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华传总结

通过这次出访,我对我们部门与华传社联宣传部进行了比较,一下对不同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工作方式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分工上,他们制作宣传板、海报等是部长布置好任务,规定每人要做的数量,干事之前的合作由干事资助决定,这样虽然锻炼了干事的能力,但我觉得还是不可取,这不利于部长把握整体工作,工作质量也难以保证(猜想,未见到他们的作品)。 对于喷绘等设计到软件的都是有他们部长负责,干事都没能力完成,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部门虽然没这么夸张,但这一问题也很严重,很有必要进行专业培训。 另外还有一个共有的问题,宣传方式都是对坐入号,这表明积累还是不够,这可能对宣传的大效果不会有多大影响,但这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限制着干事的个人能力。

宣传的规章制度上他们有着很大的限制,虽然不是像规章制度表上写的那么夸张,但这确实会影响到宣传工作。我们要居安思危,现在没有宣传上过多的限制,也没有很多的商业元素,应全心全力的发展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可取的是他们擅长的视频宣传这一方式,由于他们专业的原因,他们对于视频的制作、播出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硬件上不可能与他们相比,但这一方式可以实验性的采用。通过与他们较好的关系,在这一方面可以获得他们的帮助。

他们的招新方式是使我眼前一亮的,他们会对试题公开题目,作品是学生私下完成然后上交的,然后是面试。这种方式虽然不像我们这般紧密,但对于招到专业水平高的干事是很有利的,其缺点是面试花的功夫少,有才并有德的干事才是我们想要的,这要可能会产生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宣传部笔试这一环节替换为或增加专业性的考试,面试环节不变,以保证我们招到高素质的干事。

20xx/4/27

 

第二篇:出访微软总结

20xx/5/4

谢耘

出访时间:4月x日至5月x日。

出访人员:郭总,杨楠,刘宁,谢耘,郭总在香港的助理。

我这次出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我单独与微软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交流,包括微软CityNext的两个架构师,及一个在微软统一通信平台中负责视频部分的技术负责人。第二部分是陪同郭总等一起与微软相关的高层会谈,包括微软Azure,微软的托管服务,及微软的政府服务业务,包括CItyNext。

下面,将访问的情况做一个总体的总结,而不再一一记述具体的会谈内容。

从微软近几年的战略来讲,他们核心在强调四个大的方向:移动,云服务,社交与大数据。这其中移动与云服务是最核心的两个业务方向。

在社交方面,微软收购了一家公司,做企业内部社交,而没有做Facebook那样的社会性社交的计划。在大数据上,他们主要是提供基础的技术平台与产品给用户自己构架大数据应用系统。

微软的云服务Azure

在最为核心的移动与云服务方面,微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企业级基础技术平台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的云服务已经初具规模,也已经通过与21世纪互联而成功进入中国,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在全球与其竞争的主要是Amazon,而Amazon主要还是在美国,并且面向中小企业,与微软全球出击,全面覆盖市场的策略不同。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微软的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势头已经不是其他企业可以阻止的了。

微软在云服务方面的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策略。特别是在全球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政府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而设计了不同的做法。比如在欧洲,用户的数据限制在欧洲本土,只有系统的管理信息会被其全球中心读取。而在中国,通过与21世纪互联的合作,所有数据都在中国不会出境。

尽管如此,微软在中国的云服务是否会受到政治的影响还很难说。我个人觉得,一般的商业服务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与政府国家相关的,恐怕不太乐观。

云服务是微软志在必得的市场,是它未来生死所在。微软业务在整体上,正在从License模式向云服务模式转型。微软新的CEO原来好像就是负责云服务的。

微软在移动端的策略

在移动领域,微软非常受伤。其实不论在Pad还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微软都是最早的进入者,

但是却错过了这个市场爆发的时间点,以至于陷入被动。错过时机的原因,可能还是与微软的文化有关。微软不善于领潮,而善于第二波强攻掠地。

目前微软在移动方面的策略有两个,一个就是借整合诺基亚,进入移动终端市场。微软将所有的终端业务,包括Xbox,Pad和手机等都整合在一起。希望能在移动终端领域能有一席之地。而微软一旦占有了一个基本的份额,很可能就会借助其云端后台的实力,成为移动的老大。

微软也为上个策略的失败准备了后手,就是如果不能在移动设备上占有一席之地,则要让微软的产品,进入所有的移动平台。占据软件产品市场。

为了打入移动市场,对于屏幕在9英寸以下的设备,微软将操作系统的License全部免除。这有可能会对Android系统带来很大的冲击。

从云服务及移动端的策略来看,微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正在不断努力地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方式做事。这个与微软原来的蛮横强势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微软的CityNext

微软在智慧城市中推的是CityNext“平台”,她组合了微软在底层的产品,我个人觉得它还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平台,只是一个框架。在上层,它与我们一样,也是把个人,企业与政府作为三个不同的服务对象来看待,并且把个人放在了优先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服务层面个,微软基本是靠合作伙伴。所以,他们在智慧城市领域还属于试水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平台和策略,估计后续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因为云服务与移动端将会消耗掉微软大部分的资源。智慧城市对于微软只是一个应用领域。不会投入重兵。

微软的管理

在微软,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高管来自IBM,Oracle,Cisco等公司。从这一点上看,微软确实正在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做事。微软的文化这些年也在不断地演变,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比较技术化。

这次微软更换CEO后,盖茨将花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微软的事情。据陆奇(EVP)讲,原来盖茨只花10%不到的时间,现在可能在30%左右。

盖茨不是像乔布斯那样的魅力型强势领导,但从过去这些年来看,他比较进退有度。用这样的风格来经营公司,虽然惊喜可能不多,但却比较平稳,而且可能持续性比较好。

各种管理方式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没有谁能够将所有的好处都得到,避免所有的坏处。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想清楚,坚持做下去。

两件趣事

1. 在从机场出来的出租车上,与司机有一段聊天。司机是印度人。他说,现在微软招聘员

工,要强行搭配白人,否则就都被中国人印度人等把工作占了。为了保持白人的比例,他们有强制性要求。记得有人讲过,美国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它国的挑战,而是其人口构成的变化。这将在长期彻底改变美国;

2. 在去美国的飞机上,看了一个穿越电影《时光恋人》,讲一个90后女孩苏琳穿越到红岩

时代,与一个出身豪门叫孙志扬的地下党相识相恋。在孙志扬决定不顾苏琳告诉他的最后必然的失败结果,决意组织大家越狱的时候,这个叫苏琳女孩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志扬说,当一件事情看似毫无希望,而你还去努力,就是坚持,还去相信,就叫做信仰。”

一个思考

在微软第一天沟通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与微软在技术上不容易合作,除了我们在用Java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我觉得有一个因素或许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在软件方面,从业务层面到技术层面,一直都是把成本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

软件与硬件不同。做硬件系统,底层如芯片等,必须外购,不可能自己做。所以硬件的基础层就是国际水准的。而软件不同。除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不能自己做以外,其他的许多东西都可以自己开发,或者拿开源的来改。

成本优先的思路,导致我们软件必然是一种小农的思维方式,不愿意采用通用的标准产品。这样导致软件水平就一直在低端徘徊,做不出国际水准的系统。而什么都自己做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没有把资源与精力投入到真正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拼成本,所以就做不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因为自己价值不高,所以只能继续拼成本。

要想做出国际水准的系统,从业务开始,就要改变成本压倒一切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这需要高强度的投入。如果不在投入上开始改变,我们可能就只能停留在三流的水平,不论我们的理念有多先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