,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办学良性效应已初步显现。

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育人机制

1.完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20xx年,教务处以《定西师专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文件为指导,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合理设计实践育人课程模块,进一步建设“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生产劳动、志愿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育人工作,鼓励学生通过考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或成果评奖活动,按成果的类型、等级计算学分,尤其在学前见习和顶岗实习方面有了实质性进步。学校针对高职类、师范类专业分别研制的“2+1”、“2.5+0.5”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不断贯彻落实,实践育人初见成效。

2.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20xx年x月,教务处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根据专业特点,把大学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相结合,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和其它资源,组织安排全体在校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0xx年,教务处牵头研制了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关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效果良好。面对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具有双重性“学困”问题,学习目标不清,发展方向迷失,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基于此,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从入校就开始接受良好的职业能力发展教育,让学生通过全面分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尽快形成符合实际的职业成长计划,确立发展方向,明确成长目标,树立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成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健康成长。

4.稳步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早在20xx年,我校就在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率先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对学生修业计划、修业总量以学分核算、整体评价,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20xx年,教务处以教学管理系统为平台,在校系两个层面推行选修课制度,目前已建成涵盖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五大学科模块,共计100多门公共课程库和各专业10门以上的专业选修课程库。要求讲师职称、研究生学历教师每人开设1门、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开设1-2门选修课。每学期开设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各30多门,学生选课率达98%以上。由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学校公选课满意度达100%。在学分制管理方面,按相关规定对20余名学生安排了课程重修,同时,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各类文娱体育和文化科技活动均计算活动学分和奖励学分。学分制管理的成功推行对学生素质拓展和个性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

1.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通过推行提前5分钟候课制度,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制度,健全日常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工作考核等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座谈、问卷等学生评教活动等,达到了教学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教风学风浓厚,常规教学有效有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为有效监管日常教学环节、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教务处日常教学管理实行“分片管理+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学生反馈”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分片管理负责人每周对所负责教学楼日常教学工作抽查一次以上,集中检查由教务科统一安排,教务处值周领导带队,对全校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尤其加强星期一早晨、星期五下午、节假日前后和晚上、周末选修课随机抽查力度。另外,教务处建立了全校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和日常教学工作学生反馈机制,动态掌握教师授课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代表评教座谈会,对日常教学环节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

2.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为提高学校各院系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教务处改革中期教学检查制度,组织了实验实训教学专项检查,要求各院系健全制度,把实验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加强实验室自身建设,药品、易耗品采购经常化,倡导教师带头学习,熟练操作实验实训设备,大力增强教师实验实训技能,精讲多练,言传身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计划的推进和抓好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实验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20xx年,各院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训)室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科学调剂,尽可能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延长实验实训场所开放时间,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实训,努力提高实验(实训)室设备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20xx年,学前教育、商务英语等师范类、高职类296名学生进行了顶岗实习,尤其在北京、深圳建立了稳定的“学校-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幼儿园)”三位联动的顶岗实习工作体系。

3.积极推进课程考试等学生学业评估检测制度改革。教务处要求各院系根据课程的定位和性质确定课程考核的方式,严抓考纪考风建设,不断尝试“综合+技能”的考试改革,重点突出对学生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20xx年,各院系不断落实“理论考试综合化、技能考试常态化”的理念,在学前教育学院、物电系、外语系进行试点,效果良好,在考试命题、监考等方面有较大改观。尤其在实验实践类课程考试中推进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改革。学前教育学院重视技能课考试标准(等级制)研制,探索转型考试模式。通过考试制度改革和考风建设,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1.积极推进专业带头人培养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教务处继续指导各院系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科学组建教学团队,重视名师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20xx年,教务处组织了全校教师说课竞赛活动和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评选出20xx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共5项,其中一项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生物技术及应用教学团队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学团队”,且成功申报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王勃、朱静等12名教师在全校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奖。目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大赛等活动已打造成教师切磋教学技能的平台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在全校教师中形成广泛效应,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教改工作,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成立专项基金支持课程建设。鼓励各院系组建课程团队,加大经费投入和扶持的力度,加强课程建设。20xx年,学校设立课程建设基金(每年10万元),实行精品课程奖励制度。省、校级精品课程分别资助奖励7000元,并计算教学工作量。近三年,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3.以项目方式推动教研教改工作。为鼓励和支持全校教师广泛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推动完成一批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的教研成果,学校党政会议研究决定设立专项资金,以项目方式推动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目前,20xx年校级教改项目申报工作已结束,顺利进入评审阶段。

五、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在学籍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程序,改进学籍异动等各环节的程序,重视各项数据审核与归档管理,加强纸质学籍表及电子数据管理。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强化日常管理,圆满完成了20xx级新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学籍表填写及学生证注册、入学资格复查等工作。同时完成了老生20xx年电子注册、学生学籍异动、学历证明等学籍学历日常管理工作。

六、强化与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与学习

20xx年,教务处多次组织和承担与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与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学前,教务处组织生化系、政史系、体育系、英语系等院系教师15人前往甘肃中医学院进行教学观摩与交流学习活动。在甘肃中医学院,我校教师参观了专业实验室,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甘肃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授课教师举行了座谈,研讨相关课程备课、授课心得及学生管理经验,与甘肃中医学院教师在实践实训教学方面作了深入探讨。5月份,应我校教务处邀请,甘肃中医学院明海霞副教授和梁永林副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全校师生300多人聆听了报告。6月份,甘肃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周语平教授带领学院药学系、公共课部、社科部、科研实验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任课教师共17人来我校进行工作对接,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11月份,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道周率领的该校学习交流考察团一行20多人来我校考察交流,参观了学生艺术作品展览、学前教育学院和马铃薯中药材实训基地,并分赴我校各院系开展听课、座谈活动。此外,教务处负责人与学校领导参加了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20xx年年会暨校长高端论坛,与来自全省1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院)长、副校长共30多人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工作。

七、完成了教育质量年报编撰报送工作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的通知》(甘教厅〔20xx〕227号)文件精神,学校研究决定由教务处牵头成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撰写小组,负责起草年度报告。本年度质量年度报告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后,顺利报送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并已向社会发布。

总之,20xx年,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院系的大力支持下,讲大局、讲奉献,克服任务重、头绪多、人员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教务管理工作。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20xx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增强业务自修与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继续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小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以生为本,以实践“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为主题,依托校本精致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本学期,我校把师资外出培训和立足校本培训工作贯穿于全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了校内教学研讨课、镇高效课堂展示课。

1、加强学习,立足高效,全员参与。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例会、集体备课的契机,通过学习,使全镇全体教师明确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和任务,以及开展高效课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了高效课堂的要求、导学案的使用等。

2、加强学习,着眼有效,注重内化。本学期组织教师自己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参与各个层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个层次课堂教学观摩;从而真正把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的教学行为。

二、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每天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抓备课研究,促进课改不断深入。

备课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一堂课的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质量。而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是有限的,在备课过程中想不到或不周全是完全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通过集体备课后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而且对教材把握的更到位,更能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我们抓住深化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词——导学,努力在集体备课方面有所探索,使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要求教师,经过集体攻关的知识点要突出下列要求:

(1)课内渗透 课外延伸。我们有目的地进行课内渗透,课外延伸。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到课外去探究,使课内课外有机地融为一体。

(2)合作探究 开放课堂。我们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解放学生的大脑,放开学生的嘴巴,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研讨,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

(3)弹性目标 答案多元。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实行弹性目标。教师要正确、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学生研究问题时的途径和答案是多元的。

(4)渗透生活 形成素养。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渗透生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抓检测,促有效质量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攻方向。复习课堂也不例外,而这一切可以通过检测的方式进行导向。本学期,我们着力:

(1)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兴校意识,我们继续强化了三个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与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思想的切实行为,用质量这把尺子衡量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2)认真组织了期中质量检测、期末质量考试。一学期来,全体老师以“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效率”做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教学,稳扎稳打,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教学落实进展如何,关键又在于教师。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强化活动参与。

组织了我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个层次各种教学论文大赛,多名在论文大赛中获奖,其中组织教师参与《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中五人荣获一等奖,六人荣获二等奖。

2、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体备课活动与培养教师相结合,努力做到集体备课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备课组建设上一个台阶。集体备课组长能认真做好四项工作:①期初制定好本集体备课组的计划。②切实开展好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③适时进行反思与总结。④平时注意资料积累,归类整理。

3、加强家校联系力度。

本学期,利用期中调研的契机,组织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召开了家长会,多数班级分别向家长开了科学育人课,向家长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水平,得到家长的一致公认。由于学校家长学校的网络化开展,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4、加强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们不折不扣地做好了各年级学生学籍登记工作及调查摸底工作,规范学生变动手续;填好各类报表,核实各年级的准确学生人数。本学期,教师病事假、外出进修学习接连不断,我们切实做好调课、代课工作,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同时加强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并于学期末及时做好代课统计,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和真实客观性,得到教师的认同。

成绩的取得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学期中,我们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与时俱进,勤奋工作,讲究实效,开创教导处工作的新局面,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