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xx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xx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xx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xx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xx年-----公元前4xx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xx年—公元前2xx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

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xx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xx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xx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l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xx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xx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xx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xx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xx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xx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xx年-----公元前4xx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xx年—公元前2xx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bìhélǘ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公元前3xx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xx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xx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xx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xx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n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1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 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2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