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总结

本学期,理科组在教务处的安排下,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 积极备课、资源共享

本学期理科组各学科采用了“学案导学”,后半学期有尝试了“六环节学案导学”模式。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但以学生为主体,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从发展的要求看,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理科,具备

在未来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本学期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的要点是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能上好每一节课,根据我校硬件的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课后辅导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一百多本作业,采用的形式是统批、面批、学生互批、讲评等,有的老师还都利用中午午休及下班后的时间针对学习成绩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进一步推进学科课程统整、教学常规精细化、优化教学手段,在不断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过程中,为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教育教学方面:

1、开学初教研组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内容充分,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持人,把每次的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通过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教师的互助合作与共同提高。本学年,教研组

内以听课为手段,积极开展同科同备课组教师间的互相学习,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10节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大家积极开展了组内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教研的气氛。

2、王双燕老师的组内公开课,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教研方面:

1、各学科以基础训练为主,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置,同时,也整理收集了一些单元练习卷,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设计与调整,以及期中复习卷,期末复习卷等,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训练体系。

2、在设计作业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将实验现象和思考完整记录,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册作业,并当场检查完成情况,所做作业批改,订正作业做到个别面批,保证教学质量落实到位。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下学期工作的设想:

1、 全组走出去听课;

2、 利用本校的资源---信息技术,每位老师上一节示范课,通过自己观察自己的示范课查找差距和不足;

3、 每个学科搞一个课例研究;

4、 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机会留给年青人。

理科组教研总结

20xx.7.12.

 

第二篇:教研总结

六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一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工作勤勉踏实、积极进取,我们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从规范入手,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效备课,扎实上课,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教研组成员能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1、有效备课。充分利用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做到“四突出”:突出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设计追求“同中求异”,注重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的实效性。

2、扎实上课。上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技术,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人人都能上好集备研讨课.王庆菊老师首先给我们上了一节骨干展示课《三打白骨精》,王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有效取舍;教学设计的独到精要,深入浅出;写作方法的适时渗透,及时小结,教学课件的精心制作,合理运用,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唐红娟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说课,钻研文本,探讨教法。第一次试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教研组的其他老师立即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如要加强朗读的指导等。指出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所有同事的帮助下,第二次执教这课时,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大家不禁感叹:磨课是很有必要的,集体的智慧是不容小窥的。

韩英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夹竹桃》,上课前,韩老师能深入钻研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第一次试教就让我们感受到韩老师的踏实用心,较好地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素养,但韩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广泛听取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大胆地取舍,精心地修改,第二次执教,我们发现韩老师这堂课上得更精到了。

3、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充分挖掘组内教师的工作潜力,按“用人之长,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积极营造“自觉学习、学人之长、人人善思”的学习氛围,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课改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因此本学期,我教研组老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家长会,我们向家长推荐了我们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家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些准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各班又成立了“小书迷俱乐部”,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即能获得一个书博士。另外,我们还经常利用语文课,班会课,综合课开展“好书推荐”“佳作赏析”等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尤其是六(4)班的学生,在陈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孩子们读书热情很是高涨,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进步特别明显。

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是了解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成果,我们六年级教研组开展了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八个班的

学生人人参与,我们把机会给予每一个孩子。经过激烈的比拼,有三十个孩子脱颖而出,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事实也证明了,那些获奖的孩子正是那些平时爱读书的孩子。

引导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责无旁贷地要继续把这一工作做好,引导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三)、反思不足,明确方向

我们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仍有一些暂差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马虎;在优秀学生的培养上,花得时间也不多;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还不够跳活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语文,享受语文,享受祖国的语言和文字。这是我们六年级教研组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