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

长青小学 朴莹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我和这些学生已经相处了一个学期了。我是一个刚跨出校门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由一个角色进入一个新的角色。随着角色的转换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的优越,与我以前的学习方式相比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不断地把点滴经验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换点,这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通过这一学期教学,使我明白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迅速接受知识。当学生把老师当成一位良师益友对待时,他的思维就像草原上的野马天马行空,于是,交流的火花拼出了个性的思想;可是当学生的交流成了断线的风筝时,教师也要及时遏制,这时教师的权威也是不容置疑的。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情绪激昂、忘情投入的时候,难免会有“吵闹”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我都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我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的基础上的答案。同时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笼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每个人都渴望着别人用赞赏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当老师一句

“嗯,~~同学读得极为流利,如果他读得慢一些,加上些动作,那就更棒了!”或同学们的一片热烈的掌声,会让他觉得上课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评价机制的建立和灵活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可,在评价中促进成

长。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第二篇:专题总结

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市十五小 李燕玲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所谓语感,泛指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它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领会。良好的语感,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思维,提高鉴赏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也强调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吕淑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地进步。?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语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语感训练有哪些途径呢?本学期作了如下尝试:

一、 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而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意,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品味词语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替换、调序等方法进行比较品味。例如:

1、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花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花开放的美景: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七点左右舒

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教学中将绽开了笑脸,梦中醒来,欣然怒放,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都换成某某花开了,引导学生与原文比较,从中感受汉语具有表意的丰富性,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有不少同义词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选用,适当变换句式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增强了对词汇的?语音?感、?语议?感、?语情?感,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2、增添比较:《骆驼和平》第一自然段写道: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这段文字,平实地叙述了骆驼和羊的对话争端,但缺乏两者对话中自以为是、互不服输的情感表达。因此,初步朗读理解全文之后,可引导学生对这段中骆驼和羊两次说话的语气增添适当的词语,如?得意、骄傲、肯定、不服气?等,并进行比较,从这些词语品味中进一步领悟骆驼和羊的争论时的语调、语气和思想情感,并训练了学生?语气?感和?语情?感。

3、替换比较:《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中,第二自然段写道: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小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阅读中可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盯着?的基础,用?望着?、?看着?、?瞧着?等词替换,并进行比较,从?盯?中感悟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让小葫芦长大的关切之情,和不关心叶子长虫的原因,并从中训练学生?语议?感。

4、调序比较:《可爱的草塘》有段描写草塘一望无际?绿色小波浪?之美景:

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这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将鲜绿、翠绿、墨绿三个色彩形容词互调位置朗读,再与原句比较,从中体味草塘从近到远?绿色?程度递深变化的层次性,进而想象出广阔无限的草塘色彩鲜丽而又层次分明的意境,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欢快喜悦心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议?感和?语法?感。

二、 品读句段中训练语感

阅读教学学词理解是基础,句段感悟是核心,篇章赏析是升华。而句段感悟离不开品读,包括朗读、默读、诵读。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品读句段过程,必须如《标准》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才能读出语气、语调、语速、语义、语情,才能在读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体会生动的语言情境,产生健康的情感共鸣,从中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首先,要在读中想象情境,训练语感。记叙文中往往有不少以文字优美的描写句、段勾画出生动的画面,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对这类句段,必须让学生放声朗读,读中想象句中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形成语感。如《鸟的天堂》的一个句段: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树枝上,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拍翅膀。

阅读中,教师可运用课件展示?天堂?群鸟纷飞的热闹情境,激起学生喜爱之情,继而引导学生放声朗读,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文

中的?热闹?的?天堂?美景,再让学生有表情朗读,读出几个排比句,语调、语气和变化的语速,从中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并培养正确的?语气?感、?语调?感、?语速?感。

其次要在读中联系比较,加深对句段思想情感的体验,从中欣赏句段中遣词造句的准确优美。例如《黄山奇石》一文介绍黄山景色秀的神奇时突出?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接着在2-4自然段着墨于趣,紧密联系: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格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围绕?趣?字,?有趣的?、?更有趣了!?等关键词,把三个自然段联系起来,从中体会能体现趣的词句?好像……?、?真像……??落??抱??蹲??望??伸??指?等并读出重音,读出情趣,悟出作者对大自然奇观喜爱之情,从中训练?语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三块奇石的不同表达方法,仙桃石用?它好像?来比喻?仙人指路?则用?那巨石真像?来比喻,?猴子观海?则直接用?有一只‘猴子’?来暗喻,都是比喻,却用三种语言表达显得活泼、生动,从中可以感受祖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此外,在句段阅读中还要紧紧抓住能揭示段、篇中心的句子或在段落层次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段,如承上启下句段,中心句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领悟作得在篇章安排上的独句匠心。

三、 品析意境中训练语感:

品析文章意境是一种整体上的综合感受和语言内化。而语感的直

觉性就体现在综合感受上。因此 ,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综合感受,在感受中内化语言,形成语感。而整体综合感悟意境就要综合运用替换、比较、联系、想象表情朗读,生动复述,体态运作表演等方法,如《趵突泉》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泉水美丽神奇意境: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沣小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阅读这一段,首先应从整段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首尾两句与中间三句的?总分总?结构关系,及第一句?数不清的小泉眼?与第五句的?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间的前后呼应关系,从中理解小泉眼与气泡的多的特点。其次引导学生放声朗读第2-4句,边读边想像?有的……有的……有的……?三类小泉眼冒出气泡大小、数量、形状、快慢的差异,从而读出各句子表特点的重音:?不断地、均匀的、连成一串、摇曳?,?才、轻快、蹿、你追我赶?、?一个、大、扁扁的、摇晃、碎?。从中训练?语音?感、?语调?感、?语气?感。感受小泉眼冒出的气泡的奇异特点,进而比较?摇曳?的轻灵、摇晃的不稳定,最后,再训练?语义?品读第五句,将?阳光照射?与?五光十色、珠宝?联系起来想像此时水泡色彩美的意境,从中领悟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训练?语情?感。最后组织学生再用表情朗读乃至诵来表达自己热爱趵突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诵读、表演中训练语感:

语感具有直觉性、非理性的特点。丰富的语言积累,生动的体态表现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音、义、情的直觉理解和对文本意境美的

直觉感悟。尤其是,在阅读古诗和文句优美、情感直切的段篇时,或在阅读生动对话的段落时,可以采用反复诵读或体态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在表演中展示文本的意境美,从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过程是语言内化过程。而语言内化主要是靠语感来完成的,这是一种不经详细分析而对语言的直接感悟能力,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把有意识的语言规则化为无意识的感觉,从而顺利把握语言文字的整体意义。而敏锐的语感能力,必须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文本实际和学生原有基础踏踏实实地训练、培养。

相关推荐